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昔日“窮山窩” 今日“聚寶盆”

漫山遍野的連翹花,乾淨寬敞的搬遷小區,筆直暢通的柏油馬路,還有集餐飲、住宿為一體的遊客服務中心,6700平方米的生態停車場……昔日十里八鄉有名的“窮山窩”——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雙龍灣鎮東虎嶺村,在省人防辦多年的幫扶下,荒山坡上掛滿“金果果”,變為“金山銀山”,成為名副其實的“聚寶盆”。

“老百姓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

陽春三月,沿著洛河逆流而上,走進雙龍灣鎮東虎嶺村,一排排整齊的二層小樓掩映在金燦燦的連翹花海中,青山綠水藍天白雲,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盧氏:昔日“窮山窩” 今日“聚寶盆”

東虎嶺易地扶貧搬遷旅遊景區安置點洛浦山居社區。聶金鋒 攝

在搬遷戶張幫鎖家的院子裡,幾株桃花開得正豔,張幫鎖的兒媳婦吳清華正在輔導兩個兒子上網課。

“這幾年東虎嶺發展變化太大了,我記得10年前剛嫁過來時,村裡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每次洛河漲水都需要公公揹著過河。”吳清華說道。

張幫鎖今年60歲,家裡6口人。“以前的洛河真是一條‘害人河’呀,我們村十年九旱,守著洛河卻無水吃,還飽受洪澇之災。河對面的3個組、全村1/3的人口出行必須先蹚水過河,有時洛河漲水,孩子就上不了學了,吃盡了出行難的苦頭。”談到這兒,張幫鎖紅了眼圈。

一條洛河將東虎嶺村劈成兩半,在洛河上建一座大橋成了全村的夙願。

“老百姓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2012年,東虎嶺村被確定為省人防辦定點幫扶村,駐村工作隊實地走訪瞭解這一情況後,下定決心要為東虎嶺村群眾把這座大橋修起來。為了這件事,駐村工作隊和第一任駐村第一書記熊志強多次前往市裡和省裡籌措資金,克服種種困難,最終於2017年架起了長130米、寬3.5米的洛河民心大橋,通車那天,東虎嶺全村老百姓都敲鑼打鼓前來慶祝。

雖說大橋建了起來,再也不用蹚水過河了,但住在山頂上的人離中心村遠,加上山多地少,“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現象較為嚴重。於是,省人防辦多方溝通協調,實施了東虎嶺村易地搬遷脫貧旅遊景區安置點工程,共建設房屋40套,因地制宜讓群眾靈活選擇安置模式和安置區域,確保貧困戶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實現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2018年5月19日是張幫鎖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他和村裡62戶貧困戶終於從祖祖輩輩居住的窮山窩搬了出來。

駐村幫扶就要“助村”“幫富”

東虎嶺村距離盧氏縣城37公里,地理位置偏僻,山大溝深、交通不便,土地貧瘠、氣候乾旱,群眾生活困難。

2015年年底,東虎嶺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24戶525人,貧困發生率達51.6%。

“駐村就要‘助村’,幫扶就要‘幫富’。”省人防辦把改善基礎設施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前提,先後協調籌集資金3350多萬元,升級變電站、電網、信號塔,推進光纖入戶和數字電視全覆蓋,修通由村到鎮旅遊環線7.2公里並協調修建安全景觀護欄6公里,打深水井4個並配套無塔供水和管網系統,建成110平方米標準化衛生室,並對遊客服務中心進行裝修。進行“大環境改造”,實施“雪亮工程”,安裝太陽能路燈169盞,建成沖水式旅遊公廁2座並改廁80戶,山村舊貌換新顏。

基礎設施建好了,如何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成為省人防辦的頭等大事。村民要富,產業必興。東虎嶺村野生連翹資源豐富,省人防辦多次邀請專家前來考察,決定在大山上做文章,發動群眾栽植連翹。確立了“長短結合、產業疊加”產業發展模式,利用金融扶貧貸款動員村民種植連翹,請來農產品公司,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與村裡的連翹種植戶簽訂土地流轉協議,農民加入合作社種植連翹。目前種植面積已發展到7600畝,實現所有貧困戶全覆蓋。

盧氏:昔日“窮山窩” 今日“聚寶盆”

春日,東虎嶺村山坡上開滿了連翹花。聶金鋒 攝

“每畝連翹能收300斤,每斤20元,種植連翹每畝就有5000元左右的年收入。為了保證連翹的質量和品牌,合作社還建成了一個烘乾加工廠,計劃再建一個包裝廠,讓我們東虎嶺的優質連翹真正走出大山。”益生連翹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韓建武說。大力發展連翹同時,發展了1000畝核桃、600畝金沙梨、10畝秋桃等長線經濟作物,林下發展中草藥、紅薯、花生、土豆等10餘種當年見效的作物。同時,加強特色產業發展,與省藥用觀賞蘭花實驗室對接,建立了蘭花保護和種質培育基地,新發展蘭草種植合作社2家,種植大棚12個,帶動51戶貧困戶參與種植。

2019年,東虎嶺村僅連翹收入100多萬元,貧困戶年人均收入12978.69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7萬元。昔日的荒山坡掛滿“金果果”。

發展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東虎嶺村依山傍水,民風淳樸,宛若世外桃源,與4A級雙龍灣景區僅有一山之隔,能不能讓東虎嶺村的村民也能吃上“旅遊飯”?

村子要美,規劃先行。在省人防辦的幫助下,東虎嶺美麗鄉村建設進行了合理規劃。依託一山之隔的4A級雙龍灣景區,開發了豫西風情民居休閒度假區,指導開辦農家樂17家,注資8000萬的三門峽洛懷旅遊有限公司已落戶到村,日接待遊客50人,通過村資源入股,帶動貧困戶就業。同時發揮行業優勢,大力推進河南人防西部(虎嶺)基地建設,已投入資金300萬元,安裝“人防+旅遊”指示標牌、宣傳欄24個,建成人防技能培訓基地和集人防、商務於一體多功能指揮大廳,通過開展人防機關準軍事化培訓、專業隊集訓,增加村民和村集體收入,助力鄉村旅遊開發。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旅遊開發,建造東虎嶺漂流項目,讓來到東虎嶺的遊客春天欣賞連翹花海,夏天漂流避暑,秋天果園採摘,冬天踏雪尋梅,讓東虎嶺的村民也吃上‘旅遊飯’。”省人防辦現任駐村第一書記王東信心滿滿。

“沒想到我們這地方有一天也可以變成‘金山銀山’,如今我們村已經開了17家農家樂,收益都非常好。”說到這老支書莫紅建笑得合不攏嘴。

歷時8年接力扶貧,先後派駐駐村第一書記2人,駐村工作隊長4人,駐村隊員11人,123名機關黨員幹部與123個建檔立卡貧困戶結對幫扶,省人防辦始終把村民當親人,始終同村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截至2019年10月,該村共脫貧116戶515人,貧困率降至0.99%。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特色種植規模初顯,村容村貌改換新顏,產業扶貧煥發生機,脫貧致富更有奔頭,曾經的“窮山窩”終於變成“聚寶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