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貧困人口”火了!你是其中之一嗎?

“佛系青年”還言猶在耳,同齡人“拋棄”你也沒過多久,一個新的網絡詞彙又火了——“隱形貧困人口”。

這個詞為什麼火?火爆背後,又折射了哪些真相?

1你是隱形貧困人口嗎?

首先,什麼是“隱形貧困人口”?

根據網絡定義,隱形貧困人口是指“那些看起來每天有吃有喝,但實際上非常窮的人”。

“隱形貧困人口”火了!你是其中之一嗎?

一些簡單的案例↓

能買吸塵器就不用掃帚了;

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麥了;

100塊錢一張的“前男友面膜”用起來也不心疼;

一有健身衝動,就非得去辦張年卡;

剛發工資老開心了,當天晚上就去玩兒。結果月底螞蟻花唄每個月都告訴自己不要這樣了,可是月月這樣。

後來,還有人總結出“隱形貧困”的“細分領域”,比如↓

隱形貧困化妝

儘管知道Burberry圍巾的127種系法,卻買不起一條。儘管能叫出四大頂級高跟鞋品牌全名,卻買不起一雙。唯一一件帶香奈兒標誌的物品,是一個十元蛇皮袋。

貧窮人口的化妝品,不在化妝包裡,在微博抽獎平臺上。貧窮人口化妝,不在家裡,而是在商場各大彩妝專櫃的試妝鏡前完成。身上噴著價值1000元TOM FORD香水,臉上搽著價值500元的ARMANI粉底,卻都不是自己的。

隱形貧困健身

表面上天天曬Tony、Kevin的私人教學指導,實際上還在諮詢價格哪家低。辦好了卡,表面上手環護膝全套裝備,實際上都是商場會員積分換的。不經意間一條朋友圈狀態透露出健身房的寬敞明亮,實際上要坐一個小時公交到郊外。

健身房,不僅可以鍛鍊,更重要的是,還可以洗澡。

隱形貧困學習

身為一名隱形學霸,你所必備的技能當然是等室友都睡了,半夜一點躲在被窩,用手電筒照著看書。

但是這麼做有風險,萬一被室友發現,友誼的小船翻了也就翻了,要是室友也認真學習起來......你班級第一的地位可不能被超越。

因此,建議到教學樓的廁所複習,不僅有24小時照明,最主要的是,還安靜。

“隱形貧困人口”火了!你是其中之一嗎?

隱形貧困社交

中國人的社交,大都在飯桌上。但是天天在外面吃,難保荷包會日漸消瘦。身為貧窮人口,又想看上去不那麼窮,約飯地點起到決定性作用。

要約,就要約Brunch,餐廳桌上一定要鋪英倫方格桌布,點餐一定要有鷹嘴豆、培根和烤西紅柿等非典型中式食物。

這樣,不僅能花一頓飯的錢解決兩頓飯,還能體現自己身為一個都市白領的格局。

隱形貧困戀愛

對於貧窮人口,男/女朋友就是tan90°——不存在的。雖然貧窮,但我們有想象力。如何裝作戀愛中是一門技術活兒。

首先,要學會曖昧性語言,比如把朋友稱為“某人”,“今天跟某人去喝咖啡了。”比如純文字“今天很開心,謝謝”。其次,要學會用嘴照相,這樣你剛學會的兩隻手十指相扣的技能才能被施展。

隱形貧困境外遊

如何省錢而優雅地旅遊是一門藝術。

境外遊,最重要的是把異國感,比如“時差”、“外語”的存在體現出來,即使去的新馬泰。並且,朋友圈不能刷屏,不能讓別人發現你第一次出國的激動之情。

就像廣告裡插播的電視劇,旅遊,只是代購的順便行為。緊湊的行程裡見縫插針搞代購才是正經事。但是,朋友圈得表現地遊刃有餘,遇到行程太緊的時候,要說“斷貨”,至少不能表現慌亂,怎麼能讓人看出機票酒店一年前就定了呢。

總之,朋友圈光鮮靚麗,口袋空空如也,“吃土”是常態,在精緻道路上拿出十八般武藝、拼盡全力。看到這裡的朋友們腦回路大致兵分兩路。

一種:是我本人!

另一種:哈哈哈,這絕不是我,我是真·貧困人口。

確實,“隱形貧困人口”一詞,可以用得很自嘲,但也可以呈現得很真實。

其實,很能花錢但沒有錢花,並不新鮮,與許多年前說的“月光族”“啃老族”沒多大區別。明明消費能力不夠,一件3000塊的衣服下手穩準狠,外婆知道了一定劈頭蓋臉來一句:這就是愛慕虛榮!然而,當“隱形”與“貧困人口”結合在一起,它似乎又產生了一種別樣的文化語義。

2“隱形貧困人口”為什麼火了?

過去十多年,城市化和市場化交叉演進,製造了很多溢出原有社會分析框架的新群體,也產生了一些帶有文化景觀性質的新群體特徵,與青年人群形成重疊。觀察者一直在試圖把這些特徵概念化,最早是“蟻族”“工蜂”,然後是“空巢青年”,(快手上的)“新留守青年”,“佛系青年”等等。“隱形貧困人口”算是一個最新的概括。

非理性消費、收入較低、生活成本較高、缺乏理財意識是“隱形貧困人口”出現的四大原因。

數據顯示,“隱形的貧困人口”大部分人月入一萬多,但在護膚、穿衣、飲食上毫不吝嗇——穿著3000塊的西裝,敷著100塊一片的面膜,吃著來自智利葡萄界的香奈兒,租著6500塊帶落地窗的大房子。

追求有品質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消費經常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之外,享受了高級生活還高喊自己貧窮,可能就是矯情了。

真正的“貧困”是什麼?

“隱形貧困人口”火了!你是其中之一嗎?

▲截自《新民週刊》

所以,所謂“隱形貧困人口”更多是自我消費不節制所造成的——不是沒有錢,只是花得多而已。

很多人會覺得這只是一種儀式性地表達而已,自我打趣一番。然而這樣的話語,並不能反映真實社會。

其實,“隱形貧困人口”作為一種網絡熱詞被大量使用到網絡聊天中,只是一些年輕人對個體身份進行一種全新的建構,成為個體身份辨認的標識。個體間通過使用這一符號的互動,在自嘲中互相安慰,從而獲得一種群體的認同感。

“隱形貧困人口”這一熱詞的流行是因為其準確捕捉到了當代青年的痛點,讓很多網友認領這就是自己的狀態——“是我本人”,由此引發了全民的二次創作,對其進行了意義上的延伸。

3我是為了看起來富一點,才窮下來的

換個角度看,顯性奢侈,其實是融入城市的一種方式。當年輕人爭相穿上消費文化這件城市生活的羽衣,一定程度上是在求一種安全感。

一兩件奢侈品——品味的必要彰顯;

每場不落的電影——社交的有效談資;

與小姐妹一同訂健身餐——保證觀念不落伍。

記得很多年前,有篇文章很火,名字大概是《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星巴克》。今天,一杯星巴克,已是年輕人找個地方休息的標配,消費升級了,奮鬥顯然有了其他燈塔。

因此,消極地看,“隱形貧困人口”是有些離經叛道;但積極地說,“隱形貧困人口”也確實是在追逐美好生活的人群,雖然磕磕絆絆、姿態並非那麼優美。

甚至在批評之前,不妨也先問一句:今天的城市,剝離了電影、打車、時尚、美食、健身,其內容還剩多少呢?

4過度商業化帶來消費錯覺

消費文化是城市生活的大頭,商業之水無孔不入。一個地鐵燈箱廣告,嚮明星展現,也向嚼著煎餅趕地鐵的小白領展現,眼界都被抬得差不多高;社交網絡搭橋,網紅買手助推,更是大大促進消費知識的擴散,好吃好玩好用的,前一秒鐘在上海興起,後一秒就抵達武漢。

沒錯,富起來的中國,從沒有拒絕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但也要承認,過度的商業化確實在製造“腎可以不要,iPhone必須買下”的消費錯覺。

“隱形貧困人口”火了!你是其中之一嗎?

具體而言,這種消費文化心態還面臨著正反兩種刺激。

  • 從正向來看,金融創新的力量不容小覷,芝麻信用、京東白條“不動聲色”地推動了超前消費,有經濟學家已經開始擔心,一個高儲蓄的中國正慢慢走向個人消費的高負債。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這代年輕人的父母,晚年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年輕人眼下家庭負擔還不大。

  • 而反向刺激則是壓力。生活有壓力,“反正買不起房”,很多年輕人索性在其他物質消費上放飛自我;工作有壓力,據說十點後加完班的出租車上,不少女性白領喜歡打開淘寶,怒刷幾單,以解心頭憤懣。

所以,透過一個可能本為調侃而創設的熱詞,我們看得見消費文化的爆炸式發展、消費預期的代際變化以及“貧困線”背後的心靈曲線。

其實,與這些有著強大消費能力的人群比起來,那些在都市中真正“花不起錢”“不敢花錢”的人群,才更像真正的“隱形貧困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