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浯溪赏“三绝”

浯溪位于湖南祁阳县城南,与湘江汇合。这条小溪原本无名,公元763年,唐代诗人元结在道州任刺史,几次舟过祁阳,见这里古木参天,山石嶙峋,风光优美,于是举家迁来,将无名小溪命名为浯溪,石山命名为峿台,亭子命名为痦亭。吾者我也,足见元结之爱心,从此,“三吾”胜景名扬四海。

公元771年6月,元结请大书法家颜真卿到浯溪共议他十年前撰写的《大唐中兴颂》,两人共议后,增补最后两韵,颜真卿以大字正楷笔书于峿台崖壁上。元结的文,颜真卿的字,浯溪的石,世称“摩崖三绝”。

后人为保护“三绝”,建一半亭,让檐水顺着绝壁斜下,名为“三绝堂”。堂前湘水滔滔,汹涌澎湃,堂后松柏茂盛,繁花怒放。

走进“三绝堂”,正面是《大唐中兴颂》巨碑,碑前有古联:“地辟天开,其文独立;山高水大,此石不磨”。浯溪三绝碑居全国三绝碑之首。

文绝。作者元结是唐代提倡古文运动的先驱,《大唐中兴颂》是他平生的得意之作。元结既是诗人,又是政治家,关心国家兴衰,同情人民疾苦。公元763年,他出任道州刺史,这年冬天,道州被“西原蛮”外族欺压,“地方残破,民户逃亡”。元结到任后,驱逐强暴,为民营舍,垦荒造田,万余流亡者归家,安居乐业。元结怜爱百姓,不愿去干统治者宠爱和“绝人命”的事,几年后,他毅然辞官,来到了他钟爱的浯溪,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颂文全是以史为鉴,对封建统治者的内部争权夺利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揭露。它明颂肃宗中兴,实讥玄宗中衰,真乃绝妙文章。

字绝。颜真卿大字正书《大唐中兴颂》,起笔用隶法即藏锋,行笔用篆法即中锋。流动而又刚健的运笔,秀丽而圆润的点画,落落大方而又平整坚实的结构,形成质朴雄强的气势,犹如一曲刚劲有力的正气之歌,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古人早有诗刻赞誉:“李唐碑板如云垂,浯溪片石尤魂奇。鲁公遗墨此第一,评者自审非谬欺。”

石绝。《大唐中兴颂》碑位于浯溪注入湘江的汇口处,临江依立于峿台绝壁。宋代诗人杨万里《浯溪赋》云:“下则深潭无底而正黑,上则危石对立而欲落,飞鸟过之不敢立足……”元结在颂文末也说:“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壁齐天,可磨可镌,刊次颂焉,何千万年。”这高、大、险、陡的天然巨石,正是摩崖石刻绝妙所在。

“摩崖三绝”问世后,天下名人纷至沓来,吟诗作对,题词抒怀,刻于石上。诗文书法荟萃,洋洋洒洒逾500块,如“众星捧月”般围绕在“摩崖三绝”的周围,形成“浯溪碑林”。

徜徉在碑林之中,犹如观摩一幅千年历史画卷,我仿佛听到了硝烟弥漫的杀喊声,亦看到了大唐的升平盛世。中华民族,我们伟大的母亲,您走过的路是何等坎坷!我们炎黄子孙应牢牢记住,时刻敢走坎坷道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拥有灿烂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