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望集團-淺談平臺公司轉型發展與混合所有制改革

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不斷深入,平臺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的範圍和內容逐漸進入“深水區”。如何實現平臺公司改革路徑的突破,如何做好混合所有制改革頂層設計,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通過股份制改造,吸收自然人、法人入股,我國允許國內民間資本和外資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革,實現了國有企業股權結構多元化;21世紀初期,通過成立國資委,解決了國有資本出資人代表缺位的問題;通過股權分置改革解決國有(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的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並將混合所有制改革確定為當前國企深化改革的具體措施,各地市相關配套文件紛紛出臺,自此,平臺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進入新徵程。


城望集團-淺談平臺公司轉型發展與混合所有制改革

一、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針對傳統所有制結構的弊端和轉軌中存在的問題、適應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提出來的。傳統所有制結構和企業產權結構表現為“三性”:一是“單一性”,即把社會主義經濟看成“純而又純”的單一的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被視為“異己力量”;二是“封閉性”,即把社會所有制結構和企業產權結構看成是一種封閉系統,排斥不同所有制之間的相互滲透;三是“凝滯性”,單一性和封閉性的結果導致產權流動和交易的僵滯。結合現階段情況來看,平臺公司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面臨體制機制整合和資產流失等多種難題,如何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成為監管部門、各參與方關注的焦點。

(一)產權問題

混合所有制的理論,是在對傳統產權理論不斷創新的基礎上形成的。產權關係是以一定的所有制關係為基礎的,因此在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中,對所有制問題的重新認識有著重要的意義。產權是社會的工具,本質上,產權是一種排他性的權利。產權界定的內涵包括三個層次:資產所有權歸屬關係的確定;同一所有權主體內部所有權與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轉讓權等行為權利的不同分割與組合的界定;不同所有權主體間行使其財產行為權利的界定,即產權界定包括終極所有權的界定。因此,產權界定包括同一所有權主體內終極所有權與行為權利的界定,以及不同所有權主體間產權的界定。

(二)國有資產監管體制不健全

不同資本混合後要想實現 “ 相互融合 ” ,就必須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和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我國由於混合所有制企業大多脫胎於平臺公司改革,公司治理不僅是所有者和運營者之間的利益制衡,也時刻存在著政府和私人投資者之間的利益協調。因此,只有把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與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統籌考慮,才有可能建立起有效率的治理機制。

(三)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環境仍需優化

近年來,一些地方以政府或公眾名義追究企業 “ 原罪 ” ,還有部分地方政府在實力不足、經營困難的時候希望民營資本參與,而當其步入正軌、盈利豐厚時,又以整頓市場秩序、規範競爭行為等為理由驅逐民營資本,隨意剝奪民營企業家財產權,使得民營資本對參與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產生許多擔憂。非公有制經濟在市場準入、資金信貸支持等方面面臨著一些看得見和看不見的歧視,存在著 “ 彈簧門、玻璃門、旋轉門、天花板 ” 等發展障礙。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保障制度仍需完善

從近幾年的實踐看,由於在平臺公司改制過程中缺乏公開、透明的監督和管理機制,特別是缺乏完善的資產評估和產權交易機制,部分國企高管打著改制的幌子,運用各種非法手段控制資產定價和產權交易,利用公眾信息不對稱小範圍引進戰略投資者,或通過不規範的管理層收購將鉅額國有資產低價變賣,造成國有資產的貶值和流失。

城望集團-淺談平臺公司轉型發展與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平臺類公司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對策建議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新經濟體制的要求;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混合經濟”的產權基礎;是協調社會多種利益關係,並使之“和諧統一”的產權組織形式;是推動平臺公司改革的有效財產組織形式,其中孕育著新的公有制組織形態。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項長期任務和系統工程,全面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須破解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完善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

混合制改革所涉及的方面較多,問題也不少。我們應抓住其中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對症下藥,齊抓共管。歸納起來,主要應該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和監事會的各層次職責,形成“互相協調、相互制約”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如果達不到上述目標,則難以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管理,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會成為“空中樓閣”,而內部控制就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通過審核評定企業經營決策、計劃、方案是否實事求是、是否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內部控制制度是否貼在牆上為擺設,有沒有真正發揮監督作用,有沒有做假賬,其他經濟資料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可靠,是否存在浪費、不合理的方面等等,同時通過審查財政財務收支、經濟業務發生的真實性、合法性,維護財經法紀的嚴肅性,保證市場經濟有秩序的運轉。

(二)政企分開完善市場體系

可考慮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出讓部分企業的經營權,讓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吸引外資、民資,多角度、多渠道地解決平臺公司建設和發展資金的嚴重不足問題。可區別不同情況,採取國外有實力的資本直接投資、合資和合作經營、合作開發、外資獨營等多種方法。按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統籌規劃高起點建設平臺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

(三)提升決策的科學性和加強監督

規範平臺公司決策程序,讓操縱利潤、修飾成本、抬高收入等不規範操作沒有使用的空間,使得平臺公司在各種決策的制定方面做到更加完善和規範,使企業在選擇決策時,更加有的放矢。在平臺公司決策的過程中,應要求企業加大決策內容和信息披露的廣度和深度,區分重要的信息和不重要的信息,注重質量而不是數量,在數據的實用性、準確性、科學性、完整性和及時性方面下功夫,提升和豐富決策分析的手段。運用最新的數理分析方法、吸收借鑑國外經驗和好的做法,使決策分析走在企業管理和發展的前面,及時出新,為平臺公司管理和決策者提供翔實的決策和投資依據。對決策的執行加強監督,監督就是通過持續的監控行為、獨立的評估或兩者的結合來實現一個評估系統,對一定時期運行質量進行評價的過程。持續的監控行為包括日常管理和監管行為。獨立評估的範圍和頻率主要依賴於風險評估和持續監控程序的有效性,通過監督,使得企業的決策及其執行真正做到科學和規範,發揮其在平臺公司發展中的作用。


城望集團-淺談平臺公司轉型發展與混合所有制改革

隨著山東、山西等多省份紛紛出臺混改政策指引,混改在深度上將進一步推進,多個地方放開限制,競爭性行業持股比例、員工激勵、治理結構、市場化機制等將迎來更大力度突破。加之平臺公司作為地方最大國有企業,在轉型發展和債務化解的雙重任務下,相關板塊積極參與混改將大有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