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追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斷舍離”的生活值得一試

國慶幹什麼呢?是出去旅遊,還是回家團聚,亦或者是看幾部自己曾經想看但是因為沒有時間而錯過的好劇呢?

我選擇最後一項,追劇!不用曬太陽,不用人擠人,不用到處跑,不用趕聚會趕相親,自己一個人宅在自己的房間裡,吃著零食追著劇,這樣的國慶別提多愜意了。

抱著這樣的想法,我用半天的時間追完了日本短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這部日劇共有6集,一集30分鐘左右,主要講述了具有偏執整理慾望的麻衣的“斷舍離”生活。

國慶追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斷舍離”的生活值得一試

《我的家裡空無一物》劇照

何為“斷舍離”,“斷舍離”最早出現是在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創作的家庭生活類著作中。

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

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簡單的說,就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適、令人不舒適”的東西統統斷絕、捨棄,並切斷對它們的眷戀。

主人公麻衣的蛻變之旅

《我的家裡空無一物》的主人公麻衣並不是一開始就這樣“斷舍離”式的生活,相反,早先她的生活環境是極其雜亂的。

麻衣從小一直和媽媽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婆是囤積狂魔,受其影響,家裡到處都是堆滿的雜物,連吃飯都沒足夠的地方放碗,一不小心就是雜物堆的坍塌。麻衣寫作業時會找不到書包,找不到可以用的筆,每次有客人來都要費盡心思把雜物藏起來。這樣的生活大家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

直到麻衣第一次失戀想要自殺時,她突然想象到等她自殺後警察進入她的房間,那是多麼令人羞愧啊,之後她便開始收拾房間,並且在這條路上無法自拔。最終,她的房子變得空空蕩蕩,只保留生活必需的物品並將它們整齊的放置在櫃子裡。

這部劇的結尾是這部劇的點睛之筆。捨棄物品容易,即使扔錯了道個歉就可以了,但是對於人的捨棄又要怎麼做呢?即使是扔東西“變態”麻衣,在和媽媽一起收拾外婆遺物時也是溫柔的,收拾遺物的同時也是與逝去人最親密的接觸,需要慢慢的整理,既是物品的整理也是心靈的整理。

其實一個人成熟的過程,就是一種廣泛的“斷舍離”過程

劇中的麻衣從“垃圾堆”似的家庭環境到“空無一物”的家庭環境,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是家人的溫柔對待,也是麻衣的成長成熟的過程,只是這個變化比一般正常人極端,但歸根結底這樣的變化是好的。

回到我們自己的生活,其實不知不覺中我們也是這樣改變的。

從小我們接受教育,每天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接觸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我們的眼界、思維、人際圈越來越廣,這樣的變化會在一定的年齡達到一個頂峰。

然後我們會成家,每天忙於工作、忙於家庭,你會發現你的時間不夠用了,所有的時間都給了工作和家庭。你沒有更多的精力去擴大你的圈子,不管是知識圈還是人脈圈,你的圈子會漸漸固化,或者會往一個小的方向前進。比如你會更專注與某一個學科的某一個細小的分支,或者是認識更多某一個行業的人群。

因為時間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只能用每天的24小時做最重要的事,然後你會將不重要的人和事情忽略。比如某個知道名字的人,比如某件事不關己的事。你只會關心家人過得好不好,工作有沒有完成,少數幾個好哥麼,好閨蜜過得怎麼樣,僅此而已。

其實,這也是一種廣泛的“斷舍離”過程,是隨著成長自然而然發生的,不同於《我的家裡空無一物》那麼刻意的在生活的細節上去做,但不可否認,普通人的生活也是一種更廣泛的“斷舍離”的過程,切斷不必要的人際交往,不再主動接觸陌生人,捨棄應酬的時間、非必要的交際時間,離開那些浪費時間的行為,浪費金錢的活動去更多的關注家人、工作。

“斷舍離”的個人生活,其實是一種自我約束

看完《我的家裡空無一物》,麻衣其實也是一個物慾十分強烈的人,看到喜歡的東西也會很想買,但她卻能夠剋制自己的慾望。

我在看這部劇之前,並沒有什麼“斷舍離”的概念,但最近我的經歷卻讓我在看完之後深刻理解了它的含義。

我今年26歲,3月份辭職備考公務員,8月份開始寫作,到現在都沒有收入,靠著之前上班積累的一點微薄積蓄勉強支撐。所以這段時間除了必須的花費我都盡力不花錢,在這個過程中,有幾件事讓我明白了“斷舍離”其實也挺好的。

首先是“斷”,“斷”指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換季的時候,大家都會買新衣服,並不是衣服不夠穿,只是因為它們不是今年的新款,所以每年換季的時候,我也會買一部分衣服,但今年我沒有買,起初是為了省錢,但是當我真的什麼都沒買,我發現其實也沒有什麼。

我有足夠的衣服穿,穿出去和路上的人一比,也沒有什麼不同,都是衣服,都是那些款式,加上一些亂七八糟的商標、圖案。每個人的衣櫃都可以很簡單,特別是男人,每個季節的衣服備個三四套完全就夠用了,多餘的除了滿足個人的慾望有時候甚至只能在櫃子裡積灰,而且還要佔用一定的空間。

再者是“舍”,“舍”指捨棄家裡不需要的物品。因為6月份的時候我要搬家,考慮到東西多了不方便搬運,我就想著怎麼樣才能更輕鬆。於是我扔了兩雙平時都不怎麼穿的舊鞋,寄了兩箱東西回老家。這些東西很多都是比較巧妙的小東西,幫助節省空間,方便生活的,偶爾能用到,但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把它們寄回家給父母用既能減少搬家的行李,也能不浪費。

生活中也許大家也有很多這樣的東西,因為看到某個廣告或者某個博主的小視頻覺得這些小東西很好用,但是真的買回來後卻發現沒用過幾次就扔在一邊了。這樣的東西其實在買之前就要考慮好,是不是應該“斷”掉它,仔細考慮買回來後發現和實際情況不一樣,那麼就可以“舍”掉它。

最後也是我感受最深的“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因為備考,為了集中注意力,我對手機上的軟件進行了一次大清理,刪除了微博、qq,刪除了所有遊戲、視頻軟件、購物軟件,只保留了每天必須使用的少數軟件。

這樣的處理讓我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大幅減少。剛開始肯定會不習慣,會想玩遊戲、玩手機,但漸漸的我發現其實這樣也挺好,你會有更多的時間做其他的事,不用再關注那些和你八槓子打不著的明星又怎麼樣了,不用再看那些沒有營養的視頻天天賣萌搞怪,不用再因為某局遊戲輸了生氣懊惱。活的更舒服、更自由。

這次追完《我的家裡空無一物》,加上最近的親身經歷,我更加認可了“斷舍離”的生活態度。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太多外在的東西吸引著你,他們或美麗、或實用、或價廉,但是都不是你必須買下的理由。

每次都問問自己,看看身邊,把那些不必需、不舒適、不合適的東西統統拋棄吧,不管它是物、是人、還是事。

“斷舍離”之下,成長成熟為更美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