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66章問答:通行本與竹簡本的幾處異文辨真

本章通行本與竹簡本重合之處較多,但也有幾處錯改之字,故按照慣例仍依據竹簡本註解。

文 | 楊吉德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能為百穀下,是以能為百谷王。

問:本章的言之宗是什麼?

答:《道德經》是老子對《周易》卦的闡釋,按順序,第66章對應《周易》渙卦,是對渙卦主題的發揮,也就是說,本章的言之宗是“渙”。“渙”在《周易》中表示渙散,意為要積極推動商王朝政權的解體。(可參閱楊吉德《周易說解》)“渙”又有水盛之意,《玉篇·水部》:“渙,水盛貌。”從本章的內容看,老子是以水盛的角度來理解的。


問:古人云:“海納百川”,是否與本句同義?

答:正是。“谷”在竹簡本中寫為“浴”,溪流之意。“江”指長江;“海”指胡泊。江海都是處在最低處,溪流之水源源不斷由高處流向低處,方才形成盛大的水勢,故言江海為百谷王。

《道德經》66章問答:通行本與竹簡本的幾處異文辨真

聖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後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

問:本句是否也與《渙》卦有關聯?

答:《渙》卦爻辭:“六三渙,其躬無悔。”“躬”又有謙恭之義。由此說,利益面前,聖人總是後得,民眾才會把他推到前面;功德面前,聖人謙遜而不爭,所以民眾才會讓他來統治國家。這是與常理相悖的理論,而聖人也只現於傳說中,不是現實中存在的,這種理論的思緒只能從爻辭中引申出來。


問:“聖人”有沒有具體指向?

答:“聖人”是本章的主線,前半部分的“聖人”是一種統治理念,沿襲於傳說中的堯舜;後半部分沒有寫聖人,仍舊與統治者有關,實則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渙·象》:“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於帝,立廟。”“先王”即周文王。“享於帝,立廟”指文王在剪商前就建立了相關規格的國家禮制,吸引了眾多諸侯前來歸附。

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民弗眇也。

問:“厚”字諸本皆寫為“重”,厚、重是否同義?

答:本字《郭店楚墓竹簡》釋文為“厚”,厚和重字義有別。“重”一般理解為沉重、負累;而“厚”的字義是由上下引之深厚,有卑下之意,卻又區別於前文之“下”。“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是說聖人高居於民眾之上,但民眾並沒有卑下的感覺。


問:“眇”字諸本皆寫為“害”,“眇”又從何說起呢?

答:這個字簡本中的筆畫我認為是上寸下目,寸為小,目為見,此字與眇的字義相近,故用“眇”字代替。眇:細小;微小。而不論從哪個角度看,此字與“害”都無關聯。在民上,為統治者,對應“厚”字,表示民眾不感覺卑微;在民前,為榜樣,形象高大,對應寫“眇”,表示民眾沒有感覺自己渺小。

《道德經》66章問答:通行本與竹簡本的幾處異文辨真

天下樂進而弗詀,以其不爭也,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問:通行本寫為:“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意思是:聖人被天下百姓熱烈擁戴而不厭惡。“推”與“進”,“厭”與“詀”是不是可以互借?

答:推是由下往上施加作用力,為推舉、舉薦;進是平行或由上而下自行前往,兩個字的作用力是不同的。顯然通行本的“推”是修改而來的,因為修改者認為上古聖人實行的是禪讓和推舉制,用推舉合適,用自己進位就不是聖人所為了。其實這種修改是錯誤的。之所以說其錯誤,在於他們把主體搞錯了,前面說江海為百谷王,是由於能容納百穀之水,天下即指天下百穀。百穀由高處自行進注於低處之江海,當寫為“進”。以天下百穀喻天下諸侯,眾諸侯與西伯侯周文王並沒有高下之分,諸侯自願歸於文王及武王麾下,即為“天下樂進”。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同此意。

需要注意的是,“聖人”對應江海,主體是聖人;“天下樂進而弗詀”對應百穀流注,主體是諸侯,指諸侯樂於歸附,而不是去擁戴推舉。簡本的“聖人”句和“天下”句的主體是不同的,而通行本“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的主體是聖人,與“聖人”句的主體是相同的。

通行本的“厭”指厭惡;竹簡本的“詀”,《玉篇·言部》:“多言。”《集韻》:“言不正。”弗詀,不發表反對意見。“天下樂進而弗詀”的意思是天下諸侯樂於歸附而沒有任何反對意見。如果按照“厭”字解釋就差強人意了。


問:“以其不爭也,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種不爭之爭能作為一種謀略嗎?

答:“爭”是主觀願望和實力的兌現,“不爭”是謙下的遜讓,是為了讓歸附者沒有卑下之感。如果把它作為謀略講,就是一種奸詐、虛偽的思想,而不是老子的思想。從“百谷王”的含義講,要實現不爭而天下沒有人能與之相爭,首先要有江海的體量,這個體量是一種身份,也是一種實力;其次要有謙恭的雅量來容納各種思想的進入者;還要有眾望所歸的聲望,三者缺一不可。從實施的角度看,這不是一日之功,計謀行得了一次,行不了百次;行的了一時,行不了一生。所以以不爭實現爭的現實案例是很少的,是一種假謀略。

縱觀《道德經》,老子所有的思想都是基於創建國家政權的百年大計,千年大計,從沒有一時一地的小計謀。本章所講的前後、上下之論,是成大業者的胸襟。老子希望戰國的終結者要像周文王一樣是一個聖人,使天下諸侯爭相來朝;而不是後來出現的,以殘酷殺戮來征服列國的暴秦始皇。

《道德經》66章問答:通行本與竹簡本的幾處異文辨真

今譯

江海之所以能成為百川歸附之地,是因為江海以低於百川的姿態接納百川,所以能成為百川之王。

聖人能走在民眾前面,是因為在利益上總是走在後面;他能夠居於民眾之上,是因為語言上比較謙下。

他在民眾之上,民眾卻沒有卑下的感覺;他立於民眾之前,民眾卻沒有感覺自己渺小。

天下之人樂於歸附而沒有非議,是因為他不爭權利的緣故。所以天下沒有誰能與之相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