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直播“帶貨”,需要做好下半篇文章


幹部直播“帶貨”,需要做好下半篇文章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向好,“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的防控措施深入推進,各地復工復產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受到疫情影響的產能和消費熱情正在加速釋放,“保供給、促消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近期互聯網上,各地幹部通過網絡直播“帶貨”,推薦地方特色農副產品。從效果來看,幹部直播“帶貨”引發了關注,帶來了人氣,促進了產品的銷售。廣大黨員幹部要乘勢而為、因勢而動、順勢而上,把直播“帶貨”用好,實現由“一時賣”到“長久賣”。

與時俱進,強化互聯網思維。當前,網上購物已經深入人心,網上選貨、一鍵下單、電子支付、快遞送達,成為大眾消費的常態,每年各大電商平臺的購物節促銷活動動輒上千億的銷售額就是最好的說明。同時,在疫情防控期間,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大顯身手,網上購物、遠程辦公、在線教學等基於互聯網科技的新業態、新模式為解決群眾現實需求提供了方案,既助力了疫情防控工作,也滿足了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又催生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所以,各地要深化互聯網思維,用好“+”號,打造“互聯網+電商+產品”,大力培育龍頭電商、農村電商,把產品擺到網上貨架,讓產品“上網”。還要用好官方網站、宣傳公眾號、媒體宣傳矩陣等互聯網平臺媒介,以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推薦地方特色農副產品。加強和電商企業對接,通過開通地方特色產品銷售區、參加平臺銷售促銷活動等方式,把地方特色農產品推介到消費者面前,讓產品上網上線、出村出廠。

多方保障,實現規範化運作。直播“帶貨”後續還是要交給市場來運作。為此,各地要加強人、財、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進直播銷售發展。要加強相關人才培養,各地要做好對扶貧幹部、合作社負責人、相關企業負責人、電商負責人的培訓,進一步端正對直播促銷的認識、提高直播銷售的水平,把電商扶貧做實做好。要加強相關政策支持,相關議事機制、政策文件等要及時建立健全,做好有章可循、有規可依;要加強平臺建設,完善融媒體中心建設,有條件的可以建立地方電商產業園,成立相應的行業協會,規範電商直播促銷活動。

注重營銷,提升市場知名度。好產品沒有大市場就不能形成好產業。這次幹部直播“帶貨”就是一次很好的營銷嘗試。各地因其區域氣候、土壤、氣溫等方面的差異,形成了地方的特色農產品。如果長期規範化運作,就會有市場影響力,比如:周至獼猴桃、臨潼石榴、洛川蘋果、韓城花椒等地域特色鮮明的農產品。各地,尤其是貧困地區,要注重品牌意識,打造屬於地方特色的“拳頭產品”。可以通過規模化發展,引進有實力的企業對農產品深加工,面向市場推出綠色、環保、純天然、無公害產品;也可以結合產品特性加強市場調研,面向消費者提供有硬需求的產品;還可以結合歷史傳說、名人典故、軼事趣聞、風俗習慣等深挖產品背後的文化基因,以產品的“文化厚度”增強市場的知名度。

提升品質,贏得顧客回頭率。各地要強化誠信經營的理念。要堅持有什麼說什麼、有什麼賣什麼,不在產品宣傳中通過新噱頭、新概念欺騙消費者。各地要加強對特色農產品品質的把關,要出動質量監督、市場監管、衛生防疫等部門做好對產品質量的抽查,對不符合相關標準的產品,及時處置。要加強對群眾的技術培訓力度,結合脫貧攻堅工作,組織群眾參加種養殖培訓,使其掌握科學養植技術。同時,農業部門要下派技術員,科學教種田,加強對耕種養植各環節的指導,做到綠色種植、綠色管護。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大相關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優環節、強服務、解難題,多措並舉促進項目落地投產,為提高產品品質、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打下堅實基礎,以過硬品質,贏得消費者的好評。

上下聯動,打通配套產業鏈。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必須要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形成產品、研發、加工、銷售、運輸各要素齊全的相關配套企業。在源頭方面,各地要加強產品示範基地、合作社、產業大戶的培育力度,通過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走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道路,為生產線提供有質量保障的原料。在研發方面,要加大政策支持,對企業研發予以獎補,政府牽頭促進企業和相關高校的“產學研”合作,提高研發水平。在加工方面,各地要鼓勵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對設備、生產線進行升級,同時根據企業需求加強人才引進,開展技能工人招聘,解決企業用工需求。在銷售運輸方面,加強通信、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做好消費扶貧工作,加強產品對外推介等助力特色農產品打開市場;加強冷庫建設,做好物流保暢工作,解決特色農產品存儲運輸問題。打通“產學研銷”鏈條,形成一體化發展大格局。

促進特色農產品銷售,幹部直播“帶貨”開了一個好頭,後面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各地要注重品牌意識,用好“互聯網+”,打好政策的“組合拳”,真正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產品,讓產品賣得更遠、把市場做得更大,更好地助力群眾致富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