北京"硬核"高校:新冠肺炎最新研究成果登頂《科學》,被世界衛生組織採納!

3月31日,《科學》(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了

北京師範大學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田懷玉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最初50天內中國傳播控制措施的效果研究(An investigation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measures during the first 50 days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in China)"。北京師範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通訊單位。

北京

田懷玉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軍事醫學科學院等中外15家團隊合作,根據我國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數據(包括病例報告,人員流動和公共衛生干預措施)定量評估了流行病的傳播和控制效果。報告全文中文提交國家決策部門獲得領導同志批覆,並對防疫決策起到科學支撐作用。

北京

研究發現武漢市的封城措施使疫情傳播到其他城市的速度降低了2.91天(95%CI:2.54-3.29天),從而延遲了中國其他地區的疾病擴散和傳播,這一重要結論被世界衛生組織採納,並在新冠肺炎全球研究路線圖中公佈。在干預措施中,最有效的措施是暫停城市內公共交通,關閉娛樂場所和禁止公共聚會。全國的緊急行動措施延緩了COVID-19疫情的增長,並限制了其流行範圍。截止到2月19日(第50天),避免了全國範圍內數十萬例病例的發生

北京

北京

本研究主要由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北京市高精尖學科等項目資助。北京師範大學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田懷玉博士、牛津大學Christopher Dye教授Oliver G. Pybus教授、普林斯頓大學Bryan T. Grenfell教授、軍事醫學科學院

楊瑞馥研究員為本文的通訊作者。

北京

近年來,田懷玉團隊發揮交叉學科優勢,系統深入研究全球變化與公共健康問題,為揭示我國重大傳染病發生規律提升對疫情的預警與防控能力取得了積極進展,相關研究成果連續發表在Science(2020)、PNAS(2015,2017,2018,2020)、Nature Reviews Physics(2020)、Nature Communications(2019)等學術期刊上。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自北京師範大學官微、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