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關注的“空姐乘滴滴網約車遇害”案。在滴滴即將迎來6歲生日的時刻,這一則不和諧的消息未免讓人有些心痛。
雖然在事發之後,滴滴向受害者家屬和公眾道歉,並在昨日5月10號晚間,宣佈懸賞100萬元尋找殺害該乘客的順風車司機劉振華。但是,滴滴的“安全隱患”無疑已經暴露在公眾的眼前。
其實這並不是發生在滴滴平臺上的第一則慘案。早在2016年5月,深圳女教師被滴滴網約車司機搶劫殺害。
而在此次“空姐遇害案”十天之前,4月29日,瘋蜜創始人張桓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發佈長文痛訴,作為滴滴投資人的他被滴滴司機打了。這些都充分暴露了網約車平臺司機審核的漏洞。
強大的滴滴,為何對司機的約束蒼白無力?
作為國內最大的網約車平臺,大家要想成為滴滴順風車主,只需提交身份證、駕駛證和行駛證等相關證件審核就可以了。坦白說,這些審核顯得非常單薄。
一方面,對於每天產生的訂單量超過2400萬的滴滴來說,如此巨量的用戶服務數據,要想徹底查清司機的背景並不容易。
另一方面,滴滴平臺對於司機資格的審查是受到一些法律法規限制的。所以,滴滴並不具備查詢司機是否有犯罪記錄的資格,因為這是公安部門的權力。事實上,滴滴平臺所遭遇的資格審核問題,也是現在所有互聯網平臺的通病。
不可否認,這些事情的發生讓用戶心有餘悸,滴滴也有責任去完善平臺的管理機制。然而,強大的滴滴,對於平臺上的加盟司機卻沒有任何約束力。有監管權力卻沒有執法權,才是滴滴平臺暴力事件頻發的根源。
但是當下如何解決這些安全隱患才是消費者最關注的問題。那些顛覆了人們生活的互聯網平臺,揹負的責任越來越大。
要想徹底解決互聯網平臺上存在的各種問題,還需要監管部門與平臺方緊密協作。
閱讀更多 微視財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