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产品》 如何打造一款国民爆品?一本创业者的产品实践指南

作者简介:周鸿祎--360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知名创业导师,免费安全之父,创业黑马学院导师。

作为一名知名的产品经理,周鸿祎一手打造了众多国民级的产品,而《极致产品》这本书,就是周鸿祎在创业黑马学院“极致产品实验室”的课程精华。

在这本书中,周鸿祎系统总结了20年来的产品创作心得。

接下来,我就从三个方面和你分享这本书的精髓。

《极致产品》 如何打造一款国民爆品?一本创业者的产品实践指南

一、极致产品的3个关键要素。

所谓的极致产品,其实就是一款符合刚需、能够解决用户痛点、并且有高频次使用场景的产品。

“符合刚需、暴击用户痛点、高频次出现”就是它的3个关键要素。

关键要素1:符合刚需。

什么是刚需?简而言之,就是那些能够反映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

这些本质的需求根植于人类最原始的本能欲望。

那么,人类都有哪些欲望呢?

在《圣经》中,人类有七宗罪,分别是:淫欲、懒惰、贪婪、饕餮、傲慢、暴怒和妒忌。

比如说,网销成人用品、成人电影,就是利用“淫欲”这个人性弱点;商家推出各种懒人神器、居家助手,是利用“懒惰”这个人性弱点;打折促销、拼团抢购,是利用“贪婪”这个人性弱点。

打造一款极致产品,首先需要抓准这些点,透彻地去分析人性,成功率才会比较高。

关键要素2:暴击用户痛点。

对于用户而言,相比你能否改变世界,他们更关心的是你的产品能否解决他们的痛点、改变他们的生活。

在任何时候,如果不能为用户创造价值,用户必然不会选择你的产品。一位合格的产品经理始终要谨记:

制造产品的目的,是解决用户的实际需求。

用户的需求分为“强需求”和“弱需求”,对于用户来说,那些再贵也得买、不买就会直接影响生活的产品,都是“强需求”产品,比如说,大米。

而那些可有可无、会受价格影响而选择不去消费的产品,则是“弱需求”产品,比如说,奢侈品。

一款好的产品如果可以满足用户的强需求、解决用户的痛点,即使在其他方面有些小缺点,用户也会被征服。

比如说,20世纪90年代的“大哥大”,哪怕它跟砖头一样大、不美观又很笨重,定价1万多元还是有很多人愿意购买,因为它解决了“移动打电话”这个大家一直以来的痛点。

大哥大在功能上解决了用户的痛点问题,所以,哪怕在价格上贵一点,用户也是能接受的。

一款产品只有在用户最痛的点上突破,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用户的青睐,让用户对产品日久生情。

关键要素3:高频出现。

“高频出现”是指产品要在用户的生活中经常出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产品可以非常不起眼,但是它一定要对用户有价值,而且应用频率较高。

如果使用频度特别低,用户就很难形成印象和体验,所以,除了“刚需”和“痛点”,“高频”也是衡量产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比如说,当下的很多产品经理,为了制造所谓的体验和惊喜,会请美女开着豪车专门为用户送去一只鸡,却忘记思考用户是否每天都有吃鸡的需求。显然,这不是一个高频率的事件。

所以,如果你想研发出一款脍炙人口的产品,一定要关注这3个关键性的要素:

符合人性最根本的需求、抓住用户痛点,并且在用户生活中高频次地出现。

《极致产品》 如何打造一款国民爆品?一本创业者的产品实践指南

二、打造极致产品的3个重要法则。

一位合格的产品经理,在打造产品的时候,除了需要了解上述提到的3个关键要素,还要了解以下3个法则:

法则1:忘我,做产品的围观者。

黄晓明在综艺节目《中餐厅》里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我觉得”的口头禅,但是,在打造产品的过程中,“我觉得”就是一个很大的阻碍,相比“我觉得”,“用户觉得”反而更重要。

大多数的用户,都不会按照“行业专家”的想法去评价产品,也不会按照“产品经理”设计的逻辑去使用产品,他们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去评定产品好不好用。

所以,作为一个产品经理,不能一直拿经验说事儿,而是要忘掉自己,把自己当成市场里的围观者,以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

法则2:识别成功的幻觉。

中国会上网的人特别多,如果我们想通过网络获取10万用户的关注,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儿。但是,有人关注并不代表我们成功了,这更多的是披着流量的外衣,在打着成功的幌子,我们可以把它称作“成功的幻觉”。

在打造新产品的过程中,同样存在这种幻觉。

通常来说,一款产品刚刚试水的时候,大部分新用户都会怀着好奇心去接受它,对新产品的不完美,也会比较宽容,负面意见也会比较少。

一旦产品进入市场,有了更大的用户基数之后,不同的声音就开始出现了,每个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都不同,有些用户是因为喜欢产品的某项功能而使用该产品,也有一些用户并不喜欢,却不得不用。

这时候,用户的意见就很重要了,它们会帮你打破各种成功的幻觉。

周鸿祎在《极致产品》一书中提到:

“永远不要翘尾巴,永远不要得意,永远要抱着一种战略精神——你离中国最主流的用户群还很远。”

如果一直陷在成功的幻觉中,不妨问问你周边的普通人,看看他们是否愿意使用你的产品?避免陷入成功的幻觉当中。

法则3:打造同理心。

当我们在试用其他公司的产品时,总喜欢吐槽这个功能没用,那个按钮不好等等,这时候我们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我们能以普通用户的角度,去体验产品,并说出最真实的感受,这就是在做产品时所需要的“同理心”。

周鸿祎说:

“我一直认为,没有车的产品经理不适合开发行车记录仪,因为这样的人无法实现“小白用户”的同理心,无法忘我地用一个普通司机的心态去思考。同样,我也认为没有孩子的产品经理,根本就不适合研发儿童智能手表。”

所以,想要拥有“同理心”,必须要把自己当成最普通的用户,认真观察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体验,认真考虑这款产品好不好用,不能独自沉浸在研发产品的过程中。

那么,怎么才能拥有同理心?

可以使用“精神分裂法”,有意识地进行练习。

举个例子,周鸿祎在对360公司研发的产品进行评判时,意识里经常会出现两个他,一个是“小白用户”的身份,正在笨拙地使用这个产品,另一个身份是旁观者,他会非常冷静地去看小白如何使用这个产品。如果产品不好用,他就会去探究原因:

到底是什么影响了产品体验?

这种方法就是周鸿祎分享的“精神分裂法”,也叫“灵魂出窍模式”。

想要锻炼同理心,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有很多机会,比如说,在开车的时候,餐厅吃饭的时候,商场购物的时候,都蕴含着很多的练习机会,一旦你学会了这种方法,你就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或产品经理了。

“做产品的围观者、识别成功的幻觉、打造同理心”就是打造极致产品的3个重要法则。

《极致产品》 如何打造一款国民爆品?一本创业者的产品实践指南

三、打造极致产品的3个细节。

想要打造一款极致产品,除了要了解前两部分提到的“3大关键要素”和“3个重要法则”,我们还需要注意3个细节。

细节1:用事实说话。

面对别人的指责和批评,先把应该做的事情尽力做到最好,用结果证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

如果你的想法和做法确实存在错误,即使花费再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辩解,也无济于事,事实胜于雄辩,用户只会相信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细节2:从批评中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意见。

和提出批评的人进行交流,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意见。

所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多听取别人的意见更有利于我们发现自己的错误。特别是在打造产品的时候,更不能情绪用事,要把错误当成学习和改进的好机会。

就像周鸿祎所说的:

“产品经理一定要拥有一颗粗糙的心去接受大众的非议,厚着脸皮听取用户的批评。错而能改,善莫大焉。”

细节3:了解本质,理性改进。

前面两个细节强调的是,尽可能多地听取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而第3个细节是提醒我们,要避免被用户牵着鼻子走。

产品经理确实应该多听用户的意见,但不能将用户的意见简单地全盘接受,而是要将尽可能多的用户意见收集整理后,进行加工和思考。

举个例子,甲用户希望你为他提供包子,乙用户想吃饺子,而丙用户要的是煎饼,你该如何是好?

从表面上看,甲乙丙三位用户的需求各不相同,但是,从本质需求来看,用户是饿了。

只要弄明白了这一点,你会发现,很多不同的意见,其实可以用同一个改进方案去解决,比如说,给他们一包美味的方便面就好。

用户要的不是你的产品,而是产品的使用效果。

“用事实说话、从批评中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意见、了解本质理性改进”就是打造极致产品的3个细节。

《极致产品》 如何打造一款国民爆品?一本创业者的产品实践指南

总结:

这本书虽然叫《极致产品》,但却不只是产品经理的工具书,书中提到的这些技巧和方法,直达人性,适用于很多与产品、用户有关的领域,特别是对那些想要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群体来说,会有很大的帮助,推荐阅读!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精华内容,如果觉得不错,记得点赞、收藏+转发喔~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