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拖了甘肃的后腿?

近期各地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经济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甘肃也在前几天公布了全省的经济数据,但是相比于一季度7.9%的增速,上半年甘肃的“实际增速”跑输了大盘,落后于全国的6.3%,到底是谁拖了甘肃的后腿?

谁拖了甘肃的后腿?


先来看看甘肃的具体数据。2019年上半年,甘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771.8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加快1.0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3.8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251.3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2276.7亿元,增长6.5%。从数据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速较低,拖累了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更是远远低于宁夏。

这点从省会兰州的经济数据就可以看出端倪,2019年1-5月,兰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9%,比去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比1-4月回落4.9个百分点。而这也直接导致甘肃省2019年上半年GDP增速出现回落,仅为6%,不仅低于全国的6.3%,与贵州9%的增速也差距颇大。


谁拖了甘肃的后腿?


一曲“冰与火之歌”在一季度奏响!占全省经济体量三分之一的兰州,作为全省的领头羊,自身的结构除了问题,也拖了甘肃的后退。

01 谁在拖甘肃的后腿?

“好于预期”,这是兰州市统计局对全市经济表现经常出现的评语。毕竟,在今年兰州的GDP有可能迈上3000亿台阶,实现较快增长。一季度兰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3.43亿元,同比增长7.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32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219.7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366.4亿元,增长7.6%。再看看兰州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3:37.02:61.75;从中可以看出,兰州的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作为省会城市,仅仅只依靠服务业,这对全省经济存在巨大的隐患。

这几年,兰州工业投资和工业产值被银川超越,及其背后对兰州长期发展带来的影响,凡是工业界、经济界人士无不忧虑重重。今年的经济数据表明去年以来兰州加大招商引资,大项目落地的效应正逐步释放,是否更近一步还需要观察。因为工业增长,更深一层考量,其实是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这几年,兰州经济发展主要动力在哪?总的说,近十年,兰州经济的动力来源,主要是中低端服务业和房地产。工业虽然在增长,但是所占比例逐年缩小。


谁拖了甘肃的后腿?



近日兰州开始补工业的短板。前几日兰州市委十三届十一次会议提出:围绕传统产业抓培育,围绕“三区”发展抓引领,围绕产业项目抓招商,全力以赴重振“兰州制造”。全力以赴重振兰州制造,这是近二十年后,兰州重新拥抱制造业的号角,大吹政策暖风,各种媒体舆论宣传,“兰州制造”有望再获新生?

工业,作为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兰州还需要下大力气。好在1-5月兰州工业投资由负转正,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8.03%,这是兰州工业投资连续下降25个月来首次正增长。如何保持这种高速增长,也是兰州缩小与其它城市差距的必然途径。

02 工业,还是工业?


2017年是甘肃经济的黑暗时刻,而这两年,是甘肃开始从低谷爬坡补短板,总体的经济形势向好,进入2019年,甘肃经济更是进入另一番景象,增速开始在超过全国增速,开始不断向好。

一季度全国6.4%的增长率,让不少经济学家都加强了对2019年的乐观研判。各省自我评价也大多为:“开局良好”“稳中有进”“实现开门红”——甘肃7.9%的增长率,不仅高于于全国1.5个百分点,还一扫阴霾,开始展现甘肃的发展潜力。


谁拖了甘肃的后腿?


工业是拖累甘肃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能源工业、资源和装备制造。环保持续发力,对多个地市的工业影响也开始显现。2019年1-5月,天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9%,远低于年度目标。

此外,武威和白银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受环保和诸多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武威1-5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其中,支柱产业增速全面回落,工业增速乏力。在生态保护的压力下,部分项目及企业停工停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甚至对民间投资信心造成影响。

03 工业强省,道阻且长

不过,无论是生态治理,还是因安全生产引发的安全治理,均非经济内生动力问题。相信各方面合规之后,甘肃经济将会更健康,也可以走的更远——毕竟发展经济,最终目的是人们更好的生活。

甘肃经济未来发展,同样拥有不少利好消息。

首先是非公有制企业,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6.9个百分点。

其次基础设施补短板,投资增速良好,上半年,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7%,增速比1—5月加快3.7个百分点。

同时,就区域来看,陇南、张掖、嘉峪关均表现不错。随着能源和资源型企业恢复以及减税政策利好影响,全省工业有望逐步回升。近年来,甘肃受工业投资持续低迷、项目储备不足、新增动能有限影响,进入一个增速逐年放缓的通道。从长远发展看,甘肃工业“仍需在调优结构上久久为功”,尤其是需要重点行业重点突破。

同时,甘肃工业需要制定更长远的制造业规划和政策,同时也需要集中力量,重点扶持。亦要加快培育、巩固现有品牌,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优势,这是未来“甘肃制造”必须要走且非常紧迫的一步。

甘肃发展更是一盘大棋和一个系统工程,是更高层面的统筹,需要请高参,定战略,谋产业,部分地市真的需要放下房地产依赖了。对甘肃各级政府而言,做好招商引资,必须注重精准发力,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商”和“资”主动流入,为甘肃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