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觀察|貨幣政策開啟“精準滴灌”模式

讀創深圳商報評論員 胡蓉

4月7日,金融機構在央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從0.72%下調至0.35%。

超額準備金,是存款類金融機構在繳足法定準備金之後,自願存放在央行的錢,由銀行自主支配,可隨時用於清算、提取現金等需要。超額準備金利率自2008年從0.99%下調至0.72%後一直未做調整,如今超出市場預期 “打折”過半,不難看出,這是為了把這些錢“逼”出來,用於利率水平更高的信貸投放、債券投資。

此外,4月15日,貨幣市場還將打開一道“閘口”。

央行4月3日稱,決定對中小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利率1個百分點,分兩次實施到位,共釋放長期資金約4000億元。4月15日和5月15日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

此次定向降準的對象是中小銀行,包括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以及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兩類機構合計近4000家,在銀行體系中家數佔比為99%。分步操作是防止一次性釋放過多導致流動性淤積,確保全部資金能以較低利率投向中小微企業。據央行測算,在此次定向降準中,平均每家中小銀行可獲得長期資金約1億元,將有效增加中小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還可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60億元。很明顯,此舉是為了促進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貸款實際利率。

此外, 3月31日的國常會上還提出了一攬子政策,包括增加面向中小銀行的1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以及支持金融機構發行300億元小微金融債券等等。

疫情的肆虐讓全球經濟的衰退成為大概率事件,美聯儲、歐洲央行等全球多個央行相繼出手,推出非常規貨幣政策。市場對中國的貨幣政策有很多猜測,對全面降準降息政策抱有很大期待,但可以看出,到目前為止,央行依然保持穩健做法,沒有使出強刺激“殺手鐧”,而是採取了定向降準與非對稱式降息辦法,用“精準滴灌”而非“大水漫灌”方式支持實體經濟的恢復發展。

這麼做的原因,首先是因為有底氣。眼下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儘管全球疫情大流行對世界經濟產生的不利影響,也會給我國帶來新挑戰,但目前疫情對我國經濟的衝擊總體可控,經濟增長保持韌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不過,伴隨著全產業鏈的復工復產,實體經濟和中小企業對資金存在強烈需求,採取“精準滴灌”十分必要且更為有的放矢。

其次是為了保存實力以及避免加大貨幣貶值壓力。目前全球疫情何時見頂尚不可知,在形勢不明朗之前,沒必要把“貨幣子彈”都打出來,不僅易使自身陷入被動,還可能加重市場的悲觀預期。此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很重要,但也必須考慮到利率太低也會讓錢“變毛”。統計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3%,明顯高於一年期存款利率。預計未來豬肉價格將走低,CPI也隨之走低,相機行事無疑更可取。

最後,“大水漫灌”導致的後果不可不察。為了防止流動性衰竭而掘開貨幣堤壩,未來也就必然要痛苦地面對流動性氾濫問題。自2008年次貸危機以來,多國央行都將貨幣政策數量寬鬆和價格寬鬆發揮到了極致,但仍未走出經濟低迷與通縮。

中國也有此教訓,長期的流動性過剩帶來了產能落後、庫存高企、資產價格飆升等問題。中國正在進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擺脫粗放式增長的路徑依賴,走出一條以需求為導向、資源要素配置更具效率、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升級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這條路才能引領中國經濟長遠健康發展,不到萬不得已,強刺激貨幣政策還是當慎之又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