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清理“僵尸企业”沙坪坝等五地吊销逾3000企业营业执照

连续两个年度未依法报送年度报告,经现场检查在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无正当理由长期未从事经营活动的“僵尸企业”,将面临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沙坪坝、万州、巴南、渝中、奉节五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日前相继发布行政处罚公告,共计3385家企业营业执照将被吊销。

沙坪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4月3日发布的行政处罚听证公告称,重庆品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707户企业2017、2018年度连续两个年度未依法报送年度报告、经现场检查在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符合企业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未开业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的认定标准,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三十六条、《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现拟吊销上述企业营业执照。

此前,以同样的理由,万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称,拟吊销重庆市博诚汽车驾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656户企业的营业执照;巴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告称,拟吊销重庆市姣河广告有限公司等521户企业的营业执照;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告称,拟吊销重庆琳之商贸有限公司等1233户企业的营业执照;奉节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告称,拟吊销重庆柒杰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268户企业的营业执照。

据记者了解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僵尸企业”,指的是连续两个年度未依法报送年度报告,无正当理由长期未从事经营活动,经现场检查在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的企业。这类处于失联状态的企业有什么害处、为什么必须清理呢?

重庆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士表示,“僵尸企业”首先是浪费资源,最主要的是名称资源。几乎每个行业都有为数众多的投资者,而名称资源是有限的。这跟商标的名称资源有点相似,很多企业多次注册商标没有成功,原因是名称资源已被占用。其次是数据失真、会影响政府决策。为数众多的“僵尸企业”,有的是因为地方出于政绩考虑、动员申领营业执照的。这类企业从获得执照后就没有经营过,但却成了某些地方企业数量的“门面”,这对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是不利的,可能影响政府决策。第三,“僵尸企业”的存在,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有负面影响,如果一个地方经营异常的企业数量过多,无论对于投资环境营造还是地方社会信用都有害无益。

上游新闻记者 陈富勇/文 封图采自网络侵删

上游新闻报料热线、渠道:966966、上游新闻APP报料。新鲜事、感人事、不平事,欢迎告诉上游新闻。新闻线索一经采用,酌情奖励。

密集清理“僵尸企业”沙坪坝等五地吊销逾3000企业营业执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