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犯錯後,老師如何教育家長能接受?

昨天一名學生因為在校吸菸,責令其回家反省,學生返校後家長在等待班主任的過程中,在辦公室對學生抱怨說,“這學校也真是,動不動就不讓上課,教育局也沒有權利停學生的課,罰也得等不上課了再罰啊,這總耽誤課學習怎麼跟的上”。

從家長話的字裡行間,說明家長是懂法的,對孩子學習也是重視的。老師如何教育犯錯的學生,才會被家長接受呢?

懲罰不能“生,冷,硬”

學生犯錯後,老師如何教育家長能接受?

學生犯錯是應該被教育,就像那位吸菸的同學,學校明令禁止學生在校園內吸菸,學校人員密度大,而且都是同齡人,學生之間的影響在某種程度比老師的影響大,畢竟他們一起交流,一起生活的時間更長。

懲罰學生家長認可,但是不認同直接讓把孩子帶回家反省,不讓上課這種生硬的方式。因為停課直接戳中了家長的痛點,在課堂上才是獲取知識的最佳地點。

我們讓家長到校是協助我們教育學生,我們可以採取多樣化的方式,不能把家長推到我們的對立面,這樣是起反作用的。

提供機會,給學生改正的時間

學生犯錯後,老師如何教育家長能接受?

“突變”也是存在一定前提條件的。變化的過程需要時間,扭轉學生的思想也是。

學生犯錯一個是沒有主觀意識,另一個故意為之。

沒有主觀意識是沒有意識到做的事情是個錯誤。這需要學校老師,家長,社會共同去構建學生的在校行為。老師要多引導,家長多配合,社會協助才行。

在學校,老師不能僅僅直接告訴學生這樣不行,那樣不行,不然會受到懲罰。這樣的話,只能懲罰在學生腦海裡占主導地位,如果學生已經準備好了接受懲罰,紀律對學生是不起作用的。要告訴學生為什麼這樣要求的意義,家長要強化這種學校的紀律要求。讓學生從思想上認可這種需求。

同時要提升學生的自尊心,學生有強烈的自尊心才會內化為對自己的高要求,批評教育才會起作用。

這都需要時間,我們跟學生和家長做好約定改正的時間,從實際出發。這樣平滑的處理,家長可能會更支持我們。

家長是我們教育的助力

學生犯錯後,老師如何教育家長能接受?

每位家長對孩子都是有期待的。在家長眼中,老師是孩子的“築夢人”。老師不能摧毀孩子的夢想。

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的生活習慣,脾氣秉性瞭如指掌。家長會提供給老師孩子確切的信息,我們對孩子有深入的瞭解,才能把握好度,才能對孩子的教育施行不同的教育方式,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

我們要跟家長溝通去解決問題的方法,去取得家長的認可,才會對我們的教育起到促進作用。家長是我們的“合夥人”,我們藉助家長的力量目的是共同去改變孩子,讓孩子越來越優秀。我們不能把家長推到我們的對立面。

教育學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轉變學生觀念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需要我們多想辦法。辦法總比困難多,既然選擇了就得堅持。多些情懷,少些抱怨,用情感注入學生的精神世界,才會生出感恩,理解之花。

你的看法呢?歡迎留下精彩評論,歡迎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