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的付出,讨好型人格难以享受爱情

张爱玲说:“爱上一个人,心会一直低,低到泥土里,在土里开出花朵来,如此卑微却又如此欣喜。”

爱情会让人盲目、迷失,但真正的爱,不应该是卑微到骨子里的付出,也不是孤注一掷的痴缠。

它应是两个人的彼此尊重,互相成就,共同付出。

但许多讨好型人格,却常常自觉不自觉的把恋爱谈成了偏爱。

偏爱会变成一种习惯,当所有的付出都变成了理所当然,当全身心的依赖被对方当作一种负担,那么天平终将无法平衡,关系也难得长久。


卑微的付出,讨好型人格难以享受爱情

图自网络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总是卑微付出的一方,又如何享受爱情的甜味。

01 过分迁就与依赖,初初着迷,最后窒息

知乎上有个网友分享了和讨好型人格女孩谈恋爱的感受。

女朋友非常温柔体贴,为了爱情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爱好,遇到分歧从来迁就男友,对要求也很少拒绝。

这样善解人意的女朋友,想必是许多男人梦寐以求的对象。

网友却说,这样的迁就,初初让人着迷,最后让人窒息。

因为爱的投入,女友把他当作了生活的中心,可以因为他的一句肯定开心很久,也会因为他的一句批评难过半天。

最开始的时候,他觉得自己遇到了世界上最对的人,发誓要对她好一辈子。

但是在享受对方付出和依赖的新鲜感过去后,他逐渐感觉到这段关系的沉重,仿佛身上套上了枷锁。

到后来,女友的依赖甚至有点病态,网友分享说,一次晚上下楼买烟十分钟的过程,女朋友从头到尾打了七八个电话问什么时候回来。

时不时的查看手机社交信息,对和普通异性的往来也紧张兮兮,疑神疑鬼,甚至要写下承诺书保证不会离开。

当两人的相处没有了适当的距离,当一方的自留地被全面入侵,缝隙就在不知不觉中出现。

随着女友的痴缠愈演愈烈,他觉得爱情的甜味越来越淡,这段情感的天平也越发倾斜。

女朋友还在一如既往的付出,越发依赖,他却觉得身上的禁锢日渐沉重,开始想要逃离。

最终爆发突如其来,经历了一系列萋萋怨怨的离合后,两个人身心疲惫,爱情还是走向了破碎。

窃以为,爱是可以付出和牺牲,但爱上一个人,不要放弃自尊和底线,把所有的一切过错,都归结到自己身上。

人人生而平等,在感情中更是如此,只有平等才能建立舒适而自然的交往模式。

无底线的迁就,以为在为爱牺牲,却亲手埋葬了爱情。

02 讨好型人格,压抑自己很不快乐

其实讨好型人格在社会中并不少见。

有一期《奇葩说》,蒋方舟大胆直白的分享了自己的”讨好型人格”特质。

活了28年,才发现没有一个可以毫无顾忌暴露自己最真实一面的朋友。

害怕跟任何人产生冲突与矛盾,无论是在生活、工作还是爱情里,都始终扮演着讨好他人的角色,尽量去迎合别人的观点,不敢也不会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不会跟对方争吵,害怕起冲突,害怕让别人觉得不高兴。

男朋友在电话里指责自己,可以不停的道歉两个小时,还让男朋友觉得不满意,继续来电轰炸。

面对密密麻麻的来电显示,却连句“不要再给我打电话了,在这样我会生气的”这样的狠话也不敢说。

卑微的付出,讨好型人格难以享受爱情

图自网络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像蒋方舟一样深陷在“讨好型人格”里不能自拔。

在工作中,不好意思拒绝同事帮忙的请求,哪怕自己有一堆的事情未做,对上司的无理要求也不敢提出异议,因为害怕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感情里,始终做“善解人意”的那个,一切以对方为主,放下身段迎合讨好,为了维系爱情哪怕有委屈和不满也吞进肚子里。

在人际往来中,把别人的需求放在首位,不求回报,即使对方提出为难的请求,也不懂拒绝,更不敢与人发生冲突。

总结来看,太过在意别人的感受,习惯性以他们的评价来定义自己,忽视甚至刻意压抑自己的内心,这就是讨好型人格。

03 讨好型人格的背后是对爱的渴求

张靓颖最终还是和冯轲离婚了,这段感情一直争议不断。

在2015年的那场演唱会上,张靓颖的公然“求婚”,冯轲的姗姗来迟和敷衍了事,已经让大家看到了这段感情里张靓颖的屈从和卑微。

作为一个父母离异,成长在生活拮据的单亲家庭女孩,张靓颖的骨子里,是极度缺乏安全感和渴望爱的。

因为渴望爱,她对这份爱情格外执着和珍惜,把生活和工作完全交由冯轲主导和控制,哪怕和母亲闹得不可开交,卑微到当众对冯轲当众求婚得不到回应,也依然无悔无故。

在这段感情里,她很明显的成为了一个讨好者。


卑微的付出,讨好型人格难以享受爱情

图自网络

网上有人分析过讨好型人格的成因。

有的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在成长经历中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或认同。

处于这样的家庭,小孩经常会感到自己是个累赘,如果自己不存在,父母会过得更好。为了让自己显得“有用”,他们特别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把他人的感受放在自己前面,变得特别敏感。

有的则是因为自身价值缺失衍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为了迎合主流,错误的认为“讨好”才是正确的情侣相处之道,所以他们在爱情里患得患失,希望通过一味付出来“拴住”伴侣。

一方面因为牺牲了太多,一旦得不到对方回应,或者回应的程度不到预期,他们就会觉得伴侣不爱他们,容易情绪失控。

另一方面,讨好型人格一味的付出让伴侣背上严重的心理包袱,且一味迎合没有自己的主见,长期相处容易乏味,反而加速了爱情的枯萎。

归根结底,讨好型人格对于别人的爱与关注有着超乎寻常的渴望,心里仿佛有一个无底洞,只有不断从外部寻求认可和赞赏来填充它,才不会感到空虚。

讨好型人格因为过于压抑自己,往往会很不快乐,虽然害怕失败和拒绝,却很容易遭受挫折。

他们渴望爱与被爱,又害怕失去,以至于交往中进退失据,既没有让自己得到快乐,又容易被对方嫌弃。

《家有喜事》里的大嫂吴君如,为了家庭甘做黄脸婆任劳任怨,老公却百般嫌弃还在外面包小三,最后离家出走,过上自己的生活,反而焕发魅力重拾了与老公的爱情。

所以说,爱可以是一个人无怨无悔的付出,但真正美好的爱情,一定是互相滋养的成长。

不管是爱情还是生活,活出自己的模样,才是对的。


卑微的付出,讨好型人格难以享受爱情

图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