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不值得?試試“12法則”

很多人在情緒沮喪、低落時,常以一句“人間不值得”安慰自己,並以此為藉口躲避困難,龜縮在“因為不值得,做什麼事都無意義了”的軟殼中自我麻痺。乍一看,這種邏輯似乎有些道理。“哀莫大於心死”最痛苦,作為抑鬱症患者的我,深深理解這種感受。當我在寂靜深夜無法入睡、茫然地站在陽臺時,甚至偶爾會冒出“人生真痛苦/活著有什麼意思呢/跳下去是什麼感受”的想法…….

人間不值得?試試“12法則”

人間不值得

可我明白,那隻能是情緒反應,而生活中該面對的實際問題,依然還得努力去解決。儘管我看過許多心理學方面的書,但往往是“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到底我們要如何面對失去希望的、 “喪”的人生呢?


前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喬丹•彼得森結合了哲學、心理學、生物學等多門學科研究,結合自身經歷,在《人生十二法則》中,給出了12條中肯的建議,不僅從理論研究展開深入說明,同時也提供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實踐指導,“為現代人應對混亂的生活開了一劑良藥”。人生

人間不值得?試試“12法則”

人生十二法則

這12條法則分別是:

法則一:自信:從姿態開始。

法則二:愛自己

法則三:謹慎交友

法則四:別和別人攀比,只和自己比

法則五:教育好小孩

法則六:內省

法則七:追求有意義的人生

法則八:坦誠,說真話,不撒謊

法則九:學會傾聽

法則十:直面問題

法則十一:面對現實

法則十二:善良

對此,我將以上十二法則總結為四個方面:

首先,改變內在:接納現實、愛自己

其次,改變環境:謹慎交友,教育好孩子

第三,堅持自我:內省、真誠

最後,對外反哺:向社會傳遞愛和善良


我重點談談以下四點:

1、不要讓自己處於支配等級的最底層


世界永遠存在支配等級,“贏家通吃”是基本原則。

作者提到一個“龍蝦理論”:每個龍蝦都有各自的領域,當它們外出探索新的領地時,如果遇到彼此,兩隻龍蝦首先會像拳擊手一樣揮舞大鉗,張牙舞爪向對方顯示自身的力量,通常,血清素高、章魚胺低的龍蝦往往會獲勝,贏得的龍蝦則會獲得更多的資源優勢,包括地盤、伴侶等;而戰敗的龍蝦,下次再戰敗的幾率會更大。人類社會也是一樣。

人間不值得?試試“12法則”

大龍蝦

和大龍蝦一樣,大腦中有一個固定的“計算器”,會隨時觀察他人對你的態度、方式,決定你的價值,為你分配地位,然後分泌出對應的“血清素”,影響你的精神狀態。

這讓我想起了另一個心理學中的“霍金斯能量理論”,美國心理學家霍金斯曾將人的意識分為不同的能量級別,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能量級別中,吸引著與他同頻率同級別的能量。正如我們常說: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吸引什麼樣的。

人間不值得?試試“12法則”

因此,作者給到的建議是:要進行自我覺察,不要讓自己在支配等級的最底層。


2、 相信自己,像龍蝦一樣昂首挺胸


要相信自己,愛自己。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全球首席識謊專家保羅·艾克曼曾發現:表情對心情有逆作用。表情不單單只是心情的反應,我們可以通過對錶情的控制和調整,讓它反過來影響情緒。

記得在我小時候,母親經常會在幾姊妹頭頂上放一本厚厚的書,讓我們練習走路,訓練時常唸叨的一句家鄉諺語:不要一副倒黴鬼樣!

人間不值得?試試“12法則”

現在想想這正如書中的第一法則:要像龍蝦一樣,筆直站立、昂首挺胸。

原來,這種姿態,一方面可以讓周圍的人感受到你的力量,從而不敢輕視;另一方面,你身體神經元會給你的大腦傳達一種信號:你是強壯的!你是有能力的!你不是失敗者!隨後,你的信心會不斷加強,你會獲得更多的正向反饋,更多好的事情會發生。當被外界肯定後,你會更接納自己,從而自信心得到強化。


3、改變環境,謹慎交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放棄損友。

作者提到:和善良上進的人為友,並不比和糟糕頹廢的人為伍更容易,因為前者代表了一種理想,和他們同行需要力量和勇氣。

有個心理諮詢師接待了一個被男朋友多次家暴的女孩,剛開始諮詢師熱心地替她出謀劃策,但慢慢地他發現,不論是什麼方法,最後女孩都跳不出原來的坑。她每次在諮詢後會消失,再過一段時間又重新出現在診所,又是針對同樣的問題諮詢,來來回回多次,到最後,諮詢師只好拒絕了接診,因為,“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書中說道:並不是每一個失敗者都是受害者,也不是每一個跌入谷底的人都想要努力往上爬。 很多人在尋求幫助時,有時候,他們只是給自己一個:我曾努力過的假象,然後繼續墮落和頹廢。


4、 和自己比,不要和別人比


堅持自我:和自己比,不要和別人比。

每個人內心都住著一個批評家,不斷鞭策自己或伴侶“要前進”、“要更厲害”、“要更富有”。毛姆先生曾在《面紗》中就毫不客氣地諷刺過主人公基蒂的母親像個“趕車人”,總是“驅趕著自己的丈夫在她想走的路上朝前走,野心勃勃”。

人間不值得?試試“12法則”

因此,作者在法則四中給出一些建議:

與自我博弈

追求什麼決定看見什麼

走出認知的困局

集中注意力改變現狀

這個法則讓我想起李文香博士在她的“365天心理課程”中提到的一個觀點:別人是動態的,你和他人比,只是和過去那一刻的“他”比,而他此刻仍然在變化,因此,你的對比永遠都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只有和過去的自己相比,你才能由此衡量進步與否,如何改進。

人間不值得?試試“12法則”

李文香博士


值得一提的是,《人生十二法則》作者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他的女兒患有奇怪的病症,做過多次手術才能像正常人一樣行走。本書中的思考,是作者在經歷了諸多痛苦,依據自身實踐效果後,做出的總結。

儘管書中有許多哲學和宗教相關的內容,在我讀來有些難以理解,但作為一本人生思考的書,還是值得推薦大家看看。


我是jessie-文,看一點書,然後寫點,也許無趣,足夠認真。感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