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山人:黃石公的“成功學”,道德仁義禮五位一體

南湖山人:黃石公的“成功學”,道德仁義禮五位一體

2020.4.6

南湖山人:黃石公的“成功學”,道德仁義禮五位一體


對於“道德仁義禮”這五個東西,如何來看呢?老子的觀點是強調道,道治天下,天下有道,什麼事情都能解決,所以道是唯一的解決方案。德仁義禮這四位的東西,是次要的,是失道之後才強調和使用的,是捨本求末的做法。有關這方面的內容大家可詳讀《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孔子認為道要求太高了,行不通,退而求其次,“德仁義禮”這些東西,才是好東西。最好恢復周朝時期的禮制,這樣社會就會安定下來。

張良的師傅黃石公,它的成功學是《素書》,他認為“道德仁義禮”這五位一體,統統都有用,所謂一體,就是缺一不可,不可分割的整體。

《素書》的第一章是: 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慧惻隱之心,以遂其生存。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

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賢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如其不遇,沒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於後代。

其實,黃石公道德仁義禮五位一體:

道,道法自然,是天理,居五者之首;

德,是人之所得,是人的慾望;

仁,人之所親,是情感的問題;

義,賞罰分明,是激勵機制;

禮,人之所履,這是制度問題。

這五位一體,就是道理、慾望、情感、激勵、制度這五樣東西連為一體。

黃石的“五位一體”的思想,說白了就是將人們的慾望調動起來,人家跟你幹革命圖的是什麼?你劉邦圖的是天下,下面一大幫人圖的是利益(眼前的和將來的)。你沒有給他利益,誰給你幹呢?對不對?這就是要滿足人們的慾望。慾望調動好了,發揮好了,控制好了,這個團隊就有戰鬥力。

我南湖山人也在這個世上混了幾十年,也經歷了不少的人和事,我知道你要想一個單位一個集體辦點好事,可是大家不配合,沒有慾望,你就一點辦法都沒有,根本辦不成。改革開放之前,為什麼計劃經濟為什麼在中國搞不通,就是讓大家有理想而沒有慾望,或者說將人的慾望緊緊在固鎖起來,這個積極性就沒有了,大家都不願意做事,那麼就什麼都搞不成。其實,一個人如果連慾望都沒有,這個人是十分可怕的,也是根本不可用的,即使你的本事再大,有什麼用呢?歷史上這種人還少嗎?中國歷史上被許多知識分子比較認同的所謂的“魏晉風度”,就是當時一大幫知識分子不滿當時的政治時局,以“竹林七賢”為代表,即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這一幫人,他們思想活躍,在生活上不拘禮法,常聚於林中喝酒縱歌,清靜無為,灑脫倜儻。他們就是有才,但是不為政府服務的人。這種沒有慾望的人,當官的拿他們也沒有辦法。所以說沒有慾望的人,也是最頭痛的人。當官的最喜歡有慾望的人,有慾望他就有積極性。

劉邦就是聽了張良的話,給大家好處,滿足大家的慾望,你韓信想當代齊王,張良建議劉邦乾脆給他一個真正的齊王,讓他放心跟劉邦打仗,也防止他在這個關鍵時候出來造反。當然,下面其他的眾將們也看得到,他們也會想我要是能建功立業的話,劉邦一樣給我好處,這樣就調動的大家的積極性。人家就會幫你賣命,這個革命成功的可能性就大。所以說,從這個角度來看,慾望是好東西。關鍵是如何來調動的問題。

黃石公以為,道是最重要的,做事要得天道,不順天應事,就不會成功。南湖山人多年來就有一句話,那就是:“順天之道,盡人之力,萬事皆成”,也是這個道理;德、仁、義俱為做人處世法則,居其中;禮制法度,居五者之末。一個人要取得成功,首先遵循規律,其次修煉處世法則,最後才是用禮用法。五位一體,缺一不可,是成功的整體因素。

南湖山人:黃石公的“成功學”,道德仁義禮五位一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