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金融的十大騙人手法,你要擔心哦

背景介紹

網絡金融的發展,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同時也帶來了風險。其中高息誘惑、秒標圈錢,虛擬平臺信息……成為目前跑路平臺的常用騙術。這些騙術雖然很拙劣,但投資者僥倖心理太重,對一些平臺的基本信息都不去核對,是造成他們“踩雷”的主要原因。

網絡金融的十大騙人手法,你要擔心哦

欺騙手法

 1、高息誘惑

高息誘惑是P2P網貸詐騙平臺用得最多的招數。在2013年“跑路”的平臺中,大多是號稱年收益超過24%的平臺,一些平臺甚至達到40%。網貸之家最近公佈的5月份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仍有40餘家平臺月息超3分,即年收益超過36%。在如此高利率的誘惑之下,一些投資者失去了抵抗力,投機心理陡增。一些投資者想著投資一次就撤出來,自認為在自己投資的時間內平臺不會倒閉,但往往正是這樣的僥倖心理,導致他們頻繁“踩雷”。

2、秒標圈錢

秒錶因為時間短、利率高、回款快,一度是新平臺吸引投資者的營銷利器。P2P網貸平臺最短“跑路史”在去年10月中旬被刷新。剛上線的網貸平臺“福翔創投”(福建)開業不到3天,“許”姓老闆便“跑路”,創下了網貸最短“跑路史”。據爆料稱,該平臺沒有客服,所有事務均由“許總”一人完成,連最基本的辦公室都不租,用超級大秒來吸引充值,然後在23日投秒後的一天捲款“跑路”。證件、手機號……任何資料都是假的,純粹是個騙子平臺!記者登錄“福翔創投”官網,只有一行醒目的紅字在向它的投資者挑釁:“你們這些秒客,活該!”

3、利用媒體宣傳造勢

以前“跑路”的平臺在出事之前,人們很少能看到有關媒體的報道。但最近網金寶和科訊網“跑路”案件中,多位受騙的投資者反映,他們都是在騰訊、鳳凰等“高大上”的媒體網站上看到相關報道,隨後參與投資的。有投資者是看到央視網報道,才投資科訊貸的;去年倒閉的銅都貸,就曾在第一財經的《財商》欄目上做過宣傳。資深網貸投資人羿飛分析,這些平臺先是在網絡等媒體發佈軟文進行宣傳,吸引投資者;進而利用自有資金循環投資,製造虛假繁榮,誘惑投資者參與;最後打著保本保息的幌子,誘導投資者投資長期標的,並以活動為誘餌,將投資資金全部騙到手,然後“跑路”。

4、利用搜索引擎認證增信

前段時間炒得沸沸揚揚的旺旺貸“跑路”事件,就將網貸平臺最大的流量入口百度推上風口浪尖。當時很多受害者表示,之所以投資旺旺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有百度認證。在旺旺貸“跑路”事件之後,甚至有憤怒的投資者在百度公司門口打出了“百度一下,你就上當了”的標語。

有投資者介紹,最近“跑路”的網金寶的網站就被360搜索和搜狗搜索認證過,但現在已經找不到了。“跑路”的科訊網也獲得了百度財富的認證,有投資者甚至把截圖放在第三方論壇裡。

5、編造專業創始人團隊

在倒閉的網貸平臺中,有一些創始人團隊看上去陣容非常豪華,名校畢業,有過大型金融機構工作經驗,被當做投資選擇平臺的標準之一。但有網友爆料稱,已“跑路”的科迅網的資料涉嫌造假,關於核心團隊成員的介紹,竟然“都是從其他網站粘貼過來的”。

針對這些騙術,有資深投資者建議,在信息時代,每個人都會在網上留下一些信息,仔細搜索平臺公佈的創始人信息,一定會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6、包裝成大城市平臺

在網金寶之前,“跑路”的平臺多是一些小地方的平臺。網金寶作為首個北京“跑路”的平臺,在業內引起不小轟動。網貸平臺負責人指出,北京、上海等地的平臺,投資者一直認為比較正規,因為這些地方政府管理嚴格,監督的媒體也多,同時參與的投資者也多。目前還有平臺跑路,特別是北京,地處“天子腳下”,深受投資者信賴。但大成律師事務所肖颯律師告訴《投資與理財》記者,目前一些騙子平臺也轉移到北京了,對外營造一種“天子腳下,踏實做事”的假象,有的只是把網站地址寫為北京,實際經營在外地。投資者根據地域選擇平臺也要小心了。

7、假借官方機構為其增信

維權投資者保存的網金寶網站資料顯示,該平臺一直打著與央行合作的旗號,聲稱“其中所有投資用戶的資金均會由中國人民銀行北京支行全權監管”。看到這裡,稍微有些金融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個騙局,因為央行作為監管機構,是不可能對P2P網貸資金託管的,何況央行已經撤銷了在北京的分行。這個信息在網上就能查詢出來,但竟然有不少不明真相的投資者相信平臺所說。

8、監守自盜騙取投資者資金

今年年初在對P2P網貸受害人的採訪中,有受害者告訴《投資與理財》記者,她所投資的網貸平臺,不宣佈倒閉,但就是說提現困難,讓他們繼續投資支持平臺。而在投資者交流群,有一些人4折、5折收購他們的債權,這也被業內稱之為“收草”。某貸市場部高級經理朱捷說:“這種行為實際上是一種惡意詐騙,過一段時間,他們又會再開一個平臺詐騙。”

9、假借第三方為其增信

記者觀察發現,在“跑路”的平臺中,有平臺信息顯示,其獲得過各種“高大上”的機構頒發的獎項。還有一些平臺宣傳與大型擔保公司有合作,並由擔保公司提供本息保障,以此來為他們平臺增信。 在網金寶“跑路”案件中,有投資者提供的合同顯示,網金寶的擔保公司為湖北中州投資擔保有限公司。但是,在網金寶出事之後,這家擔保公司在其官方網站顯要位置已經掛出聲明,稱其與網金寶之間沒有任何關係,更沒有任何合作。有業內人士建議,對於這類增信,也許一個電話就可以驗證是否有機構給它們頒過獎,是否擔保公司與平臺有合作。在投資之前多做一些功課,就能防範這種低水平詐騙。

10、平臺所有信息系編造

對於P2P網貸的詐騙行為,網貸之家聯合創始人徐紅偉告訴記者:“有種詐騙行為最為惡劣,就是幾千塊錢買個系統,假借一個辦公場地,用假的創始人身份、假的工商執照,虛擬一些借款人,有的甚至忽悠夠了錢就跑,投資人想找都沒法找。他們上線就是為了詐騙的,在以往跑路的平臺中,很多平臺都是沒有實際辦公場地的,最近跑路的網金寶就是這樣。”業內人士評價,這些騙術雖然很拙劣,但投資者僥倖心理太重,對一些平臺的基本信息都不去核對,這是造成他們“踩雷”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