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與戰國的分界 800年周朝的進一步衰亡是從這件事開始的

《資治通鑑》所記歷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2年,共記敘了了16個朝代。《資治通鑑》沒有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開始寫,而《史記》則是從黃帝開始延續到漢朝。為什麼司馬光選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開始呢?那是因為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歷史上稱為“三家分晉”。這一事件標誌著周王朝勢力的進一步衰弱,分封制的崩潰和諸侯國勢力的崛起。

春秋與戰國的分界 800年周朝的進一步衰亡是從這件事開始的

周天子墓

周朝興於西岐,亡於洛邑,東西兩週歷史共八百年之久(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周朝的衰敗從周幽王,周厲王就開始了,但是在接下來的幾百年裡,政權還是能夠延續,周天子也能繼續做天下之主,其實是靠著禮制在總體上的良好保持。國家機器依然能夠按序有效的運轉。周朝在建國初期就實行了不同以往的制度,就是分封制。周天子將天下分封給各個諸侯,自己來做諸侯的首領,從而確保自己的統治地位,這和後期的郡縣制有著本質的區別。周王將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給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後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諸侯對周王有服從的義務,要繳納賦稅、朝覲述職,隨從作戰的義務,在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的權力。雖然這一制度在初期是有利於維護周王的統治的,也擴大了周朝的統治區域。但是諸侯獨立性強,到了西周後期,諸侯的實力竟然超過了周天子。諸侯國相互攻伐兼併,其中晉國,魯國的人口數量,土地面積都超過了周天子,周天子的封地甚至於比一些小的諸侯國還小,比如曹國,莒國。甚至於周天子還得向諸侯國借債度日,這就有了成語“債臺高築”。

春秋與戰國的分界 800年周朝的進一步衰亡是從這件事開始的

古長城

再來說說三家分晉的事。《資治通鑑》的記載就從這一事件開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史學家把這一年定為春秋與戰國的分界。

從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著晉國的軍政大權。到晉平公時,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卿相互傾軋。後來趙把範、中行氏滅掉。智家的大夫智伯瑤想侵佔其他三家的土地,對三家大夫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說:“晉國本來是中原霸主,後來被吳、越奪去了霸主地位。為了使晉國強大起來,我主張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戶口來歸給公家。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瑤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義來壓他們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齊,韓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萬家戶口割讓給智家;魏桓子不願得罪智伯瑤,也把土地、戶口讓了。智伯瑤又向趙襄子要土地,趙襄子可不答應,說:“土地是上代留下來的產業,說什麼也不送人。”智伯瑤氣得火冒三丈,馬上命令韓、魏兩家一起發兵攻打趙家。公元前455年,智伯瑤自己率領中軍,韓家的軍隊擔任右路,魏家的軍隊擔任左路,三隊人馬直奔趙家。趙襄子自知寡不敵眾,就帶著趙家兵馬退守晉陽(今山西太原市)。沒有多少日子,智伯瑤率領的三家人馬已經把晉陽城團團圍住。趙襄子吩咐將士們堅決守城,不許交戰。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時候,城頭上箭好像飛蝗似的落下來,使三家人馬沒法前進一步。晉陽城憑著弓箭死守了兩年多。三家兵馬始終沒有能把它攻下來。

有一天,智伯瑤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晉陽城東北的那條晉水,忽然想出了一個主意:晉水繞過晉陽城往下游流去,要是把晉水引到西南邊來,晉陽城不就淹了嗎?他就吩咐兵士在晉水旁邊另外挖一條河,一直通到晉陽,又在上游築起壩,攔住上游的水。這時候正趕上雨季,水壩上的水滿了。智伯瑤命令兵士在水壩上挖開了個豁口。這樣,大水就直衝晉陽,灌到城裡去了。城裡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頂上去避難,灶頭也被淹沒在水裡,人們不得不把鍋掛起來做飯。可是,晉陽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瑤,寧可淹死,也不肯投降。智伯瑤約韓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勢。他指著晉陽城得意地對他們兩人說:“你們看,晉陽不是就快完了嗎?早先我還以為晉水像城牆一樣能攔住敵人,現在才知道大水也能滅掉一個國家呢。”韓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順從地答應,心裡暗暗吃驚。原來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韓家的封邑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旁邊各有一條河道。智伯瑤的話正好提醒了他們,晉水既能淹晉陽,說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陽也會遭到晉陽同樣的命運呢。晉陽被大水淹了之後,城裡的情況越來越困難了。趙襄子非常著急,對他的門客張孟談說:“民心固然沒變,可是要是水勢再漲起來,全城也就保不住了。”張孟談說:“我看韓家和魏家把土地割讓給智伯瑤,是不會心甘情願的,我想辦法找他們兩家說說去。”當天晚上,趙襄子就派張孟談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韓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約他們反過來一起攻打智伯瑤。韓、魏兩家正在猶豫,經張孟談一說,自然都同意了。第二天夜裡,過了三更,智伯瑤正在自己的營裡睡著,猛然間聽見一片喊殺的聲音。他連忙從臥榻上爬起來,發現衣裳和被子全溼了,再定睛一看,兵營裡全是水。他開始還以為大概是堤壩決口,大水灌到自己營裡來了,趕緊叫兵士們去搶修。但是不一會,水勢越來越大,把兵營全淹了。智伯瑤正在驚慌不定,一霎時,四面八方響起了戰鼓。趙、韓、魏三家的士兵駕著小船、木筏一齊衝殺過來。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裡的不計其數。智伯瑤全軍覆沒,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馬逮住殺了。趙、韓、魏三家滅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瑤侵佔兩家的土地收了回來,連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以後,他們又把晉國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春秋與戰國的分界 800年周朝的進一步衰亡是從這件事開始的

周天子駕六(洛陽)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派使者上洛邑去見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認也沒有用,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為諸侯。

雖然三晉勢力強盛,而周朝衰弱。但是三晉的行為是觸犯禮制,請求周天子的冊封是叛逆。周天子答應了他們的請求,那麼三晉就是名正言順的受封,假如周天子沒有答應,那麼總有人會遵從禮制來討伐他們,所以司馬光認為在三家分晉這件事中,是周天子自己帶頭破壞了禮制。這就似的江山淪喪,子孫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