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三國之三:桃園結義


談三國之三:桃園結義

《三國演義》第一章主要人物就出場了,劉備、關羽、張飛。劉備是現在河北涿州市人,從大地理上說和張飛是同鄉,張飛也是現在河北涿州人。關羽是現在山西運城人,因為殺人逃難江湖,聽說河北涿州招募義兵,奔波到此,遇到了劉備和張飛,三個人一見如故,就在張飛莊後的桃園結拜為兄弟,劉備大哥,關羽老二,張飛三弟。這個故事《三國志》沒有記載,說明是羅貫中添加的。根據三個人的年齡,關羽比劉備大一歲,張飛比劉備小四歲,怎麼不是按年齡排序的呢?因為這個故事是後人虛構的,劉備是蜀國的皇帝,怎麼能排老二呢?況且劉備當時是皇家的後代,出身高貴,加上劉備在三個人中長得最帥,要知道,在漢代做官是非常注重相貌的,易中天先生說曹操之所以不敢做皇帝,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長相不服眾。所以劉備當仁不讓的當了大哥。其實這個故事經不起推敲,劉備是帝王之胄,貴族身份,雖然當下落魄,但是和一介平民的張飛和關羽不是一個階層,況且劉備是有帝王之志的,他將來是會成就帝業的,帝業是要子孫相傳的,如果有了這兩個異性兄弟,孩子當上皇帝,孩子怎樣處理關羽張飛的關係,這也是很棘手的一個問題。

  張飛是個殺豬的,為啥三人對天結拜的時候,祭品是烏牛白馬,祭拜天地之後,復宰牛設酒,聚鄉中勇士痛飲一醉,為哈沒有豬肉。據說烏牛白馬祭禮是蒙古人祭祀的儀式,後來傳到漢人。蒙古的意思就是“永恆之火”,蒙古族又稱“騎在馬背上的民族”,所以對牛馬是相當崇拜的。另外,牛在古代比豬要高一等的,牛是農耕的生產資料,許多朝代都不許私自宰牛,只有病死的或者自然死亡的才能食用,牛肉是統治階級的專屬;馬是戰爭的配套武器,重要性不言而喻,到了宋代,上層士大夫主要食用的就是牛馬羊肉,唐代大詩人杜甫就是因為過多的食用了縣令送來的牛肉而死的。豬是難養的動物,很多講肉食的字,從“牛”或者“羊”而極少從“豕”,豬隻能是下層老百姓的福利了,另外在古代,常用鳥代表權利和男性,常用豬代表財富和生育,代表女性。《三國演義》關羽斬殺了不可一世的華雄,反而得到袁術的呵斥,只有曹操暗自給三人送去了牛肉和酒,那麼現在劉關張招待鄉勇,那是要出生入死的,自然規格也不能低。

三人結義正直桃花盛開,所以就有了桃園三結義,哪為啥是桃花呢,而不是其它的花。一方面從時間上說,三個人結拜的時間在大約在三月,正是桃花盛開的時候,桃花鮮豔明靜,色彩濃厚。另外從古代文化說,桃樹是吉祥樹,夸父逐日最後化為桃林。另外有一個故事說後裔因為箭法高超,收了一個徒弟逢蒙,逢蒙學成之後恩將仇報,用桃木枝打死了后羿,后羿死後變成了打鬼的鐘馗。所以後世就用桃木辟邪。王安石有句詩: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個桃符就是過年的時候在大門兩側懸掛兩塊大木板,上面寫著降鬼大神“神荼”和“鬱壘”的名字,這兩塊木板就是桃木做的,用來驅鬼壓邪。現在到一些旅遊市場上,還有很多賣桃木劍辟邪的。從這裡可以看出桃園結義用桃園不僅體現了三個人的生死與共,互不背叛,而且桃花的嬌豔也增添了喜慶的氛圍。後來一些人結拜兄弟搓土為臺,上插桃木,就是傳承肝膽相照永結同心的意思。

桃園三結義雖然是虛構的情節,但是這個故事寫出了人們忠誠相待,生死與共的俠義精神,成為後人膜拜的經典。實際上,往往真實的歷史並不精彩,虛構的故事反而生命力旺盛,這就在於文學能寫出人的情緒,人的情緒是這個世界上常開不敗的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