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世魯公手書第一墨跡《祭侄文稿》欣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顏真卿侄季明與其父杲卿於至德元年(756年)間殉安史之亂後,顏真卿於乾元年(785年)祭侄靈前,在極度悲憤中寫下此稿。

這件作品本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由於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桀之處增多,時有塗抹,但正因為如此,此幅字寫得凝重峻澀而又神采飛動,筆勢圓潤雄奇,姿態橫生,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通篇波瀾起伏,時而沉鬱痛楚,聲淚俱下;時而低迴掩抑,痛徹心肝,堪稱動人心魄的悲憤之作。元代張敬晏題跋雲:"以為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於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於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元鮮于樞在《書跋》中稱:"唐太師魯公顏真卿書《祭侄季明文稿》,天下第二行書。"此評為歷代書家公認。原跡現藏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

請橫屏欣賞~~~

存世魯公手書第一墨跡《祭侄文稿》欣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從父”塗去)。叔銀青光祿(脫“大”字)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陽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曰。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方憑積善”塗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圖逆賊開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制”塗去,改“被脅”再塗去)。常山作郡。餘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恐”塗去)。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兇威大蹙。(“賊臣擁眾不救”塗去)。賊臣不(“擁”塗去)救。孤城圍逼。父(“擒”塗去)。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乎哀哉。吾承天澤。移牧河關。(“河東近”塗去)。泉明(“爾之”塗去)比者。再陷常山。(“提”塗去)。攜爾首櫬。及茲同還。(“亦自常山”塗去)。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塗去二字不辨)。卜(再塗去一字不可辨)。爾幽宅。(“撫”塗去)。魂而有知。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


局部:


存世魯公手書第一墨跡《祭侄文稿》欣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存世魯公手書第一墨跡《祭侄文稿》欣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存世魯公手書第一墨跡《祭侄文稿》欣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存世魯公手書第一墨跡《祭侄文稿》欣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存世魯公手書第一墨跡《祭侄文稿》欣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存世魯公手書第一墨跡《祭侄文稿》欣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存世魯公手書第一墨跡《祭侄文稿》欣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存世魯公手書第一墨跡《祭侄文稿》欣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存世魯公手書第一墨跡《祭侄文稿》欣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存世魯公手書第一墨跡《祭侄文稿》欣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存世魯公手書第一墨跡《祭侄文稿》欣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存世魯公手書第一墨跡《祭侄文稿》欣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祭侄文稿》流傳有緒,據元張晏跋:當時宣和嘗收,後為庸工剪去印記,元代時於“歲”字旁猶有天水圓印痕跡。元初在鮮于樞手並有跋。明時在吳廷家,後輾轉入清內府。內中鈐有“趙子昂氏”、“鮮于樞伯機父”、“張晏私印”、“句曲外史”、“石渠寶笈”、“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鑑藏印。前隔水有題識;幅後有張晏、鮮于樞、王頊齡、徐乾學等跋。又有周密、屠約、僧德一、王圖炳等觀款。著錄於《宣和書譜》、《清河書畫舫》等。刻入宋《博古堂》、《忠義堂》等帖。明《停雲館》、《戲鴻堂》、《玉煙堂》等叢帖亦有刻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