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不僅是供應身體能量,還是養生之道

吃飽、吃好,是一種幸福的人生體驗。不僅滿足於舌尖上的誘惑,還有食物帶來的滿足感。

雖說“能吃是福”,但是經常吃撐就不一定了···

“吃撐”的感覺是怎麼來的?當然是來自胃的抗議啦!甚至食物與我們身體的產生排斥反應的也有。

食物,與我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今天小純帶大家去看看吃食的那些門道。

1養生之道,莫先於食

食物不只是供應身體能量,也同時滿足精神方面的需求,現代人有數不完的文明病,不論是生理上的病、心理上的病,歸根究柢都與飲食問題有關。飲食確實是養生中最重要的一環。

食物,不僅是供應身體能量,還是養生之道


2飲食有節,利身益壽


“飲食有節”是上古之人的經驗之一。


“飲食節,則身利而壽命益;飲食不節,則形累而壽損。”所謂飲食有節,是指飲食要有節制,不能隨心所欲,要講究吃的科學和方法。具體地說,是要注意飲食的量和進食時間。


食物,不僅是供應身體能量,還是養生之道


調節飲食以養脾胃,這是健康的主要因素。古人食養經驗是:一不過飽、二不過鹹、三不過甘、四不過肥、五不偏食。


過飽不利於健康,但食之太少亦有損於健康。有些人片面認為吃得越少越好,結果強迫自己捱餓,由於身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反而虛弱不堪。

正確的方法是“量腹節所受”,即根據自己平時的飯量來決定每餐該吃多少。“凡食之道,無飢無飽----是之謂五臟之葆”。這無飢無飽,就是進食適量的原則。只有這樣,才不致因飢飽而傷及五臟。


3進食有時,三餐有別

俗話說得好:“早飯要飽,午飯要好,晚飯要少。”《壽親養老新書》中非常重視晚餐的食量:“夜晚減一口,活到九十九。”大量實驗表明,注意一日三餐合理安排對養生長壽是大有益處的。


早餐一定要吃好。要選擇最合理的營養搭配,以供身體所需。起碼應包括穀物及蔬菜水果。早餐不但要注意數量,還要講究質量。最好少吃稀飯、甜麵包或炒麵等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以免使腦中的血清素增加。


食物,不僅是供應身體能量,還是養生之道


早餐也要注意變換,不可千篇一律,至少應該每週換一種主要食物。並且,早餐也不宜吃含有大量脂肪和膽固醇的食物,如油條和燻肉等,這些食物不但不易消化,還會加速膽固醇的升高。


午餐的食物要注意多樣性,營養俱全。一定要有一些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並且要有米飯、饅頭、玉米麵發糕、豆包等主食;還要搭配一些新鮮蔬菜,這樣才能保持體內血糖繼續持於高水平,以保證下午的工作和學習。


按照科學的膳食方式,晚餐要以清淡、容易消化為原則,最好選擇:麵條、米粥、鮮玉米、豆類、素餡兒包子、小菜、水果拼盤等食物。並且,應在就寢前兩個小時進餐,還要特別注意不要吃肉類食物,並且,最好吃八成飽。

4平衡膳食,合理搭配

人體生命活動的維持,需要多方面的營養。
而不同的飲食物中所含營養成分有所差異。

食物,不僅是供應身體能量,還是養生之道


因此說,一日三餐應做到飲食多樣,避免單調,以保持各種營養素之間的適當比例。可以按照 “健康金字塔飲食法”來安排每日膳食。


5清淡飲食,避免鹹辛

清淡飲食是指低糖、低鹽、低脂、不辛辣、口味清淡的飲食。從營養學的角度說,清淡飲食能最大程度保存食物的本來味道,不破壞其中的營養成分,也最有利於人體健康。脂肪含量過高的食物,所含膽固醇也高,多食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和動脈硬化。


食物,不僅是供應身體能量,還是養生之道


油炸食品因其酥脆味美,深受人們喜愛,但油炸過程中會產生致癌物質,會大大增加患腫瘤的風險。鹽是重要的調味品,鹽的缺乏會導致全身乏力,但食鹽過多會引起高血壓。過甜的食物容易引起齲齒、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多種疾病。


辛辣食物,如辣椒等香辛調味品,刺激腸蠕動,易於導致消化機能失調,表現為腹瀉或便秘,上火,急躁等。但清淡飲食並不代表只吃素食。

食物,不僅是供應身體能量,還是養生之道


健康的飲食是要控制動物性油脂及鹽、糖、辣椒等調味品的攝入,使其保持在正常的範圍內,以維持人體每日所需。

6食當細嚼,食勿分心

食當細嚼,不可狼吞虎嚥。細嚼是消化的第一步,咀嚼越細,越有利於消化吸收。


食勿分心。吃飯需要專心,不要一邊吃飯,一邊想其他的事情,或看書、看電視,既影響食慾,也影響消化液的分泌,久之可引起胃病。所以,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倡“食不語,寢不言”。


食物,不僅是供應身體能量,還是養生之道


大渴不大飲。若一次飲水過多,水分迅速進入血液,會增加心臟和腎臟的負擔。若飯前大量喝水,還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


大怒不食。吃飯時要有愉快的情緒,才能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於食物的消化。


如果盛怒之下勉強進食,會引起胃部的脹滿甚至疼痛。 “人之當食,須去煩惱。”古人還有“食後不可便怒,怒後不可便食”之說。也是告訴人們,進食應保持心平氣和、專心致志,才有利於脾胃的消化吸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