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立太子,老大老二都不幹,讓給了老三,結果讓出一位千古明君

古時候是皇帝統治下的封建社會,沒有人是不喜歡權勢和地位的,作為整個天下的統治者,皇帝的掌握著天下人的生死大權,這樣的權利和地位是很多人所向往的,尤其是皇帝的皇子,會為了爭奪皇位而自相殘殺,歷史上也發生了很多為了皇位而產生的流血事件。在皇室中,為了爭奪皇位,發生了很多父子相爭、手足相殘的例子,可見對於至高無上的皇位,對於這些人是有著多麼大的誘惑。當然其中不乏一些例外的出現,也有一些人,不喜歡的皇帝,只對於這個至高無上的皇位,是不屑一顧的態度,所以他們為了遠離是非,寧願放棄皇位。歷史上關於皇位兄弟互相相讓的事情,少之又少,在唐朝時期就發生了這樣一段佳話,皇帝在想要立太子的時候,兄弟幾人互相禮讓,沒想到竟然造就了一位千古明君,這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皇上立太子,老大老二都不幹,讓給了老三,結果讓出一位千古明君

唐朝在我國曆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朝代,把中國推上了歷史的巔峰,讓萬國來賀。在唐朝的時候,皇室之中為了爭奪皇位,也發生了很多的流血事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事變,後來還出現了武則天,為了爭奪權利,害死了自己的女兒和兒子。唐朝的第5位皇帝是李旦,但是他雖然是皇帝,卻沒有實際的權利,當時朝廷的權利基本上都掌控在武則天的手裡,他只是一個傀儡皇帝而已,當了皇帝只有6年的時間,就被武則天趕下了皇位,取而代之。李旦被趕下了皇位,貶為相王,但是他的性格卻非常的懦弱,並沒有不滿,只是想遠離朝廷的紛爭,甘心做一個沒有權利的王爺。而他再一次當上皇帝,也是因為他的兒子李隆基,推了他一把。

皇上立太子,老大老二都不幹,讓給了老三,結果讓出一位千古明君

太平公主也是權傾朝野,李隆基聯合他發動了政變,在兒子和太平公主的擁戴下,他再一次登上了皇位。但是李旦是一個沒有主見的皇帝,對於立太子這樣的大事,也沒有自己的主見。他在第1次當皇帝的時候,冊立的是嫡長子李成器為太子,後來被趕下了皇位之後,他的太子之位自然也就沒有了。當李旦再一次登上皇位,想讓李成器再一次當太子,但是他卻不樂意,其實他還是非常有才能的,對於太子之位也是完全能夠勝任,但是他卻不願意從政,反而非常的喜歡音律。他覺得三弟李隆基比他厲害,也有著非常好的從政能力,在魄力上也非常強勁,而且父親能夠重新登上皇位,他也立下了很大的功勞,所以就想要把太子之威讓給三弟。李成器非常的固執,這讓李旦很頭疼,但是自古以來就有著立嫡長子為太子的慣例,既然大兒子不想當太子,他就把主意打到了老二李成義身上。但是老二也不願意接受這個燙手山芋,覺得老三當太子比較好。

皇上立太子,老大老二都不幹,讓給了老三,結果讓出一位千古明君

老二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非常的喜歡吃喝玩樂,想要做一個逍遙王爺,據說他還做了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因為身體比較肥胖,所以夏天的時候很怕熱,冬天的時候也怕冷,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他想出了一些奇葩的方法。夏天的時候從南方買來了白蛇,纏在身上進行降溫,到了冬天就讓一群穿著單薄的美女圍著他,用這些美女的體溫來取暖,不得不說他還是非常享受的。在性格上也非常的瀟灑,所以想要做一個享樂王爺,不想要當太子。在老大老二的推舉下,老三李隆基就成為了太子,李隆基也是一個年少有為的人,而且有著很高的領導能力,特別是在政變中的果斷行為,也讓他得到了很高的聲望,得到了一些大臣的支持,所以登上太子之位還是非常順利的。

皇上立太子,老大老二都不幹,讓給了老三,結果讓出一位千古明君

李旦雖然是一個皇帝,但是對於皇帝來說,性格上還是比較有缺陷的,非常的懦弱,沒有主見。他始終牢記玄武門這邊的教訓,所以為了再一次發生這樣的慘劇,就決定順應人心,讓老三成為了太子。在立了太子之後,他把大部分朝政都讓李隆基來處理,兩年之後就退位成為了太上皇,讓李隆基登基為帝。關於李隆基,相信很多人也是非常瞭解的,在當上了皇帝之後選賢任能,勵精圖治,開創了開元盛世的局面,再一次將唐朝推向頂峰。要不是後來因為安史之亂,相信他還會做出更大的成就,雖然他晚年也做過一些糊塗事,但是仍舊是一位千古明君。所以說,要不是李成器兄弟的禮讓,他也不會登上皇位,相信兩兄弟也沒想到,自己的隨手一讓,讓出了一位千古明君。

皇上立太子,老大老二都不幹,讓給了老三,結果讓出一位千古明君

李隆基當了皇帝之後,對兩位哥哥也非常的好,給予了他們很高的地位,讓他們想見到榮華富貴。因為沒有權利的爭奪,所以兄弟三人的感情也非常的好,這在歷史上還是比較少見的。為了感激李成器的深明大義,把太子之位讓給自己,在他死後,李隆基還追封他為皇帝,因此也造就了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皇上立太子,老大老二都不幹,讓給了老三,結果讓出一位千古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