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元的葡萄酒和 5000 元的葡萄酒到底有多大差别?

为什么是50和5000的对比?差距略大,是因为太神秘而导致50和5000之间差距模糊吗?这是从业人员要反思的东西了,我们究竟做了什么让消费者会这么想。

事实是葡萄酒没那么贵,也没这么贱。贵有贵的道理,贱也有贱的法子。这是一种由水果加工而成的农产品,原料是葡萄,单从生产成本上看价格并不贵,而也不应该贵。但很“不幸”,这种由水果加工成的的农产品可以发展处惊人的复杂度,单单使用葡萄酒这个载体就可以表现出“美学”的追求。于是就开始贵了。

因此便宜至50块的酒是存在的,并不需要是假酒。用大规模生产的思维酿造,目标仅仅是酿成酒,在酒精度上达标。除此只为并无其他追求。平衡度上的考虑通过成熟葡萄的甜与完全不熟葡萄的酸之间的调配而实现,如果是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这个级别是酿出来的,是酒厂里加工出来的。在新世界国家(澳洲、新西兰、美国等)对酸度、酒精度的调整是常见现象。鲜有复杂度的考虑。用茶做个比较,这是那些用茶叶梗造的茶,仅仅有茶的味道,没有层次没有复杂的。存在仅仅是为了那稀薄的茶汤味道。

高一个级别,人民币200块。在酿成酒的基础上追求更多的特点,50块的酒可能用各种边角料酿造酿出各种超大产区酒(比如澳大利亚的东南澳洲、美国的加州葡萄酒),而200款就更在乎源头与葡萄的质量,也会来自更小的产区(比如东南澳洲里的南澳、加州的Sonoma County)。更多的工作在葡萄园里进行,而不是酒厂里。但这个级别依然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级别。同样用茶做比较,这个就是大区茶比如龙井、比如凤凰单枞没有更小的产区名字。肯定比各种茶的基础版本要好一些,但也只是好一些。使用的肯定是叶子,不小心混一些梗也是经常出现的。葡萄酒也一样,原料比上一个级别要好。制作要精细。

500块是更高的一个组。需要展现出相当的质量,对产区需要有更多要求。如何酿造?在葡萄园里花更多的时间。种出更好的原料,酿造的时候更精细,小批量酿造。更多的人工投入、时间投入。很可能也量产,但从十万瓶级别下降到万级别。需要做比较的话就是那些产区茶了,比如狮峰的龙井,名为大红袍的岩茶。鲜明地表现了所在组别的特点。这个级别的葡萄酒来自更细的产区,南澳的McLaren Vale,加州Sonoma County的Alexander Valley。

1000块以上可以算是一个优质葡萄酒组了。高于1000块的酒在质量上基本处于相当的水平。拿茶做比较,各种茶中的名茶便是这个组别的成员。比如单枞里的东方红、岩茶里的铁罗汉。质量肯定是好的,产量也是低的,因此价格就高了。

1000元以上的酒在差距上并没有那么明显(这句话不严谨)。为什么会有酒买到10000块而有些却长期在1000块徘徊?供求关系是最大的决定因素。产量小质量稳定,需求稳定,价格就会逐渐走高。而产量大,价格走高也很困难。Wine Seacher上世界最贵50款酒的榜单里产量小的勃艮第(年产量在数千瓶)占据绝对主导,而波尔多则处于弱势地位(年产量数十万瓶)。产区与产区之间也会因为名气的大小而价格上有差别。举个例子就是普洱、铁观音这些茶的价格要远高于全国各地的本地茶。因此很多产区价格的基准线本身就比较高。

50块和5000块还是区别很大的,在剔除假酒(包括那些成本100块包装成5000块的酒),5000块绝对是艺术品,而50块是日用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