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俗事】之二十八《分肉》

小时候农村生活都比较困难,平时家里吃顿那简直就是破天荒,反正在我的记忆是没有的。虽然那时家家户户都养猪,那可不是为自已享口福。家里日用开销,全靠养猪有点收益。所以我们最盼望的就是三个节日。四月十五的四月庙,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和过年的春节。因为到了这三个节日,生产队就会杀猪给社员分肉。选择这三个节,还是十分有讲究的。一年十二个月,每四个月一次比较均衡。过完一个节,就掰着手指算这一个节日。即有等待的痛苦煎熬,也快乐的憧憬和期待。

一般而言,四月庙和中秋节肉分的比较少,也就杀一两头猪。三十多户一百五六十口人,每人能分一两斤一个家十多斤。现在想来也不少了,。持别去年以来猪肉飞涨,一斤三十多块。一次买个二三斤就够奢侈了。不过现在肉吃的终究是比过去多了。生活再困难也不会三四月才吃一次肉。当然了,最令大伙期待的还是过年,肉分的多,能敞开肚皮吃,想想就过瘾。七八头猪,每人分十多斤,人口多的能分上半个猪。

猪都是生产队自已养的。每个队都建两三个大猪圈,老有二三十头存栏。都是土生土长的柴猪,生长期长,两年多才出栏。不像现在的速生猪,用饲料和激素催着,几个月就上市。对于食物来说,但凡生长期长的都是精品,吃起来口感份外好吃。拿水稻来说,北方的优于南方,单季优于多季。玉米春播的比夏播的好很多。具体到猪肉上,自然也不例外。大家都说现在的肉不如原来好吃,有的人说是现在吃的多了,味觉疲劳。也不能说完全不对,主要还是生猪饲养方式变了。不然为什么许多有钱人,对散养的原生太猪,趋之若鹜哪。

杀猪是一门技术活,一般还真干不了。简单说就是四个字“稳、准、狠、壮”。稳,手要稳,不能忧犹豫豫。准,眼头要准,对猪结构门清。狠,心要狠,下不去手不行。壮,身体要壮,杀猪是个力气活,体格弱盯不下来。我们村有两个杀猪的,给生产队杀猪不要钱,当然也不会白干。报酬是一个猪耳,一个猪心,一个猪肝,一卦大肠,两个猪瓜。说起来不算多,可我们村七个生产队,一圈下来收获颇丰。所以他们家猪肉香味,比别人家飘的时间要长的多。把我眼馋的不行,我要是会杀猪有多好。

说实话,杀猪的场面很血腥,但出于好奇心里,观看的人仍是乐此不疲。七八只猪用麻绳捆着,在地上不停嘶叫。随着屠夫一声招呼,几个人将猪搭在案板上,杀猪人用左手搬住猪下颚,露出脖颈,右手快如闪电一刀直没刀柄。随着猪的哀鸣,顿时一股鲜血从猪的胸腔中喷薄而出。到不了半分钟,猪就会仃止挣扎毙命。据说这一刀就吃功夫,深了不行、淺了不行,靠上不行,靠下也不行。只有恰到好处,杀出来的猪肉还漂亮,不会发生血放不净而出现的肉皮斑点和红紫现象。

接下来杀猪师傅将一条猪切一个小口剥离猪皮,用一根一米多长铁掍伸进去,各个方向进行搅动后,用嘴在切口处向猪体内吹气。这个过程有的长,肺活量小的可干不了。等到将猪吹的四腿叉开,像大皮球是的用绳扎紧,防止跑气。

然后几个人将猪放到一口早己加满水烧热的超大号铁锅里,不断扭转猪的身体,确保全部浸透。用一个的卷刀,将猪毛刮净。冲洗干净用铁钩将猪倒挂起来。砍掉猪、开膛破肚、摘除内脏一气呵成。最后劈成两扇放在案板上,刀走龙蛇,不一会骨肉分离,内按条骨分块放置有序。这道工序是我最爰看的,看着他们神情自若,运刀自如的那个潇洒劲儿,令我好羡慕。后来上学有一篇课文叫《庖丁解牛》,我想杀猪的对猪的骨骼和经络,也一定很有研究。

最后自然是分肉了。一般要分三轮,先是肉,二是骨头,三是下水,重头戏自然是分肉了。各家出名代表,拿着盆、筐或着口袋容器排队。会计按拿看算盘、账本啪啦啪啦的算,将斤教告诉过秤的,旁边还有两个人负责切肉添秤。在这几个人当中,最难的是添秤的。农村人,特别是老娘们推不好打点。什么肥了瘦了,大了小了,高了低了,吵的人脑仁疼。现在的人与过去观念不一样。有一句成语叫“挑肥捡瘦”,可见过去的人,对肥肉是十分偏爱的。现在则不同,人们追求的健康食尚和养生,肥胖症比比皆是,流行减肥。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做为高脂肪的肥肉,自然令避之不及,吃瘦肉是当今主琉。过去则正好相反,谁都不愿意要瘦肉,即使吃不惯肥肉的,也争着抢肥肉,吃不了耗油也是好的。

有一年父母有事,是我去分的肉。也许是他们看我年龄小,好糊弄。给线分的瘦肉多,肥肉很少我当时也没在意。因为我们一家人都吃不了肥肉,瘦肉分的多反倒挺高兴。没想到妈妈一回来就火了,把我骂得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站在一边委曲的够呛。见不说不出个一二三来,背起装肉的筐找他们去了。

等了半个钟头,妈妈春风满脸地回来了。将筐往地一蹲,得意的对我说:傻儿子,看看老娘分的什么肉。我伸头往筐里一看,白花花一片。心里像吃了苦爪一样,咧着嘴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