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避祸首选日本,革命党带动日本经济

二次革命失败后,大量的革命党为了躲避袁世凯的通缉,纷纷躲到了海外。其中,多数人去了日本。陈其美、孙中山,陈炯明、黄兴、汪精卫等等。并且孙中山住的地方,还是日本黑龙会首领头山满安排的。

有趣的现象,似乎晚清到民国的革命党们,都跟日本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戊戌变法的梁启超、康有为,民国的孙中山、黄兴等。这些人在国内一旦遇到生死攸关的祸端,都能通过日本大使馆的牵线,远赴重洋到日本寻到喘息的机会,保证日后东山再起。孙中山的中山二字还是日本人给起的,直到现在孙中山都比孙文叫得响。

孙中山避祸首选日本,革命党带动日本经济

奇了怪了,日本咋那么喜欢中国人呢?难道唐朝时期的大恩大德人家记到民国?

话说,大英帝国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大日本帝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英国人要门户开放,日本人不但要门户开放,还要整个东三省。不但要整个东三省,还要通过东三省占领全中国。对中国国土侵略最恶劣的,俄罗斯和日本并列第一,且甩出第二名最少两个香港。

比如,那个收留孙中山的头山满。头山满此人无派无党,但却是个坚定的侵略主义者。其手底下的黑龙会、玄洋社,长期从事侵略、间谍、暴动、暗杀等任务。算是日本政府侵华、侵朝的大功臣。民国时期,假如你在大马路上看到几个穿着木屐,长发飘飘,脑门没毛的浪人镇压华人集会,不用猜,一准是黑龙会派来的妖精。

孙中山避祸首选日本,革命党带动日本经济

头山满

不言而喻,头山满和革命党的分外友好,必然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这两者的关系类似康熙王朝里假冒朱三太子的杨起隆和平西王吴三桂。杨起隆需要借助三藩和清廷的不和挑起内乱,帮助自己反清复明。吴三桂则对杨起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拒绝、不报官、明面不合作,背地眉来眼去。假如康熙不撤三藩最好,一旦武力裁撤,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革命党出逃日本,并受到日方侵略势力保护也一样。

十九世纪末的日本,历来盛产革命党、黑社会,大大小小的革命社团数不胜数。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1、日本允许公开结社。直到现在,三口组仍是日本的合法团体。而清朝时期的中国,文人结社是死罪。对于小团体,中国的专制政府们一概态度为,结社就是有想法,有想法就是造反。

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老话说,水至清则无鱼。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对外的角色,还算金玉其外。洋人们低三下四在清廷规定的地方做生意,边挣钱边看脸色。该给的关税一分不少,不该给的孝敬也一次不落。李巡抚、王巡抚,小弟这厢有礼了。等到英国人一顿狂轰乱炸,表层的金玉被烧着了,一地的烂鸡毛借着西风扬得到处都是。

老外们擦擦眼睛,端详半天。呀!原来那小子又瘸又聋又小,快,扒他衣服。什么李巡抚、王巡抚、就照五百块钱削他了。

孙中山避祸首选日本,革命党带动日本经济

鸦片以前,清朝虽时有发生区域暴动,但面积不大,实力不强,破坏力也一般。社会风气,大致保持在大多数人对清政府忠贞不二的阶段。鸦片以后,特别在甲午以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崩溃。社会舆论哗然。知识分子对清政府的态度从零星的不满意,上升到了全中国骂娘的地步。作为知识分子主流的士大夫群体,集会、结社、游行,主张西学为体、西学为用。天下彻底大乱,代表各自意见、思想的革命党层出不穷。

慈禧为首的守旧派主张谁打满人的主意灭谁,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孙中山倾向驱除鞑虏,中国共和。袁世凯这种官僚派则躲在一处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审时度势,哪边风大往哪边靠。

市场局势摇摆不定,以前光跟清政府打交道就行,市场反应良好。现在鬼知道哪片云彩有雨。如果帮清朝,万一未来革命党胜了,日后人家公报私仇有损本国利益。如果帮袁世凯,但国民党那头也发展不错,值得做些风险投资。

于是,在市场前景不明朗的前提下,日本对中国的各色组织,秉持看热闹不嫌事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谁都不拒绝、谁都不得罪的两面派渣男调性,以包容、中立的开放姿态,向那些失败落跑的革命者张开怀抱,热烈欢迎。

那什么清政府你想要梁启超,抱歉,先拿点诚意。那什么,袁世凯,你想要我们驱逐革命党,行呀,二十一条您先瞅瞅。好谈,好谈,都好谈。都是朋友,孙桑,您先住着,有事儿您说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