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對中國經濟有多重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如果談起武漢,你第一時間會想到什麼?

我問問了身邊的朋友,大概有這幾樣。

熱乾麵、櫻花、脾氣火爆、長江大橋、辛亥革命。

這些跟經濟的直接關係都不大。

有人第一反應會是張之洞的漢陽鋼鐵廠嗎?

武漢,對中國經濟有多重要?

中國光谷,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武漢經濟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2019年,武漢GDP在全國城市排名中位列第八,相比上年提升一位,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4%。

武漢的經濟產業是有著悠久歷史底蘊並緊跟國家戰略的。

1893年,漢陽鋼鐵廠建成,張之洞的代表作之一。

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個大規模的資本主義機器生產的鋼鐵工業,而且在亞洲也是首創的最大的鋼鐵廠,日本的鋼廠建設還比這晚幾年。

漢陽鋼鐵廠有多強?其產量最高時,佔據了全國鋼鐵的96%。

換句話,當時,武漢的鋼鐵產量就幾乎等於中國的鋼鐵產量。

從此,武漢就奠定了中國製造業高地之一的位置,一直走在前沿。

從武漢市政府常務會議的內容就可發現,目前武漢的八大重點產業包括集成電路、光電子信息、汽車、新能源與新材料等都是製造業未來的發展風口產業。

尤其是,當前中國製造業產業正在經歷轉型升級和供給側改革,武漢必然是一塊重要戰場。

而在一些高科技領域,例如高端電腦芯片等武漢更是吸引了不少行業龍頭進駐。

看兩個地方,一個是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那裡是全球汽車工業密集度最高的軸線之一,武漢也有著“中國車都”之稱。

在這裡,有7家汽車整車企業、12個汽車總裝工廠、5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

據武漢汽車產業發展辦公室統計,2018年武漢市汽車產量為170萬輛,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值達4000億元,連續9年成為武漢市經濟第一大支柱產業。

如果說,這個地方停工,中國甚至全球的汽車行業都會受到影響。

另一個是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那裡被叫作“中國光谷”,匯聚了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等多個產業。

據瞭解,“中國光谷”的光電子產業的集群規模佔到全國50%,也是全國最大的中小尺寸面板研發和製造基地。

由此,武漢基本代表了我國製造業的最高水平。

實際上武漢代表了中國製造的現在,更是決定了中國經濟產業的未來。

武漢的科教實力可謂強大,武大、華科、華師、華農、中南財經政法,再加上各種科研機構,例如中科院武漢分院等都有極強的實力。

那麼,武漢的大學生規模及研究人員保證了國家科技創新的人才來源,能讓中國未來的經濟產業有接班人。


武漢“解封”對中國經濟有啥影響?


上面任何一個重頭產業的復工,對於中國整體的復工復產都是重要推力。

這意味著產業鏈上的關鍵一環補上了。

更為關鍵的可能還是交通。

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位於長江和京廣線兩條中國交通大動脈的交匯處,無疑,這就是中國交通的“金十字”。

“解封”的第一天,接近300趟火車從武漢各區開往中國各地,200多班航班將在天河機場進出港,這些覆蓋了中國50多個通航點。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說,從交通航運方面來看,中國絕大多數大城市都在以武漢為中心,半徑1000公里的圓圈內,武漢的“解封”有助於我國交通網絡恢復正常,串聯起來中部與其他地區,恢復中國已經形成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社會生產貢獻力量。

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之前發佈過一份報告稱,武漢中小尺寸顯示面板產出規模達全國第一,是全國最大的新型顯示產業基地,但武漢“封城”帶來人員復工難度增大,物料進出受阻,對面板和整個手機產業鏈產生影響。

現在,類似這樣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告訴我,武漢“解封”會給城市商貿注入大量活力,人員交往、物流運輸等交通樞紐的功能將出現顯著改善,能直接助力中國中部地區乃至全國的復工復產。

“比如武漢天河機場,不光服務本地的客流物流,省外周邊城市的交通運轉也有一部分要通過天河機場。”


武漢的未來會是什麼樣?

進入21世紀後,武漢經濟的騰飛與一個國家戰略分不開。

2004年3月,全國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中部地區崛起,就是中部崛起戰略。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張培剛,畢業於武大經濟學系,他提出過一個“牛肚子理論”。

怎麼理解?

中國很大,上海和沿海城市是“牛鼻子”,廣大中部地區是“牛肚子”,西部城市是“牛尾巴”。

中國這頭牛要飛奔,如果只拉牛鼻子、只扯牛尾巴,讓牛肚子還墜在地上,能跑得快嗎?

所以,中部崛起是關鍵。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對於“牛肚子理論”有了新理解。

他認為,武漢是“牛肚子”的中心,是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

引領中部崛起,疫情之後,武漢還要繼續做下去。

張燕生說過,武漢是中國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中部是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重要區域,這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加快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武漢是中國製造業重鎮,在中部崛起中要勇於承擔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重任。

經濟學家巴曙松表示,武漢一直是個值得重視的城市。區域經濟增長格局在迅速出現變化,其中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以武漢為龍頭的長江中下游城市群和中部地區的增長潛力日益凸顯。

中央就做好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湖北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瞭方向,帶來了機遇。

特別是要抓住當前區域發展格局變化的機遇,以武漢為中心帶動湖北經濟高質量發展。

按照巴曙松的“城市群”理論,未來是圍繞城市群的競爭,未來新增的城市人口有望主要集中在幾個主要的城市群,特別要依託城市群核心城市。而無論從人口數量、科技水平、市場化進程、經濟水平等方面評估,武漢已經是典型的中部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樞紐城市,隨著城市群功能的不斷完善,武漢的這一帶動作用將會更為明顯。

用張燕生的一句話來收尾,“我對武漢未來還是抱有很高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