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布币 天价的秘密

第一次听说三孔布,是在2010年嘉德春拍之后的事情了,那几天无论是财经新闻还是与收藏有关的杂志,铺天盖地般的报道嘉德以352万的天价成交了一枚三孔布(武阳背一两大型布,孤品)。

当时,刚刚进入收藏圈的我就不由得好奇,什么样的古币竟然这么值钱。以前,各大拍卖公司拍出天价的不总是瓷器和字画吗?今天一枚钱币也可以了!

三孔布币 天价的秘密

布币,春秋早期出现,直至战国晚期铸行并流通的铲形货币。“布”是“镈”的同声假借字,在古代通用。布币是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的,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按布币形状划分,可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大类。

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称为空首布;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称为平首布。平首布上面通常铸有地名或纪重的文字。后来王莽的新朝亦曾造布币。

三孔布币 天价的秘密

三孔布的形制和圆首圆肩圆足布相似,但在首部及两足穿孔,故习称为三孔布,其铸造国别有赵国、秦国、中山国三说,铸行年代亦有公元前四世纪、三世纪的争议,分歧较大。自清中期始入谱录后,无论残、全均被视为泉中珍品,得以获藏者如清代张廷济、陈介祺、鲍康、刘鹗,民国时张叔驯、方药雨、陈仁涛等人,均为当时赫赫有名之收藏家,无不视若拱璧,惟藏品后来大多流散海外。目前所知收藏三孔布最富者为日本银行,国内除少数公立博物馆外,私人收藏寥寥无几。长期以来,鉴藏界多认为三孔布是“三晋布币中最稀少一种”、“实物多已湮没无闻,保存在私人手中或文物部门的也寥若晨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