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點擊右上角“關注”,免費訂閱內蒙古戶外旅行資訊

在中國的正北方,有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她形似一匹騰飛的駿馬,亦似一隻展翅的雄鷹。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草原民族和草原文明,這裡蘊藏著十分豐富的物產資源,這裡生活著勤勞勇敢的馬背民族,這裡創造了底蘊深厚的草原文化……這裡,就是內蒙古自治區。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內蒙古橫亙首都西北方,是唯一一個與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區域接壤的省級區域。這可並非單單得益於遼闊,更大程度是由內蒙古的狹長且跨度大的特點賦予的優勢。

同時接壤西北華北東北,在中國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舉個例子來說,新疆和黑龍江之間幾乎遙不可及。以偏南省份來看,新疆黑龍江間隔省份達十三省份,但是以北來看就只隔內蒙古一“省”。

內蒙古東西連通西北東北兩大區域,是兩大區域之間的最快通道。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西北的礦產可以借內蒙的省內交通運抵東北重工業基地,作為原料。西北則需要引進東北的林木,緩解林地破壞土地沙化。

作為東道主的內蒙古,向西可拓展西北優質牧場,向東可拓展東北消費力市場,為草原特色的農產品企業注入無限活力。這樣的經濟活性,完全得益於內蒙古的狹長。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一條連接東北和西北的大動脈,更是拱衛華北的軍事要地。

平原往往是戰略防衛的致命地形,所以不論過去的北京軍區還是現在的北方戰區,都豪不猶豫地選擇了內蒙古的“加盟”。作為衛戍軍區戰區,內蒙古的主要作用就是擔任第一道防線,為後續防禦爭取時間。

如今的內蒙古與中國八省相鄰,在北部與蒙古國、俄羅斯接壤,拉開長達4200千米的國境線。

五條山脈大致勾勒出一彎新月,這便是內蒙古的基本輪廓。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大興安嶺的平均海拔不過1000米左右,海拔超過1500米的山丘寥寥可數,最高峰黃崗梁海拔2029米,哪怕立於山巔,也難有俯仰之勢。

大興安嶺以森林聞名,時至今日,在大興安嶺北部西坡,額爾古納河下游,仍保留著烏瑪、奇乾、永安山三個未開發的原始森林區,總面積近9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95%,這是我國最大面積的連片原始林區。

在大興安嶺的上百種樹木中,最深情的當屬興安落葉松和白樺。

當中國南方進入盛夏,大興安嶺中的樹木才泛出綠意。興安落葉松會抽出翡翠色的松針,也會開出精緻的紅色花朵。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當南方的暑熱還未褪去,落葉松林已然換上了金燦燦的新裝,為大興安嶺的金秋塗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白樺則更討人喜歡,人們把它寫在詩裡,唱在歌裡, 它所代表的往往是一種孤獨的溫情。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這是一種長不粗的喬木,它的樹幹難以擔當棟樑,但它的樹皮卻可以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生活在大興安嶺裡的鄂溫克和鄂倫春人能用樺樹皮做出各種各樣精巧實用的物件,比如小船、木桶、帽子、揹簍……


一條“北京以北、承德以南、近東西走向”的山脈,可以將燕山想象為橫臥京北的巨龍:

龍尾甩在山海關,張開的龍嘴正好包住延慶—懷來盆地的南北兩翼——上頜向西延伸至北京與河北交界處的白河堡水庫,下頜向西南方向延伸至關溝,與西山分野。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站在關溝的南口(也即所謂“北京灣”的拐點),伸出雙臂作環抱北京之狀,沿左臂向前延伸的山脈(風水學中所謂“左青龍”)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燕山(“右白虎”則是太行山脈)。

沿山脊線蜿蜒的內外兩列明長城,成為燕山走向的最佳標誌物。

儘管相比許多著名的山脈,燕山的長度、寬度、高度都不算特別,但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東西延伸的特點,卻決定了它自古以來就被賦予突出的軍事和政治意義。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切穿山脈的眾多峽谷,特別是潮河、白河及灤河谷地,是溝通南北的必經要道;幾千年來,圍繞這裡的山川、溝谷、關隘所發生了無數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故事。

中國的季風氣候,決定了降水量大致自東南而西北的遞減趨勢;當年降水量減少到400毫米,適宜開展農耕的氣候條件臨界點到來,自此向北,便只能從事牧業。

在6000年前的全新世大暖期,燕山曾經是一個溫暖潮溼的所在,史前農業文明一度在這裡十分興旺;但隨著3500年前暖期的結束,氣候轉冷,冬季風勢力增強,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南退至燕山境內,這裡便成為中國北方一條著名的帶狀區域——農牧交錯帶的組成部分。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陰山山脈橫亙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東段進入河北省西北部。整座山脈連綿1200多千米,這樣的寬度使之天然具有成為地理分割線的潛質。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從水系來看,這裡是黃河流域的北部界線;從氣候上看,也是季風與非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山南與山北之間由於區別極大的生存環境,誕生出截然不同的文明形態也是必然的。


賀蘭山,位於寧夏平原和內蒙古阿拉善高原之間,四周被烏蘭布和沙漠、騰格裡沙漠、衛寧北山、銀川平原所環繞,綿延200餘公里,山勢總體近南北走向。山體東西寬15-60公里,山地面積6000餘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銀川平原上,如果在行駛的車輛中觀看賀蘭山,這座山脈就活了起來,它像與人賽跑的一群駿馬奔馳在天際。看著這樣的場景,讓人不禁想起唐人李吉甫在《元和郡縣誌·卷四·靈州·保靜縣》中對賀蘭山定名的說法:“賀蘭山,在縣西九十三里。山有樹木青白,望如駮馬,北人呼駮為賀蘭。”


祁連山是跨越甘肅西部、青海東北部邊境的山脈,千山萬嶺相連的巍峨“山海”,跨越中國青海東北與甘肅西部。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祁連山脈東西長達800公里,南北寬200至400公里。平均海拔4000~6000米,它是高山與極高山的世界,也是冰天雪地的王國,冰川規模相當於一個巨大的固體水庫,成為眾河之源。


內蒙古東部北端、大興安嶺以西,馬頭琴吟唱出一望無垠的翠綠與平坦。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這裡是整個蒙古高原水草最為豐美的黃金地段,大興安嶺密佈的水系滋養出世界上最優質的草原——呼倫貝爾大草原。

呼倫湖與貝爾湖如一對兒姊妹,手牽著手,共同守護著草原上的生機。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天下第一曲水”莫爾格勒河自北向南蜿蜒流淌,在平坦無垠大草原上勾畫出最靈動音符。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2015年春節,電影《狼圖騰》上映,其取景地是錫林郭勒深處的烏拉蓋草原。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中國第二大內陸河——烏拉蓋河從草原中穿過,草原由此得名。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遠處的山丘叫高堯烏拉山,是“灰騰戰爭”的古戰場所在。成吉思汗在此徹底殲滅了宿敵塔塔爾部,一代天驕統一草原的霸業,從此起步。

這裡的草地植被覆蓋度超過80%,平均高度達到30釐米,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天然草原,素有“天邊草原”的美名。


廣闊可能叫人不安,但一碗馬奶酒就能讓人敞開心扉,投身無拘無束的世界,位於內蒙古腹地的錫林郭勒大草原就是如此任性。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地球上有三大草原區:北美草原、南美草原和歐亞草原。

錫林郭勒草原正是歐亞草原在中國最大的那一塊,它也是內蒙古自治區草原類型最齊全、地表植物最豐富的區域。

這裡是遊牧文明的發祥地,是成吉思汗的大本營,亦是蒙古族風俗文化傳承最完整的地區。

公元1260年,忽必烈在錫林郭勒盟正藍旗草原上建立了元上都,四年後又南下建立了元大都(今天的北京),兩個首都輪流使用。

元朝以上都、大都為中心,構築了連通漠北至西伯利亞、西經中亞達歐洲、東抵東北、南通中原的發達交通網絡。


在北京的正北,錫林郭勒、赤峰和承德的交匯地帶,是華北平原向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勢成階梯狀陡然升高,因而有了一個形象的名字“壩上”,烏蘭布統草原便位於這高高的壩子上。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這裡水源富足,高低起伏的地形不利於水汽散發,早晨便經常會有一層薄霧沉降在地面。

地處丘陵的烏蘭布統草原失去了一份遼闊,卻也因此增添了一份神秘與縹緲。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在緩丘的凹陷處會有樹木生長出來,草甸和樹林相互嵌套,形成了中國大地上最經典的森林草原。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到金秋時節,豐富多彩的顏色和變幻無常的光影又會讓這裡成為攝影家的天堂。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公元1677 年,康熙皇帝首次北巡塞外,他登高望遠,盛讚這裡“萬里山河通遠檄,九邊形勝抱神京”。

1681年,念念不忘的康熙第二次北巡,在此劃定了14000 多平方公里的圍獵場,這裡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皇家獵苑——木蘭圍場。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大興安嶺以東、嫩江以西、燕山以北的廣袤平原是歷史上神奇的科爾沁大草原的所在。

這裡曾經林草豐盛、地肥水美,宜林宜獵、宜農宜牧。早在六千年前左右,遼河兩岸就已經孕育出了高度發展的人類文明,“紅山文化”最早在這片大地上燃起中華文明的星星之火。

許多遊牧、漁獵民族,諸如鮮卑、契丹、女真等,都是在這裡迅速成長壯大,然後完善建制,厲兵秣馬,越過燕山,入主中原。

然而,近百年來的過度放牧墾荒,生態環境呈惡性循環狀退化,這裡的面貌已經徹底發生了改變。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這裡依舊有保存良好的草原: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也有幾乎完全沙化的荒漠: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這裡有機械化作業開墾出來的萬畝良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也有河流湖泊退卻後留下的成片鹽鹼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如今,人們正在努力挽救科爾沁脆弱的生態,所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不過,有報道說,近年來科爾沁沙地每年的綠化面積大於荒漠化面積,如此,人們或許有扭轉乾坤的一天。

沿燕山往西南,至陰山一帶,還有別樣風情的烏蘭察布草原和鄂爾多斯草原。

而森林、草原,只是內蒙古諸多地貌景觀的一面,這裡還有溼地、有火山、有黃沙漫漫的大漠戈壁……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狹長的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是連接東西的大動脈,更是風景勝地

這樣的內蒙古,有什麼理由不值得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