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故里牌坊


三苏故里牌坊


三苏祠西门

三苏故里牌坊


苏轼《赤壁赋》,在三苏祠南门西边。


三苏故里牌坊

仁义为本

程夫人教子,并不满足于书本知识的教育,而是抓住生活中一切对于子女教育有利的事情,并用自身言行,做出表率,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有两件寓意深刻的事,可以说影响了苏轼的一生。这两件事,苏轼都有记载。

苏轼在《记先夫人不残鸟雀》一文和《异鹊》诗中记叙到:小时候自家的书房、院落中,竹柏丛生,杂花满院。美丽的桐花凤鸟三三两两飞聚于桐树上,与主人和睦相处,巢穴低得可随手拿到。邻里乡亲见状,惊叹不已。有一天,家中的一只花猫捕着了一只漂亮的桐花凤,可怜的小鸟在猫的利爪下拼命挣扎着,发出凄厉的叫声。虽然在苏轼兄弟的救护下,小鸟也未能幸免。苏轼手捧血淋淋的小鸟不知所措。小伙伴中有的吵着要烤来吃。这时,程夫人来了,当问明情况,便教育他们说,做人要有仁爱宽厚之心。这件事让苏轼终身难忘。

另一件事,家里搬进纱縠行新居不久,便发现前人窑藏的一坛金银,这意外之财对一般人来讲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可程夫人却叫人重新埋好,并把土夯得严严实实。并用此事教育启发苏轼兄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凡非份之财,一分一文也不能妄取,这是做人的准则。这在苏轼《记先夫人不发宿藏》中曾提到。

正是程夫人教导有方,铸就了苏轼兄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苏故里牌坊


三苏故里牌坊,右为孕奇,左为蓄秀。皆来自陆游诗。


眉州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

万里桥边白版扉,三年高卧谢尘鞿。

半窗竹影棋僧去,满棹苹风钓伴归。

看镜已添新雪鬓,听鸡重拂旧朝衣。

故人零落今无几,华表空悲老令威。

蜿蜒回顾山有情,平铺十里江无声。

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

高台老仙谁所写,仰视眉宇寒峥嵘。

百年醉魂吹不醒,飘飘风袖筇枝横。

尔来逢迎厌俗子,龙章凤姿我。

眼明北扉南海均梦耳,谪堕本自白玉京。

惜哉画史未造极,不作散发骑长鲸。

故乡归来要有日,安得春江变酒从公倾。


三苏故里牌坊

三苏故里牌坊

三苏故里牌坊

眉山土特产多也东坡有关。我在眉山吃过龙眼酥、东坡肘子。

异鹊

熙宁中,柯侯仲常通守漳州,以救饥得民①。有二鹊栖其厅事,讫侯之去,鹊亦送之。漳人异焉。为赋此诗②。

昔我先君子③,仁孝行於家。

家有五亩园,么凤集桐花④。

是时乌与鹊,巢鷇可俯拏⑤。

忆我与诸儿⑥,饲食观群呀⑦。

里人惊瑞异,野老笑而嗟。

云此方乳哺,甚畏鸢⑧与蛇。

手足之所及,二物不敢加⑨。

主人若可信,众鸟不我遐⑩。

故知中孚化⑾,可及鱼与豭⑿。

柯侯古循吏⒀,悃愊真无华⒁。

临漳所全活⒂,数等江干沙⒃。

仁心格异族⒄,两鹊栖其衙。

但恨不能言,相对空楂楂⒅。

善恶以类应,古语良非夸⒆。

君看彼酷吏,所至号鬼车⒇。

作品注释:

① 柯仲常,名述,福建南安人。得民,即得民心--受到人民的爱戴。

② 此诗元佑四年在杭州作。

③ 先君子,死去的父亲--指苏洵。

④ 鸟栖于树叫"集",么(音yāo)凤,鸟名,这种鸟每当春暮桐花开时来栖息于桐树上,故又名桐花凤,古人认为是"灵禽"。

⑤ 鷇(音kòu),乳鸟。可俯拏,拏,同"拿",言其巢低。

⑥ 诸儿,对"先君子"而言,对作者则是诸兄弟。

⑦ 呀,小鸟张口状。

⑧ 鸢,鹞鹰。

⑨ 两句说人所接近的,鸢与蛇不敢加害。

⑩ 《诗经·汝坟》:"既见君子,不我遐弃。"不我遐,即不远弃我的意思。这两句是说:人无伤鸟心,鸟有依人意。

⑾ 中孚,是《易经》中的一个卦名,意为心中诚信。

⑿ 豭(音:jiā),公猪。这里借指兽类。

⒀ 循吏,奉公守法而又体贴民情的官吏。

⒁ 《后汉书·章帝纪》:"安静之吏,悃愊无华。"悃(音kǔn)愊(音bì),心地诚实。

⒂ 临漳,到漳州。所全活,他所保全、救活的人,即序中所指救饥的事。

⒃ 干,岸。江干沙,极言其多,数不清。

⒄ 格,这里达到的意思,同于"可及鱼与豭"的及字。异族,非人类,这里指鹊。

⒅ 楂楂,形声字,现在一般写作"喳喳"。

⒆ 夸,夸大、夸诞。

⒇ 鬼车,鸟名,即九头鸟、鸱袅。这种鸟是专吃小鸟,吃同类,传说中它还吃自己的母亲。这两句诗是说酷吏恰与循吏相反,酷吏到哪儿,哪儿就有这种不祥之鸟叫。--他们带来了鬼车,也带来了灾害。

三苏故里牌坊

眉山一些单位及地名多与东坡有关。

《东坡小品》(东坡志林)

记先夫人不残鸟雀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日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忧,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由是观之,异时鸟雀不敢近人者,以人为甚于蛇鼠之类也。“苟政猛于虎”,信哉!

三苏故里牌坊

三苏祠西门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公之于文, 得之于天,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 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 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 独子可与我上下耳。”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 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先君晚岁读《易》,玩其爻象,得其刚柔远近、喜怒逆顺之情, 以观其词,皆迎刃而解。作《易传》,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公泣受命,卒 以成书,然后千载之微言,焕然可知也。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最后居海南,作《书传》,推明上古之绝学,多先儒所未达。既成三书,抚之叹曰: “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至其遇事所为诗、骚、铭、记、书、檄、 论、撰,率皆过人。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 《内制》十卷,《外制》三卷。

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几遍, 凡四卷。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晋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

平生笃于孝友,轻财好施。伯父太白早亡,子孙未立,杜氏姑卒,未葬,先君没, 有遗言。公既除丧,即以礼葬姑;及官可荫补,复以奏伯父之曾孙彭。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