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元的葡萄酒和 5000 元的葡萄酒到底有多大差別?

為什麼是50和5000的對比?差距略大,是因為太神秘而導致50和5000之間差距模糊嗎?這是從業人員要反思的東西了,我們究竟做了什麼讓消費者會這麼想。

事實是葡萄酒沒那麼貴,也沒這麼賤。貴有貴的道理,賤也有賤的法子。這是一種由水果加工而成的農產品,原料是葡萄,單從生產成本上看價格並不貴,而也不應該貴。但很“不幸”,這種由水果加工成的的農產品可以發展處驚人的複雜度,單單使用葡萄酒這個載體就可以表現出“美學”的追求。於是就開始貴了。

因此便宜至50塊的酒是存在的,並不需要是假酒。用大規模生產的思維釀造,目標僅僅是釀成酒,在酒精度上達標。除此只為並無其他追求。平衡度上的考慮通過成熟葡萄的甜與完全不熟葡萄的酸之間的調配而實現,如果是葡萄酒是種出來的,這個級別是釀出來的,是酒廠里加工出來的。在新世界國家(澳洲、新西蘭、美國等)對酸度、酒精度的調整是常見現象。鮮有複雜度的考慮。用茶做個比較,這是那些用茶葉梗造的茶,僅僅有茶的味道,沒有層次沒有複雜的。存在僅僅是為了那稀薄的茶湯味道。

高一個級別,人民幣200塊。在釀成酒的基礎上追求更多的特點,50塊的酒可能用各種邊角料釀造釀出各種超大產區酒(比如澳大利亞的東南澳洲、美國的加州葡萄酒),而200款就更在乎源頭與葡萄的質量,也會來自更小的產區(比如東南澳洲裡的南澳、加州的Sonoma County)。更多的工作在葡萄園裡進行,而不是酒廠裡。但這個級別依然是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級別。同樣用茶做比較,這個就是大區茶比如龍井、比如鳳凰單樅沒有更小的產區名字。肯定比各種茶的基礎版本要好一些,但也只是好一些。使用的肯定是葉子,不小心混一些梗也是經常出現的。葡萄酒也一樣,原料比上一個級別要好。製作要精細。

500塊是更高的一個組。需要展現出相當的質量,對產區需要有更多要求。如何釀造?在葡萄園裡花更多的時間。種出更好的原料,釀造的時候更精細,小批量釀造。更多的人工投入、時間投入。很可能也量產,但從十萬瓶級別下降到萬級別。需要做比較的話就是那些產區茶了,比如獅峰的龍井,名為大紅袍的巖茶。鮮明地表現了所在組別的特點。這個級別的葡萄酒來自更細的產區,南澳的McLaren Vale,加州Sonoma County的Alexander Valley。

1000塊以上可以算是一個優質葡萄酒組了。高於1000塊的酒在質量上基本處於相當的水平。拿茶做比較,各種茶中的名茶便是這個組別的成員。比如單樅裡的東方紅、巖茶裡的鐵羅漢。質量肯定是好的,產量也是低的,因此價格就高了。

1000元以上的酒在差距上並沒有那麼明顯(這句話不嚴謹)。為什麼會有酒買到10000塊而有些卻長期在1000塊徘徊?供求關係是最大的決定因素。產量小質量穩定,需求穩定,價格就會逐漸走高。而產量大,價格走高也很困難。Wine Seacher上世界最貴50款酒的榜單裡產量小的勃艮第(年產量在數千瓶)佔據絕對主導,而波爾多則處於弱勢地位(年產量數十萬瓶)。產區與產區之間也會因為名氣的大小而價格上有差別。舉個例子就是普洱、鐵觀音這些茶的價格要遠高於全國各地的本地茶。因此很多產區價格的基準線本身就比較高。

50塊和5000塊還是區別很大的,在剔除假酒(包括那些成本100塊包裝成5000塊的酒),5000塊絕對是藝術品,而50塊是日用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