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秧“神器”:一台顶10个劳力

抛秧“神器”:一台顶10个劳力

抛秧“神器”:一台顶10个劳力

(4月8日,长沙县横坑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礼一大早就开着抛秧机下田,开始播种秧苗。赵子玉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9日讯(通讯员 陆继华)“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春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年的收成,趁着天气好,要准备插秧了。”4月8日,长沙县横坑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礼一大早就开着抛秧机下田,开始播种秧苗了。今年,他的合作社响应政府提高粮食生产的号召,早稻种植面积达到了300多亩。

位于春华镇石塘铺村的横坑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最高时,合作社流转了村内600余亩田地种植优质水稻,还利用合作社的农机优势,外包农业设备服务近4000亩,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也有效带动了周边农业发展。

在广袤的田野中,一台白绿相间的“神器”吸引了过往行人的眼球。只见“神器”步履轻盈地穿梭于水田间,所到之处秧苗有序地“定居”在泥土里,一亩方田,瞬间播完。

“机抛秧就是成活率高、返青快、分蘖早、产量高。”陈礼介绍,使用抛秧机插田,每天可插到60亩,一台机器可顶10个劳力,这有力地节省了人力成本,提升了种田效率。除了自家合作社的插秧任务外,陈礼今年还承包邻村两个合作社的插田业务,让机器也来赚点“外快”。

丰产丰收靠科技。近年来,长沙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狠抓机械化抛秧技术项目建设,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建产以点带面的推广示范基地,推进机械化抛秧社会化服务,探索水稻工厂化育抛秧试点,加强新型抛秧机具推广和售后服务,搞好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逐步建立起了一条水稻机械化抛秧的新机制。

据介绍,今年全县已培育发展20个水稻机械化育抛秧示范主体,主要分布在休耕复耕区域、主干道两厢。陈礼的横坑农机专业合作社就属于机械化育抛秧示范主体之一,将带动周边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