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書房+善本經典"現身北京國際圖書節

8月21日,第26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暨第17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開幕。在這個世界第二大書展上,由蔣鳳君女士在京創辦的"嫏嬛書房",攜由華寶齋耗時8年影印、出版的《中華善本百部經典再造》叢書參展。

"書房兀坐萬機休,日暖風和草色幽。"在快節奏生活的當下,家有一間清靜敬雅的傳統書房,便留給了靈魂一方靜逸棲息地。"嫏嬛書房"在圖書節上推出的"中式書房+善本經典藏書"新模式,頗為引人注目。

據瞭解,嫏嬛,古代傳說為天帝藏書處。元人伊士珍的《嫏嬛記》載:"張華遊於洞宮,遇一人引至一處,別是天地,每室各有奇書。張華歷觀諸室書,皆漢以前事,多所未聞者,問其地,曰:'琅嬛福地也。'"後世遂以"嫏嬛"指代珍藏書籍的所在。

嫏嬛書房根自華寶齋,於2018年落地北京。華寶齋是已故全國政協委員蔣放年於1983年創辦,集造紙、印刷、出版、發行、文化旅遊與一體的純文化產業集團。36年的歷史,影印、出版線裝古籍三千多種、四千多萬冊,直接見證、參與並推動了傳統文化從復興走向繁榮。

藏書是書房的靈魂,"嫏嬛書房"的靈魂便是煌煌大觀的《中華善本百部經典再造》叢書。據介紹,這套叢書所選書目均為國家特級、一級文物,其中唐版1種、宋版38種、金版1種、蒙古版3種、元版18種、明版30種、清版11種,首次有體例、有系統、有規模的把中華傳統文化核心元典以再造形式出版,古籍影印本為"下真跡一等",在古籍出版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中華善本百部經典再造》叢書採用"善本延印"技術高仿真影印,內頁、封面用紙分別選用純手工抄造的古籍整理專用紙、仿清乾隆庫磁青紙,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按經、史、子、集分類,經部10種、史部10種、子部40種、集部42種,共計102種202函1152冊。歷代版本目錄學家寶重的宋、元、明、清原刊、再刻、遞修本,泥活字、銅活字、木活字本,及批註本、套印本、抄本等,各類珍善本、孤本大都有所體現,保證了叢書的閱讀價值、藝術鑑賞價值、收藏價值。

以提供書房全案服務、倡導書香生活的嫏嬛書房,以可聽、可看、可觸摸、可體驗的方式讓讀者走進統文化。而歷時八年、由華寶齋和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善本百部經典再造》叢書,選自館藏珍善本,更是賦予書房靈魂。

叢書以著名版本目錄學家李致忠先生為首組成的編委會,從國家圖書館、國家博物館、上海圖書館、遼寧圖書館等幾十家館藏機構,以選目精要、選本精當、製作精善的 "三精"和開創性、開拓性、經典性"三性"的原則下重新還原出版,所選書目均為國家特級、一級文物。

傳統文化"嫏嬛書房"展區負責人蔣鳳君介紹,叢書在製作層面,除繼承應用華寶齋傳統技術外,還使用了新研發的"善本延印"技術——直接印刷於華寶齋純手工宣紙,用純礦物顏料替代傳統水性顏料和化工油墨,歷經滄桑而色澤不變。"通過對古舊紙張顏色、蟲咬、印章邊緣泛油、雕刻、書寫筆觸的高度還原,該叢書再現古籍和書畫的神韻和精神,盡顯現代科技與傳統工藝完美結合之藝術,滿足了'原典再造'的標準。"

(供稿單位:北京國際圖書節組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