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五臺山“五爺廟”之“五爺”這個稱呼,與道友所引發的爭論

由五臺山“五爺廟”之“五爺”這個稱呼,與道友所引發的爭論

說到五臺山的“五爺廟”,其廟雖小,但在去過五臺山的遊客以及當地民眾的心目中,那時極其靈驗的一個廟,甚至誇張點說,可謂是凡到五臺山必拜五爺廟。其廟香火極旺,素有“一廟養百廟”之稱,每逢旺季人頭攢動,去燒、磕頭香的信眾幾乎能擠破廟門。然而,不管這個“五爺廟”的來歷為何?其中“五爺”這個稱呼是否符合佛教教義呢?我想應該是符合的,畢竟入鄉隨俗,佛教傳入我們中國,某些稱呼還是要跟著我們民眾的習慣走,沿用我們原來習慣的稱呼是很正常的,也很合邏輯的。但有道友認為這個稱呼不妥,於是展開如下探討:

道友:佛教有叫“爺”的神麼?

吾:有什麼關係嗎?為什麼不能叫“爺”?

道友:哦,哪位叫爺?

吾:龍王的第五個兒子,民間稱為“五爺”,可保佑一方風調雨順,依照佛教的教義,可稱他一聲“龍王菩薩”,民間信眾照舊稱他“五爺”,有什麼不妥嗎?

由五臺山“五爺廟”之“五爺”這個稱呼,與道友所引發的爭論

道友:有問題,佛教教義有中國的龍的事麼?要聽法受戒必須言明自己不是非人是誰說的?怎麼成的菩薩?再有佛教還說孔子、老子是菩薩變的了。現在說的就是五爺廟,用五爺廟證明五爺廟,這就是佛教的邏輯麼?

吾:對於中國上古文化中的這個“龍”,只是一個抽象概念,更多的是象徵意義,如《易經》中的潛龍勿用,飛龍在天,對於這個“龍”,聖人尚且要說:“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可見不論是誰都難以提出一個準確的概念,只是用一個“隱顯莫測,變化無常”來形容。而後世行雲布雨,守護天宮的這個“龍王”觀念,是來自印度文化,因而也稱印度來的高僧為“西來龍象”,只是中國後世的龍並不完全與印度的龍相同。而同時佛法講眾生平等,一切眾生都是菩薩,只不過是因地上的菩薩,聖人則是果位中的菩薩,都是可以稱作菩薩的,這與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之說法類似,

由五臺山“五爺廟”之“五爺”這個稱呼,與道友所引發的爭論

道友:中國五色龍信仰始於戰國,中國早有龍神,只是融合佛教理論出現龍王。從開始,中國龍就和佛教那迦不同。只有在世佛授記的人可成菩薩,大乘佛教的神話隨便吹,一會誰是菩薩了,一會誰是大菩薩了,眾生皆有佛性,就是眾生都是佛麼?混淆概念溜得一逼啊。

吾:所以說中國文化的龍概念,只是採納了佛經文化中龍的一部分觀念,因而並不能用印度的龍來完全代表中國文化的龍。更進一步講,天龍八部大多都是非人,但比人的本領要大,不存在比不上人,不能學佛法之說。而眾生之所以能夠成佛,是因為眾生本來就是佛,只是無始以來迷失顛倒掉了,所以六祖悟道時要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具足萬法”,若不是這樣的話,又怎能說佛法是“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的呢?

由五臺山“五爺廟”之“五爺”這個稱呼,與道友所引發的爭論

道友:而那迦不是中國龍,只是一條蛇。那迦不得受戒聽法,被釋迦轟走出自於《律》,其原因是那迦不是天人、不是人,而是畜生道。終生不可能成佛,只有無佛法時期自覺覺他之大阿羅漢才會成佛,眾生成佛是大乘佛教的毒雞湯。

吾:摩呼羅迦與龍,分別屬於天龍八部的兩大部眾,摩呼羅迦是大毒蛇沒錯,但與龍眾並不是同一概念,至於同用“龍”來稱呼,是由於普通人對於他們之間的分界實在難以界定。又比如我們中國既有鯉魚躍龍門,又有蛇化蛟、化龍之說,難道就能因為這定論鯉魚也是龍嗎?而佛法中說畜生不能學佛,那是因為相對於人來說,畜生的業力要重一點,更不容易成就,但這也不是說絕對的不可以學。如以我們中國道教觀念由人修成的就是仙,動物修成的就叫妖,這其實也是明顯的歧視,但也並不足以說明其他動物一定不如人,不是絕對的,因為大多數人並不懂得修道,顯然是比不上這些肯修道的小動物的。因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自性上,眾生絕對是平等的,不同的只是業力。

由五臺山“五爺廟”之“五爺”這個稱呼,與道友所引發的爭論

道友:釋迦對於那迦的定義很明確,雖為護法神,攝屬畜生道。那迦屬惡趣,親近善緣也不過讓他下一世投生善趣,畜生道初禪都沒辦法證。中國的屬於道、法、術,並不限制於人,和釋迦理論屬於完全兩個體系,所以大乘佛教要貶低中國理論為“外道”,然後在吸收“外道”理論貶低原始佛教為“下賤乘”,佛教現在要淪落到以“外道”證明自己了麼?偏離釋迦理論,和婆羅門、道教等理論相同,只能說明大乘佛教外道化嚴重。

由五臺山“五爺廟”之“五爺”這個稱呼,與道友所引發的爭論

吾:在佛經文化中是有將大毒蛇也稱作龍,但也並不是所有的龍都是蛇,這是兩個不同概念,同時以中國文化來講“人”又稱作“裸蟲”,說白了也是畜生的一種,荀子等很多人不也持“性惡論”麼?而人性中本來就同時具備獸性、天、人性等所有六道種性,乃至佛性也是同時具備的,況且一個人的前一世、後一世都有可能是畜生,但佛性、善根也是同時具備的,因而所有眾生都是可以修道的。而對於“外道”的定義,心外求法就是外道,所有的有為法都是外道法。所謂法法本無法,法法何曾法,從嚴格意義上講,無論佛門、道家所有任何法門之中,並不能真正找出一個不是外道法的。所以佛在《金剛經》中要說:“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可見徹悟菩提以前任何法都不是佛法,都屬於外道法,同時任何法包括外道法都可以是佛法,關鍵是要有正法眼的正見,因而祖師們要說:“只貴子見正,不貴子行履”,因為修任何法都是無礙菩提正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