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秸秆焚烧屡禁不止?农民的心声如何倾述?

每年的国家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的,今年也不例外,咱们国家对三农是很重视的。恰巧春耕来临,一号文件颁布,三农得到更多关注之际,农业中事关秸秆的烧与禁再次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为何秸秆焚烧屡禁不止?农民的心声如何倾述?

在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秸秆禁止露天焚烧,并制定多项政策鼓励秸秆资源化利用,但实际上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与田间焚烧的矛盾是长期存在的。以黑龙江为例, 自2018年12月中旬以来,黑龙江省多地发生秸秆露天焚烧问题,多人受处分,并且五常市、甘南县、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富裕县、肇源县等地按《黑龙江省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工作奖惩暂行规定》被扣减了相应资金,其中,五常市被扣除2202万元。

按理说,秸秆资源化利用是有益的,是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是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且欧美等发达国家用自身发展经验证明,秸秆的回收利用是可行的。但为什么我国不少地方在政策落实过程中仍难以避免秸秆焚烧火点的出现呢?

为何秸秆焚烧屡禁不止?农民的心声如何倾述?

其实各地对政策落实都很坚决,只不过落实并非易事,这不是因为“刁民”多所以阻力大,而是因为农民农业之事无小事,关系的节点太多。简单的说,假若秸秆禁烧并资源化利用对农民有利,并且切实可行,那大家肯定会有积极性,好好配合。

只是,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并非一句口号,而是需要很多的配套行动,更需要倾听农民的心声,明白他们的需求,并寻找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农民有什么心声?比如秸秆的销路问题,对农民来说,滞销是常见的,即便找到回收企业,人力和运输成本高,也可能是赔本赚吆喝;比如秸秆的还田问题,需要依靠大型农业机械在收割中粉碎深犁,这些机械的购买和租用价格不菲,小农户负担不起;再比如,秸秆还分类,水稻秸秆,玉米秸秆等,不同的秸秆粉碎还田或是腐熟还田的要求还不一样,没有通用的粉碎还田一说,不加以区分,可能导致秸秆无法分解腐熟,影响农民来年的春耕起拢,甚至出现病虫害等。

为何秸秆焚烧屡禁不止?农民的心声如何倾述?

总结起来,农民想要表达的心声,不是要烧秸秆,而是秸秆烧了还田是无奈的选择。 农民的这种无奈,应该是未来秸秆禁烧工作要重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