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吃了那麼久火鍋,牛百葉、毛肚、金錢肚、千層肚不還是分不清

回望人類歷史,肉食似乎始終是一種稀缺品,於是動物內臟也就成了最佳替代。北京滷煮、西北羊雜、廣式滷水、毛肚火鍋......“下水”就是稀缺中營造出的一種豐富,紅油中翻滾的毛肚,就是雪天裡的終極滿足,今天就來聊聊牛肚。

你們吃了那麼久火鍋,牛百葉、毛肚、金錢肚、千層肚不還是分不清

▐ 終於分清了你是哪胃!

我們都知道,牛是典型的反芻動物,擁有多個胃室的胃,能消化一般哺乳動物無法利用的纖維素。牛的胃根據功能和外觀不同分為四個部分,按食物經過消化道先後順序依次分為:①瘤胃、②蜂巢胃、③重瓣胃、④皺胃

你們吃了那麼久火鍋,牛百葉、毛肚、金錢肚、千層肚不還是分不清

一碗牛雜

牛的前三個“胃”其實是食道分化出的一部分,最後的皺胃才是真正的胃。牛將草料隨意嚼吧嚼吧後嚥下,最先到達瘤胃,然後蠕送至網胃,其中一部分會反芻回口中繼續咀嚼再下嚥,然後蠕送至重瓣胃,再到達皺胃最終被消化和吸收。

你們吃了那麼久火鍋,牛百葉、毛肚、金錢肚、千層肚不還是分不清

牛消化食物的過程

牛的四個“胃”都可以食用,它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牛肚”,但是不同部位的牛肚又有著不同的稱呼,而且質地和口感也大不相同:

瘤胃 --- 草肚

瘤胃(Rumen)是牛的第一個“胃”,也是容積最大的一個,幾乎佔據整個左側腹腔,成年牛瘤胃的體積約有50多升,它是降解纖維素能力最強的“天然發酵罐”。咀嚼後的草料進入瘤胃初步消化,其中共生著許多細菌、真菌和原蟲等微生物,它們是消化纖維素的得力助手。

你們吃了那麼久火鍋,牛百葉、毛肚、金錢肚、千層肚不還是分不清

草肚

纖維素分解後的產物能被胃壁吸收,瘤胃內壁覆蓋著一層細密的“乳狀的突起”,長度約3-5毫米,毛絨絨的就像草坪一樣,正因如此,它被人們稱為“草肚”。有些地方也會將草肚俗稱為毛肚。

你們吃了那麼久火鍋,牛百葉、毛肚、金錢肚、千層肚不還是分不清

厚厚的草肚

蜂巢胃 --- 金錢肚

蜂巢胃(Reticulum)也稱網胃,是牛的第二個“胃”,位於瘤胃前端,大約能容納大約20升的食糜,它們會在瘤胃和蜂巢胃之間轉移,過程中不斷研磨和攪拌。蜂巢胃的功能和瘤胃相似,也共生著大量可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不同的是它更像篩子,會阻攔粗大的硬質顆粒,只有細碎的食糜能夠通過,因此也被稱為“硬胃”。

你們吃了那麼久火鍋,牛百葉、毛肚、金錢肚、千層肚不還是分不清

蜂窩一般的金錢肚

蜂窩胃內壁佈滿了一個個蜂窩狀的六邊形突起,整體紋路看起來就像是一枚枚的銅錢,於是人們習慣稱它為“金錢肚”。

你們吃了那麼久火鍋,牛百葉、毛肚、金錢肚、千層肚不還是分不清

滷味的經典食材

重瓣胃 --- 牛百葉、毛肚、千層肚

重瓣胃(Omasum)是牛的第三個“胃”,位於蜂巢胃前部。重瓣胃內壁形成了許多大小不等的“頁瓣”,能吸收水分和發酵產生的酸,它們不僅能將食糜進一步研磨,最重要的功能是頁瓣收縮,將食糜裡的水分擠出使之變稠,這樣進入皺胃後,就不會過度稀釋消化液,從而提高消化效率。

你們吃了那麼久火鍋,牛百葉、毛肚、金錢肚、千層肚不還是分不清

毛肚

重瓣胃的黑褐色頁瓣,層層疊疊,如同一頁頁的書,自然就被稱作“牛百葉”或“千層肚”;又因為表面無數毛糙的突起,於是也被稱為“毛肚”。毛肚和草肚的最直觀區別在於厚度,毛肚薄而柔軟,草肚厚實堅韌。

你們吃了那麼久火鍋,牛百葉、毛肚、金錢肚、千層肚不還是分不清

橫向切的牛百葉

你們吃了那麼久火鍋,牛百葉、毛肚、金錢肚、千層肚不還是分不清

橫向切的牛百葉

皺胃 --- 沙瓜、牛肚

皺胃(Abomasum)是牛的第四個胃,構造與功能與單胃動物的胃臟相似,是真正的胃,不同於前面三個“胃”,它能夠分泌消化酶,分解食糜中的蛋白質與脂肪。瘤胃、蜂巢胃中生活的那些微生物,進入了皺胃後也會被一併消化,為牛供更多的養分(心疼)。皺胃的外觀和普通的肚子相仿,一般被稱為“

沙瓜”或乾脆就叫“牛肚”。

你們吃了那麼久火鍋,牛百葉、毛肚、金錢肚、千層肚不還是分不清

沙瓜

你們吃了那麼久火鍋,牛百葉、毛肚、金錢肚、千層肚不還是分不清

牛雜湯裡的沙瓜

▐ 牛的四個胃,個個都美味

草肚一般會切成細條,適合燉牛雜、白灼、清炒或是涼拌,表面突起的“小絨毛”讓它如海綿一般,非常容易“浸潤”湯汁和入味,勁道又柔滑;金錢肚則是經典的粵式滷味食材,同樣也適合切成細條涼拌和清炒,外形可人名稱雅緻,人氣很高。

你們吃了那麼久火鍋,牛百葉、毛肚、金錢肚、千層肚不還是分不清

白灼草肚

你們吃了那麼久火鍋,牛百葉、毛肚、金錢肚、千層肚不還是分不清

粵式富貴金錢肚

沙瓜的口感柔軟有嚼頭,味道十分濃郁,適合燉煮,比如做成滷煮和牛雜。

你們吃了那麼久火鍋,牛百葉、毛肚、金錢肚、千層肚不還是分不清

意式牛肚

牛百葉也就是毛肚,質地薄而柔軟,口感極其的脆爽,幾乎是最受歡迎的部位。最常見的吃法當然是火鍋,更有“無毛肚不火鍋”的說法。新鮮毛肚需要加工處理,通常會在80度的熱水中快速汆燙,待表面毛刺突起,而後放入冷水中保持脆爽。

你們吃了那麼久火鍋,牛百葉、毛肚、金錢肚、千層肚不還是分不清

黑毛肚

黑毛肚火鍋,七成油三成湯,新鮮的毛肚燙熟後表面小刺堅挺,如論是大片的百葉還是一絲絲的千層肚,由於表面粗糙,極易浸潤湯汁,掛滿紅油蘸上醬料,香辣爽脆,簡直是一種讓人上癮的食物。

你們吃了那麼久火鍋,牛百葉、毛肚、金錢肚、千層肚不還是分不清

新鮮的牛百葉柔軟而有彈性,呈現黑褐色,用鹼水搓揉發泡後則會變為淡淡的土黃色,有些火鍋店中那種潔白透亮的牛百葉,則是經過雙氧水漂白的。

你們吃了那麼久火鍋,牛百葉、毛肚、金錢肚、千層肚不還是分不清

通常色澤的毛肚

你們吃了那麼久火鍋,牛百葉、毛肚、金錢肚、千層肚不還是分不清

牛肚是“下水”的經典代表,豐富口感中蘊含的狂野滋味和高熱營造出的終極滿足,讓人難以割捨。紅油翻滾騰起的氤氳,好似冬夜裡飄散的細雪......

更多精彩,關注薩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