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嬰原來是父母親手喂大的

國慶假期約了三朋四友去遊覽祖國的名山大川,有兩個帶小孩的朋友給人印象深刻。

“媽媽,我的包呢?”

“媽媽,我的水杯呢?”

“媽媽,我的餐巾紙呢?”

巨嬰原來是父母親手喂大的

一路上朋友一臉虔誠地為兒子竭心盡力服務著,這個初二的小男孩個子已經超過媽媽快趕上爸爸了,可是無論父母如何辛苦爬山趕路,他都不會幫扶一下,戴著耳機大步流星往前走,一副酷酷的拒人千里的模樣,聽朋友介紹,他這個兒子是某重點中學的學霸。

還有個朋友帶著上小學的女孩,非常乖巧,一路上蹦蹦跳跳為一行人帶來不少歡樂,看到母親爬山吃力,趕緊跑去攙扶,還主動為媽媽揹包,大家直呼:暖人小棉襖。

到了吃飯的酒店,大家圍坐在一起,朋友專門為兒子點了他喜歡吃的糖醋里脊,這個菜一上來就被朋友直接擺到了兒子眼前,這個孩子沒有絲毫地客氣或謙讓,拿起筷子大快朵頤,心安理得獨享著他的特供。

巨嬰原來是父母親手喂大的

“來瓶可樂”

媽媽聽孩子說完,忙不迭找商家拿,誰知國慶遊人多可樂賣完了,新送的還沒到呢。

大家建議換瓶果汁,酸奶,豆奶,都被男孩斷然否決了,一臉的不悅,放下筷子說:“喝不到可樂,不吃飯。”

爸爸馬上站起來說“寶貝,寶貝,爸爸這就給你買去。”

大家快吃完飯時,男孩的父親大汗淋漓提著一兜子可樂凱旋而歸了,父親慈祥地看著男孩接過可樂一飲而盡,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巨嬰是寵溺孩子家長的傑作

忽然想起了自己看過的一部動漫,名字叫《巨嬰》

動畫片裡有個男孩,喊聲“媽媽”,媽媽就會給他穿衣,再喊聲“媽媽”媽媽就會過來給他餵飯,有求必應。小男孩每天就是看看電視,打打遊戲,無憂無慮。爸爸負責掙錢給他花。

誰知好景不長,爸爸出了意外去世了。這個男孩依然如故,想要什麼,就喊聲“媽媽”媽媽到後來變賣傢俱滿足他,杯水車薪,最後媽媽竟然親手掏出了自己血淋淋的腎臟交給兒子。

男孩又一次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等肚子餓了,照舊喊了聲“媽媽”媽媽躺在地上一動不動了,小男孩居然又重新鑽回到了媽媽的肚子裡做巨嬰了。

但願這鮮血淋淋的一幕不要在現實家庭上演。

巨嬰原來是父母親手喂大的

巨嬰是錯位家庭教育的產物,和家庭經濟狀況並沒有必然因果關係

父母對子女百依百順,最終會讓子女成為一個“不幸的人”

習慣了依賴父母,習慣了索取,說到底是父母溺愛的結果,一些物質不豐盈的家庭依然能養育出巨嬰來。

一項調查表明,美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為72分鐘,韓國42分鐘,法國30分鐘,而中國小學生只有12分鐘,多麼讓人汗顏啊。

家長包辦替代了一切,不讓動手勞動,不讓參與成長,小學不讓體驗生活,大學不讓自主擇校,配偶不許挑,房子不讓選,工作幫找好。當有一天面臨父母離世,工作變遷時,他就無所適從了,他就會是那個因無法適應社會被徹徹底底拋棄的中年人。

巨嬰原來是父母親手喂大的

親愛的家長,如果不想讓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巨嬰,請把孩子的內心引領出來,請捨得讓他吃苦,捨得讓他動手,捨得讓他參與家務勞動。讓孩子活的精彩,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