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探案2》:爆笑喜劇間,講述的是秦風和唐仁的君子風範

《唐人街探案2》是由陳思誠導演的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的第二部,該影片由王寶強、劉昊然主演,於2018年2月16日在中國上映。

經過《唐人街探案》的“開門紅”,《唐人街探案2》一經上映就引起巨大反響,不僅獲得了33.96億的票房,更是擁有超過9分的貓眼評分,7.6分的豆瓣評分,是近幾年春節檔賀歲電影中的佼佼者。

《唐人街探案2》:爆笑喜劇間,講述的是秦風和唐仁的君子風範

影片從唐仁騙秦風來參加自己的婚禮開始講起,七叔的孫子離奇死亡,因著對真相的渴求,秦風決定和唐仁一起解開這個案子,找出背後的兇手。錯綜複雜的線索之間,講述的是秦風與唐仁作為君子的高尚品格。

快節奏又擁有超多笑點的故事下,卻從另一個層面講出了君子的堅守與品格,這是影片的深意,也是影片收穫多方好評、廣受歡迎的原因所在。本文我將從影片喜劇氛圍的營造、人物形象的塑造、伏筆和反轉以及影片的現實意義四方面來解讀這部影片背後的深意。

電影喜劇氛圍的背後是導演對荒誕元素和地方話元素的靈活運用,二者相輔相成,給了偵探推理片難能可貴的喜劇氣氛

影片從秦風和唐仁破解伍志豪死因開始講起,通過重重疊疊的假象和迷霧看到真相,是一個傳統意義上講有點嚴肅的故事。但是影片對故事進行了高質量的藝術加工,使嚴肅的故事擁有了不嚴肅的喜劇氣氛,既使推理片擁有了更大受眾,也使喜劇片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明明是一部講推理破案的電影,偏偏有著濃郁的喜劇氛圍和老少皆宜的觀影體驗,這種魔力到底從何而來,接下來我將從影片荒誕元素的使用和地方話元素的加入兩方面詳細闡述。

第一:以略顯荒誕的情節衝擊了影片嚴肅的推理情節,二者形成反差,帶給偵探推理影片強烈的喜劇感

影片從秦風與唐仁尋找兇手之旅開始講起,在緊張的推理劇情中嵌入了大片的略顯荒誕的情節——逃跑過程中酒吧壯漢執意與唐仁的共舞、唐仁師傅對秦風“好清秀的姑娘”的稱讚以及主人公從紐約監獄逃跑時印度偵探隔空拿到監獄鑰匙等,這些不太可能在現實生活裡出現的場景為影片增添了荒誕色彩,讓人大跌眼鏡的同時,也為導演的獨特巧思拍手稱妙。

在我們的主觀印象裡,偵探推理片都該是嚴謹、真實、擁有巨大嚴肅感的。在這種“主人公通過超高的智商,以一種極符合邏輯的行為在千鈞一髮之際帶領身邊的人破解謎題,抓到兇手”固有印象的影響下,我們觀看這部影片時也都帶了一股觀看推理片應該有的緊張感,而這時候導演安排的這些與嚴肅毫無關係且略顯荒誕的情節就擁有了一定的喜劇感。

《唐人街探案2》:爆笑喜劇間,講述的是秦風和唐仁的君子風範

這些略顯荒誕的情節在影片裡被安排了許多,比如紐約街頭秦風與唐仁為了保住宋義而與陸國富的手下發生的混戰、在睡地道時搶劫了本來要搶劫他們的搶劫犯等等,這些情節營造了影片的喜劇氛圍,為影片染上了喜劇色彩。這種輕鬆的喜劇氛圍與推理時的緊張氣氛相碰撞,營造出了比普通情境下更濃烈的喜劇氣氛,是本片喜劇感的著重表達。

影片以略顯荒誕的情節來營造推理片的喜劇氛圍,使荒誕喜劇成分與嚴肅的偵探推理破案成分相輔相成,不僅不突兀,還達到了1+1大於2的爆炸性效果。這種效果從情節上奠定了影片的喜劇效果,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動劇情發展的作用。

第二:以地方話元素賦予影片獨特的輕鬆氛圍,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對喜劇人物的塑造,是又一層面上對喜劇氣氛的鞏固

影片最出彩的部分莫過於影片中唐仁和宋義時不時說出的地方話。在遍地高樓的紐約,各處偵探大神的集結地,唐仁和宋義時不時冒出的地方話好似與周圍的緊張氣氛格格不入,卻在緊張的推理氣氛裡給了我們以親切感,拉近了影片推理部分與我們的距離,使我們在一種更放鬆的氣氛裡觀看推理片。

本就帶有輕鬆感的地方話加上唐仁宋義詼諧幽默的臺詞,讓兩人有了一種在緊張的推理氣氛下認真搞笑的獨特喜劇感,導演對影片的這一設計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對唐仁和宋義喜劇人物的塑造,鞏固了影片通過荒誕情節帶來的喜劇氣氛。

影片獨特的地方話元素使唐仁宋義從語言上與秦風,警官,以及日本偵探劃開了鮮明的界限,帶給了觀眾親切感,使影片擁有輕鬆的氛圍。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對唐仁、宋義喜劇人物的塑造,鞏固了影片荒誕情節所帶來的的喜劇氣氛,使推理片變得老少皆宜。

《唐人街探案2》:爆笑喜劇間,講述的是秦風和唐仁的君子風範

影片通過對荒誕元素和地方話元素的靈活運用,賦予了影片獨特又濃郁的喜劇氛圍,從情節方面完成了影片嚴肅劇情下喜劇氣氛的營造,又從語言方面完成了對喜劇氛圍的鞏固,是影片喜劇感的主要來源,也是影片魅力的集中所在。

影片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來自於導演對色彩搭配與襯托手法的靈活運用,同時電影故事的情節也為人物塑造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影片的魅力一大部分來自於影片人物身上的魅力,在這部影片中,最具有人物魅力的角色莫過於劉昊然飾演的秦風了。秦風是一位來自中國刑警學院大一的學生,雖然年輕,但卻擁有極高的智商。高智商高顏值的設定為秦風吸引了大量的關注,但影片中秦風的人物魅力並不僅僅限於此處。

人物魅力高於表面的還有影片中的另一個主人公唐仁,作為推理劇中的喜劇擔當,唐仁無可厚非的擁有了一出場就自帶喜劇色彩的外形,但是看似不著調的外表背後,體現的是他身上不輕易顯露的高尚品格。明明是破案偵探影片,卻在人物形象上塑造的如此完美,影片到底從何而來的這種魔力,接下來我將從色彩搭配、情節對塑造人物的作用兩方面來為大家詳細闡述。

第一:以不同的色彩搭配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既賦予不同人物不同的形象寫照,也通過相互襯托使人物形象更立體,人物特點更突出,從人物塑造上使影片情節更豐滿

影片中的秦風是一位大一的學生,為了突出學生的青澀感,影片採用了大量的白、黑、淺綠等乾淨的色彩來凸顯秦風初入社會的學生形象,同時這也從側面凸顯出秦風的能力出眾——一個剛剛跨入大學的學生,卻已經在世界極出眾的偵探裡擁有了一席之地,擁有了破解世界奇案的能力。

與秦風形象截然不同的是影片的另一個主人公唐仁,為了突出唐仁與秦風截然不同的人物特點,影片採用了與秦風身上乾淨的顏色完全不同的色彩——使用大量的豹紋,黑色搭配金色的元素來塑造唐仁久經社會、愛財又有些荒誕的人物形象,讓人一看就覺得,這個人好像有點無能、拜金、不著調。

不同的色彩搭配塑造出了不同的形象,從色彩層面突出了秦風為人沉穩,脾氣好,遇事果敢豁得出去,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行事風格以及內心有自己的堅持的特點,也突出了唐仁形容邋遢和咋咋呼呼的形象。從情節上與之後秦風為了破案睡地道、換女裝以及唐仁在案情進展中的正面推進作用形成對比,從外在形象與內心追求講述了君子的有所為有所不為。

人物的不同形象給了不同人物之間強烈的對比和襯托效果,在這部影片中,導演不僅僅使用了唐仁與秦風的外表來作對比,還用唐仁嘴上喊著500萬美金行動上卻一直與秦風追求真相作對比,同時也通過負面人物陸國富不管真相只想抓到宋義獲得家產的行為來與秦風的執著追求真相來作對比,藉此反襯了秦風唐仁內心對尋求真相的堅定,也反襯了宋義藉著兇手殺人邏輯為自己殺掉仇人行為的不妥。

而在種種不顧真相只追求自我利益環境的襯托下,秦風的“你想要錢,而我想要真相”就顯得格外的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這種襯托使得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更立體,人物特點更突出,影片情感更飽滿,從塑造人物方面賦予影片更強的魅力。

影片不僅僅使用色彩來塑造人物,還使用了對比襯托的手法來凸顯人物的品格,突出主人公的君子風範。影片以唐仁的形容邋遢和秦風的堅持正直來反襯兇手的斑斑劣跡,有的人衣冠楚楚卻人面獸心,有的人看似形容邋遢卻擁有一顆正直的心,這也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立體,更具有血肉感,而多種形象的詮釋,也讓影片的情節更加豐滿。

《唐人街探案2》:爆笑喜劇間,講述的是秦風和唐仁的君子風範

第二:影片出色的故事情節給了主人公多面的形象,從人物性格和能力上全方面的塑造人物,詮釋了主人公隱於外表下更深層次的品格

影片環環相扣的故事情節既是對秦風高智商人設的描寫,也是秦風君子風範的著重表達。影片中有多處情節描寫了秦風青澀外表下不符合年齡的穩重和溫和。

比如唐仁聒噪,在秦風破案時有時未動腦筋就發出指責,下定論,但秦風都能在這些時候保持溫和,且不受唐仁的影響,按自己心裡的目標走,這其實是一種溫潤如玉的君子風範。

除了溫和的性格,影片還通過案情調查中的湧現的多重困難,以及秦風在遇到困難時的解決辦法來凸顯了秦風作為一代刑偵天才的能力——既能在36倍速播放的監控錄像中找到嫌疑人,又能在困難到來的時候無所畏懼豁的出去,扮女裝,扮蜘蛛俠。這些好像不符合秦風乾乾淨淨能力超眾的形象,但卻從另一層面上表現出了秦風坦坦蕩蕩,有所為的君子風範。

而對於影片的另一位主人公唐仁來說,他所展現的是另一種不同於大眾傳統審美的君子風範。雖然他穿著豹紋外套帶著大金鍊子,形容邋遢又拜金的樣子好像和“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君子扯不上一點聯繫,但是表面好似貪生怕死,實則在破案進程中一直與秦風乘風破浪一往無前的他其實是另一種樣子的君子。

我們的文學創作中從未缺少過這種類型的人物形象,比如濟公,衣著邋遢卻行世濟人,比如《仙劍奇俠傳》裡的李逍遙,吊兒郎當卻心懷世人。這裡的唐仁與這些人物形象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的嘴裡雖然經常喊著趨利避害貪生怕死,卻一直和秦風站在一起,

頗有君子禍至不懼的風範,且影片最後警官告訴他說五百萬沒了,他也沒有大悲,可見他心之所向也不僅僅只是金錢。

影片從故事情節發展上更深層次的塑造了主人公的形象,在能力,性格等方面賦予主人公更豐滿的人物特點,詮釋了主人公隱於或青澀或聒噪外表下更深層次的品格——秦風可以外表扮醜,內心卻絕不願意放棄真相、唐仁可以表面拜金,行動上卻不可能為了金錢利益而讓一個清白的人蒙受冤屈,這些“有所為有所不為”既是影片對主人公君子形象的深層詮釋,也是整部影片人物塑造的核心所在。

影片通過色彩搭配、故事情節的發展來塑造人物,使這些人物形象更立體,人物特點更突出,成功賦予了不同故事人物不同的熒屏形象,賦予每個人物獨特的魅力。人物魅力賦予了影片的情節豐滿、故事發展合理的魅力,給了觀眾更大的吸引力。

《唐人街探案2》:爆笑喜劇間,講述的是秦風和唐仁的君子風範

影片多處伏筆和反轉為影片帶來意猶未盡的故事效果,既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也賦予影片極高的節奏性

作為一部廣受歡迎的推理探案類型的影片,該影片擁有極強的邏輯性和節奏感,整部影片環環相扣,線索分明,使人觀看時出乎意料細想後又覺得恍然大悟。影片能擁有這樣的觀影效果主要來源於影片對於伏筆與反轉的應用,以下我將為大家詳細闡述。

第一:影片的伏筆環環相扣,使故事情節緊繞著案情進展與尋找兇手徐徐展開,在情節上賦予故事發展合理性,使觀眾擁有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觀影感受

影片從故事開頭就開始伏筆,先是通過秦風的描述來點明這些應邀來參加偵破伍志豪死亡真相的的偵探都是擁有極高破案能力的推理界佼佼者,為之後眾偵探幫助秦風和唐仁從紐約監獄中逃出做鋪墊。使觀眾在覺得主人公從紐約監獄逃出一事略顯荒誕之餘,又覺得情理之中。

這樣的伏筆在影片中還有很多,酒吧的壯漢、唐仁看似不靠譜的師傅以及那句好似戲言的“桃李滿天下”都在為之後的逃出監獄抓到兇手之路做鋪墊,整個情節好像荒誕不堪,卻又在之前的情節中有跡可循,使觀眾意猶未盡,細細品味後覺得恍然大。這樣的情節賦予了影片故事合理性與可看性,使觀眾覺得意猶未盡。

而對於案情推理以及宋義“案中案”方面,影片中也安排了多處伏筆,從影片一開始七叔對陸國富的警告,以及宋義妹妹失蹤一事還有醫院是醫生的私人醫院,都為之後秦風揭露宋義借兇手的殺人邏輯殺掉自己的仇人以及醫生最後的作案現場是藏在醫院裡的密室做了伏筆與解釋,使得劇情合情合理,故事意猶未盡。

影片的伏筆給了影片情節環環相扣的緊張感,使故事情節緊繞著案情進展與尋找兇手徐徐展開,賦予影片推理劇情中該有的緊張氣氛,為影片帶來意猶未盡的故事效果,既使影片擁有較強的邏輯性和節奏感,又使影片情節出其不意又情理之中。

《唐人街探案2》:爆笑喜劇間,講述的是秦風和唐仁的君子風範

第二:影片中的反轉層出不窮,既賦予影片緊張氣氛,又推動劇情發展,賦予影片極強的節奏感

影片的反轉有很多,大部分是為了製造破案緊張氣氛而服務的。比如一開始,影片通過秦風與日本偵探炫技式的查看監控錄像鎖定嫌疑人宋義,又通過警官的側寫下為宋義坐實嫌疑人的身份,但是緊接著通過秦風捉拿宋義時發現兇手的左利手與宋義的右撇子形成矛盾來製造宋義不是真兇的反轉,

製造了緊張氣氛,推進了影片情節的發展。

隨著秦風發現案情的關鍵性線索《陰陽無極說》借閱名單中宋義的名字,以及宋義有時故意的單獨行動,都讓宋義身上嫌疑倍增,而之後宋義又與秦風唐仁一起目睹案發現場,好像徹底洗清了嫌疑,在大家都對宋義放棄警惕之時,影片結局又通過秦風的口述來揭露宋義的“不簡單”。

類似的反轉在劇中並不少,比如秦風懷疑宋義是q,結局又通過q的IP地址不在美國來藉機點明宋義不是q,以及影片中唐仁與秦風多次被抓看似走投無路千鈞一髮之際又驚險逃出等等情節。這些反轉既為影片製造緊張氣氛做出了貢獻,也激發了觀眾探索結局的心。

影片的反轉為推理劇的情節起到了豐滿作用,也賦予了影片緊張的氣氛,使影片擁有極強的節奏感與邏輯性,從情節上推進了劇情的發展,使劇情撲朔迷離,環環相扣,賦予觀眾想要探索結局的慾望。

該影片在情節發展方面設置了大量的伏筆和反轉,這些伏筆和反轉推動了劇情的發展,為影片製造了強烈的節奏感和可看性,賦予了故事合理性和邏輯性,使影片故事在緊張的破案情節裡徐徐展開,意猶未盡。

影片通過案件推理與爆笑情節,給我們帶來了關於人生和心靈的感悟

影片通過描述秦風與唐仁在案件偵破過程中所做的堅持和努力,展現了主人公身上優秀的品質,這樣的故事積極又讓人擁有敬意,給了我們心靈上的感悟與思考。下面我將從團結的意義、擁有堅定目標的重要性以及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三方面來談談影片的現實意義。

第一:團結的意義

影片講述了主人公破解伍志豪死因的故事,在案件破解過程中,好像只是秦風一個人的秀場,但是細細想來,秦風的成功來源於唐仁的幫助、唐仁師傅提供的線索以及日本偵探提供的資料等等多方面的因素,這些因素構成了案件的偵破,也構成了兇手的落網。

可以說,在案件偵破過程中,沒有秦風是不行的,只有秦風一個人也是不夠的,沒有唐仁,秦風不會那麼快想到兇手的殺人邏輯,沒有唐仁師傅,秦風不會找到案件的關鍵性線索《陰陽無極說》,沒有日本偵探,秦風也不會知道許多案件的資料,不會擁有從紐約監獄逃出的機會

這些都告訴我們,要重視集體的力量,正如歌曲裡所唱“一支竹篙呀,難度汪洋海,眾人划槳呦,才能開大船。”每個人都有一個長處,當許多長處聚集在一起,就變成了更強的存在。秦風是擁有極強的個人能力的,但是他依舊懂得尊重別人的能力,懂得接受唐仁的想法,懂得團結的意義,我想這正是他成功原因的所在吧。


《唐人街探案2》:爆笑喜劇間,講述的是秦風和唐仁的君子風範

第二:擁有堅定目標的重要性

影片中,秦風說過最表露自己心的一句話就是:“你想要錢,而我想要真相。”在接近真相的過程中,秦風經歷了很多困難,被通緝,被追,被捕,但他都沒有放棄自己的本心,即使在最後一刻,所有人都被困在監獄裡,他依舊沒有放棄尋找真相,一直堅定自己的內心。

其實需要被堅定的何止是一顆尋找真相的心呢,在面對所有事情時,我們都應該擁有堅定自己內心目標且永不放棄的心。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積蓄力量,在遇到機會的時候,朝著內心的目標迎難而上,如此,才能擁有接觸到目標的可能。

第三: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影片中的唐仁是一個形容有點邋遢且內心有點貪財的人,在我們的主觀印象裡,這樣的人是不堪重用的,但是唐仁卻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他作為一個偵探應該有的節操和底線——他雖然一直喊著五百萬,卻從沒有真正的拿宋義去換錢。

而秦風雖然在影片裡和唐仁一起做了很多看似好像沒有形象的事情,但這些事也更讓秦風唐仁與總是穿著體面卻人面獸心的兇手形成了對比——秦風唐仁雖然好似幹了一些看似不符合君子形象的事(扮女裝、睡地道),但這些事卻更彰顯了他們身為君子的品格與底線,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所為是為了心中的目標,而所不為是為了心中的底線。

世界並非非黑即白,非好即壞,在大片的灰色地帶,我們都要擁有對“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鑑別能力和堅定立場。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遇到巨大的經濟利益與道德底線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要擁有影片中秦風與唐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鑑別能力和堅定立場,做一個對得起自己內心的君子。

結語

影片通過一場連環殺人案的破解,講述了主人公在重重困難中尋找真相的不易,藉此講述了面對浮世向善和向惡的人的不同選擇。我想,秦風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君子,唐仁是君子喻於義的君子,而幕後兇手雖然拯救了很多人,可他依然是棄本逐末的小人,因為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本文從影片喜劇氛圍的營造、人物形象的塑造、伏筆和反轉以及影片的現實意義四方面來解讀了這部電影,作者也願該影片能給你以情感的共鳴和心靈的寧靜,希望前路漫漫,你的一生都是愛與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