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800年周朝的进一步衰亡是从这件事开始的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共记叙了了16个朝代。《资治通鉴》没有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写,而《史记》则是从黄帝开始延续到汉朝。为什么司马光选择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始呢?那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历史上称为“三家分晋”。这一事件标志着周王朝势力的进一步衰弱,分封制的崩溃和诸侯国势力的崛起。

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800年周朝的进一步衰亡是从这件事开始的

周天子墓

周朝兴于西岐,亡于洛邑,东西两周历史共八百年之久(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周朝的衰败从周幽王,周厉王就开始了,但是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政权还是能够延续,周天子也能继续做天下之主,其实是靠着礼制在总体上的良好保持。国家机器依然能够按序有效的运转。周朝在建国初期就实行了不同以往的制度,就是分封制。周天子将天下分封给各个诸侯,自己来做诸侯的首领,从而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这和后期的郡县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周王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有服从的义务,要缴纳赋税、朝觐述职,随从作战的义务,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的权力。虽然这一制度在初期是有利于维护周王的统治的,也扩大了周朝的统治区域。但是诸侯独立性强,到了西周后期,诸侯的实力竟然超过了周天子。诸侯国相互攻伐兼并,其中晋国,鲁国的人口数量,土地面积都超过了周天子,周天子的封地甚至于比一些小的诸侯国还小,比如曹国,莒国。甚至于周天子还得向诸侯国借债度日,这就有了成语“债台高筑”。

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800年周朝的进一步衰亡是从这件事开始的

古长城

再来说说三家分晋的事。《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学家把这一年定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智家的大夫智伯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瑶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智家;魏桓子不愿得罪智伯瑶,也把土地、户口让了。智伯瑶又向赵襄子要土地,赵襄子可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送人。”智伯瑶气得火冒三丈,马上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没有多少日子,智伯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好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人马没法前进一步。晋阳城凭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

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游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兵士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水。这时候正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满了。智伯瑶命令兵士在水坝上挖开了个豁口。这样,大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灶头也被淹没在水里,人们不得不把锅挂起来做饭。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宁可淹死,也不肯投降。智伯瑶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他们两人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墙一样能拦住敌人,现在才知道大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呢。”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顺从地答应,心里暗暗吃惊。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韩家的封邑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旁边各有一条河道。智伯瑶的话正好提醒了他们,晋水既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晋阳同样的命运呢。晋阳被大水淹了之后,城里的情况越来越困难了。赵襄子非常着急,对他的门客张孟谈说:“民心固然没变,可是要是水势再涨起来,全城也就保不住了。”张孟谈说:“我看韩家和魏家把土地割让给智伯瑶,是不会心甘情愿的,我想办法找他们两家说说去。”当天晚上,赵襄子就派张孟谈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韩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约他们反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正在犹豫,经张孟谈一说,自然都同意了。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的声音。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现衣裳和被子全湿了,再定睛一看,兵营里全是水。他开始还以为大概是堤坝决口,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赶紧叫兵士们去抢修。但是不一会,水势越来越大,把兵营全淹了。智伯瑶正在惊慌不定,一霎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智伯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瑶侵占两家的土地收了回来,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800年周朝的进一步衰亡是从这件事开始的

周天子驾六(洛阳)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派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认也没有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

虽然三晋势力强盛,而周朝衰弱。但是三晋的行为是触犯礼制,请求周天子的册封是叛逆。周天子答应了他们的请求,那么三晋就是名正言顺的受封,假如周天子没有答应,那么总有人会遵从礼制来讨伐他们,所以司马光认为在三家分晋这件事中,是周天子自己带头破坏了礼制。这就似的江山沦丧,子孙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