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戴勒姆投資飛行汽車,能誕生下一個特斯拉?

讓吉利趨之若鶩的飛行汽車,能誕生下一個特斯拉?

鋰電聯盟會長,專注鋰電十年

只分享乾貨!

9月3日,吉利控股集團官宣領投德國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的C輪首輪融資,據瞭解,本輪融資總額為5000萬歐元,前期已投Volocopter的戴姆勒股份公司(以下簡稱戴姆勒)也參與了本輪融資。

預計Volocopter融資總額將達8500萬歐元,吉利和戴姆勒將各持有Volocopter的10%股份,而且都將進入Volocopter的董事會。

吉利、戴勒姆投資飛行汽車,能誕生下一個特斯拉?

可惜的是,此消息未能激起汽車圈的太多關注,大家的焦點均落到吉利和戴姆勒合作的第三個項目上,當然兩汽車巨頭盯上未來空中出行是一件可圈可點的事,但也難掩Volocopter離我們日常生活很遠的事實。尤其它打造的“城市空中出行”概念太超前,像從科幻片裡走出來的飛行器。但如果你把Volocopter看作空中版的無人“飛行出租車”,大概更好理解。

我們現在看Volocopter感到陌生,其實也很像2008年,看到特斯拉發佈第一款純電動車Roadster一樣。“這會是一臺怎樣的怪物呢?”,當時不少人對特斯拉噴之以鼻,而2012年當Model S上市之後,大家才發現純電動汽車可能會改變未來生活。

雖然Volocopter的概念太超前,但我們不妨深入瞭解下,這個被吉利、戴姆勒兩巨頭加持的初創公司(早期特斯拉也被戴姆勒注資),有潛質成為下一個特斯拉嗎?

吉利、戴勒姆投資飛行汽車,能誕生下一個特斯拉?

Volocopter真的是神存在嗎?

有人說過,馬斯克偉大之處,就是把一個固化的舊事物,突破傳統思維的束縛,創造成能撬動千萬需求的產品。特斯拉、Space X甚至Boring無不如此。從這點看,Volocopter推出的飛行器似乎有點特斯拉的影子。

吉利、戴勒姆投資飛行汽車,能誕生下一個特斯拉?

從Volocopter旗下Volocity機型來看,就已顛覆了我們的認知。首先它是一輛“垂直起降的小型飛機”,意味著它可以像直升機一樣垂直起降,但它沒有普通直升機的複雜設計,主要由18個小型螺旋槳驅動;而且安全性能很強,即使部分螺旋槳發生故障,飛機也可緊急啟動故障保護,保障平穩安全降落;

其次,它使用蓄電池組作純電驅動,與傳統飛機燃油驅動都不一樣;而且在飛行的過程中,不需要人為遙控,自身能實現GPS軌跡飛行;還擁有一個投入商業運作最有利的因素—成本低廉,它的售價約為34萬美元,兩座駕駛艙設計,但每次飛行時間僅為20-30分鐘。

吉利、戴勒姆投資飛行汽車,能誕生下一個特斯拉?

因為Volocity無法歸類於已知的任何飛機類目,所以它投入商業運營前需要“準飛證”,而吉利、戴姆勒等的注資主要幫助Volocity,在未來三年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商業認證,進一步助推商業化進程。

看到這裡,相信不少人和缸哥一樣,感覺Volocity這手黑科技牌打得很性感,但續航里程卻有待提高,飛行器半小時覆蓋只有半徑120公里範圍(一般民用直升機時速250km/h)。如果以出了名狹長的深圳城區來算,東西距離長81.4公里,半個小時能從前海“飛”到大梅沙,這樣說似乎還可以,但飛行器不比新能源汽車,如果執飛過程中沒電了不僅是拋錨,還危及到乘客生命安全。而且Volocity只有兩座,單程票價肯定不便宜,起碼不是以地鐵作日常通勤工具的社畜能每天負擔的。

飛行出行市場能否培育下一個特斯拉?

在吉利融資Volocopter公司的官宣中,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吉利積極佈局智慧立體出行生態,穩健推進創新型科技企業建設,逐步實現從汽車製造商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變。

“從汽車製造商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變”,可以說是目前很多汽車公司的願景。寶馬、豐田等跨國車企高層,在諸多公開場合都曾講過,未來車企的定位要向出行服務商轉變。所以佈局出行租賃市場、甚至自動駕駛領域的新聞諸多見報。而“飛行出租車”並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近年來很多車企和科技公司都在密鑼緊鼓地研發。

吉利、戴勒姆投資飛行汽車,能誕生下一個特斯拉?

而投資Volocopter,並不是吉利第一次投資空中出行領域。早在兩年前,吉利就把美國的飛行汽車公司Terrafugia(太力)收入了囊中。Terrafugia的飛行器就更像汽車,它是有摺疊機翼、需要跑道起飛的混合動力飛行器。飛行里程也比較長,超過600公里,適用於城際之間運送乘客和貨物。與短途載人飛行器Volocity相比,明顯是兩個定位不同而又互補的市場。

吉利、戴勒姆投資飛行汽車,能誕生下一個特斯拉?

2017年吉利收購美國Terrafugia飛行汽車公司

吉利、戴勒姆投資飛行汽車,能誕生下一個特斯拉?

Terrafugia的TF-X概念車

飛行汽車市場方興未艾,其中技術的進步幫了大忙,這兩年由於輕型複合材料的普及,讓飛行器減重瘦身成為可能,而且成本在不斷下探,飛行汽車繼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技術之後,成為大出行兵家必爭之地。

當然,升降時產生的噪音、純電續航里程……牽涉到的道德和安全問題,也是飛行器普及前要克服的技術障礙。所以目前離飛行汽車公司“落地”還很遠,Volocopter即使拿到上述歐洲的商業準飛證,投入商用也是5年後的事情。之前Volocopter公司把迪拜作為重點市場(迪拜土豪多),但隨著吉利的投資,中國市場無疑也成為Volocopter重點佈局的市場,雙方將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吉利將負責Volocopter產品在中國的生產和推廣。

吉利、戴勒姆投資飛行汽車,能誕生下一個特斯拉?

奧迪與波音開發的Pop·Up·Next飛行汽車計劃

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未來的飛行出租車領域,能否跑出1-2個像特斯拉一樣顛覆世界的公司呢?而跑出的會不會是Volocopter呢?

當然,每個成功的初創企業都有其必然--產品足夠“驚豔”,並且它所帶來的商業模式是顛覆業界的。從這點看,目前以Volocity為代表的產品只達到“理論上的驚豔”:無人駕駛、垂直升降、造價低廉……但短續航、低空飛行衍生的道德法律問題,抱歉現在它確實離商用還很遙遠,但未來可期。有研究報告顯示,到2030年全球60%以上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到2040年僅美國“空中出租車”的市場規模就可達170億美元。

吉利、戴勒姆投資飛行汽車,能誕生下一個特斯拉?

顯然地面交通無法負荷如此龐大的需求,所以在些特大城市開展空中出行,或將是最佳的解決方案。現在飛行行業的發展,有點像Space X和亞馬遜盯上的航空運輸領域,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巨頭搶先落子為了等風來。

但成功的企業也有其偶然性,在特斯拉之前,不少車企曾探索過純電動車,其中不乏日產、福特等跨國車企的身影,但最終顛覆世界的是特斯拉,為什麼呢?我們不能忽略了馬斯克這個天才對特斯拉的“創造”:封閉的前臉、17寸屏代替中控臺的物理鍵、Autopoilt、高續航…...甚至直營的商業模式,沒有因循用燃油車的思想做一輛純電動車,而是重新定義了純電動車的賽道。這一點,尚在“襁褓”中的Volocopter真的要學學。

工藝,研發,機理和專利!軟包電池方向重磅彙總資料分享!

揭秘寧德時代CATL超級工廠!

搞懂鋰電池阻抗譜(EIS)不容易,這篇綜述值得一看!

鋰離子電池生產中各種問題彙編!

鋰電池循環壽命研究彙總(附60份精品資料免費下載)

這是我看過鋰電池粘結劑最全面的一篇文章!

鋰電聯盟新能源社群正式上線,每天分享高質量書籍論文、學術報告及動態分析,定期分享鋰電大咖精品視頻課程,免費對接求職需求。歡迎各位朋友關注我們公眾號進群交流學習!

吉利、戴勒姆投資飛行汽車,能誕生下一個特斯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