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不垂涎膜拜“牛娃”?

“牛娃”有,但不多,無法均勻分佈在我們目力所及的範圍內。

特別是真真切切、有笑有淚地自己帶大孩子,我的評價體系裡就更沒有這兩個字了。

有一科出類拔萃的孩子,有幾科成績都不錯的孩子,有學習一般運動表現極佳的,有情商高、人緣好的。各有各的特點。就算只說“學習好”這一項,有的孩子聰明,有的孩子方法科學,有的孩子有拼勁兒不認輸。

除了值得學習,所有孩子有一點相同:尚處於成長變化期,最後什麼樣不好說。我們能做的就是一直觀察著他們,他們缺水我們澆水,他們長蟲我們捉蟲。

牛娃是啥?

是大人對成績的慾望、對成功的執著,幻化出來的一個完美小孩。大人的世界裡供著馬雲劉強東王健林,也得給孩子的世界供上“牛娃”。

教育缺失平常心表現為兩極,一極是見到孩子有缺點就受不了忍不住,另一級是見到孩子好,就把持不住要給孩子跪。

我為什麼不垂涎膜拜“牛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