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医生,除了麻醉还能做什么?2020中国麻醉周,专访贵州省人民医院院长孙发、麻醉科主任章放香

麻醉医生,除了麻醉还能做什么?

★舒适化医疗服务,减轻患者病痛负担

★日常化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优化服务

2020中国麻醉周,专访贵州省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章放香


核心提示:

3月30日是国际医生节,来源于纪念第一例全身麻醉,表示对医生的感恩。

中华医学会将三月的最后一周定为 “中国麻醉周”。

2020年中国麻醉周对活动主题是:“敬畏生命,关注麻醉——抗击疫情勇担当,重症救治我护航”。活动时间为3月30日——4月3日。此次麻醉周活动将进一步普及临床麻醉、危重症救治、疼痛治疗的相关知识,满足广大民众对麻醉医学的认知和认可。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临床。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记者走进贵州省人民医院麻醉科,在麻醉科主任、主任医师章放香和整个省医麻醉科的团队中,了解到麻醉的相关知识、舒适化医疗服务的内容,提高公众对手术疼痛、日间手术对认识和重视程度,了解到舒适化医疗对重要性。


A.勇毅担当,应战新冠肺炎


过去对两个多月,是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艰难的日子,麻醉医护人员作为冲在临床一线的勇士,勇于担当,特别是对危重患者的救治中枕戈待旦、恪尽职守、忘我奋战,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生命之歌。


麻醉医生,除了麻醉还能做什么?2020中国麻醉周,专访贵州省人民医院院长孙发、麻醉科主任章放香

年三十前夜,贵州省启动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一级响应。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科主任章放香的引领下,省医麻醉科176名医护人员按照相关部署,放弃假日休息,全部人员到岗,在大年三十这天展开医务人员抵御新冠肺炎的培训。通过一天的培训,熟练掌握防控理念,零失误完成实践操作。

白天的培训,在当天晚上就发挥用场。一位武汉返乡的怀孕孕妇,子宫破裂,失血性休克,命悬一线,需要紧急手术,来不及等到核酸检测报告,医护人员通过专用通道,把孕妇送到负压手术间。不过,三级防护给手术带来困难——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让医护人员汗流浃背,护目镜也蒙上水珠,视线模糊……困难被医护人员克服,孕妇顺利生产,母子平安。

手术尚未结束,急诊科又向麻醉科求援,一位28岁的危重患者需要连夜手术。麻醉科人手不足,只能给夜班中休息的陈静医生打电话,陈静把年幼的女儿交给家人照料,赶往医院,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麻醉医生,除了麻醉还能做什么?2020中国麻醉周,专访贵州省人民医院院长孙发、麻醉科主任章放香

疫情期间,省医麻醉科的医护人员全员请战,写下请战书,要求驰援武汉,在急难险重的地方,发挥南丁格尔精神——今年1月刚留学归国的麻醉科护士冯雯说,自己没有孩子,可以全身心投入一线的救治工作。疫情期间,贵州省人民医院派驻7名专家组成专家帮扶医疗队进驻白云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常驻专家樊睿,在疫情蔓延的第一时间制定了麻醉科新冠肺炎疑似或感染患者手术应急预案、处置流程、管理规范等。抗疫期间,为保证婴儿期患儿的生命安全,手术全程只能手控呼吸来控制患儿呼吸,手术结束时,樊睿的手掌已不能正常伸展。

目前,抵御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取得阶段性胜利,省医麻醉科的医护人员,又投入新的战斗。


B.舒适化医疗服务,减轻患者疼痛


舒适化医疗服务,是省医麻醉科在近年来重点研究、主攻的方向。全科人员把减轻患者的疼痛、减轻患者的负担作为自己的责任。


麻醉医生,除了麻醉还能做什么?2020中国麻醉周,专访贵州省人民医院院长孙发、麻醉科主任章放香


在省医麻醉科,一名做阑尾手术的患者,说自己就像睡了一个舒服的觉,手术就完成了,完全没有传说中的恶心、疼痛、呕吐等不适症状。殊不知,为了给患者带来舒适化医疗服务,章放香和省医麻醉科等团队,在对患者止吐、止痛方面下了不少不少功夫,舒适化医疗的目的,是加速患者的康复。

章放香介绍,手术中,麻醉科医生发挥着核心作用,维护患者的心肺、大脑、血管等功能。

章放香说,患者走上手术台等那一刻起,麻醉医生就把病人的生命体征牢牢控制在手中,对呼吸、循环、内环境、器官功能进行维护和调控。“这就需要麻醉医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操作技巧、较强的责任意识、过硬的心理素质、机警的应变能力,才有可能完成一例麻醉。”多年的从医心得中,章放香说,手术过程中,麻醉全程监护,时时调整,民间常说的“打一针就走”,是大众普遍存在的误区。

麻醉医生,除了麻醉还能做什么?2020中国麻醉周,专访贵州省人民医院院长孙发、麻醉科主任章放香

麻醉学科在逐渐的发展壮大中已经成长为医学发展的支撑学科,已经由临床麻醉、疼痛诊疗、危重症医学发展成为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再也不仅仅是大家印象中的“麻醉师”、“打一针”让你睡着感觉不到疼的人,还是重症救治的护航者。

历史上全世界的ICU主要都是由麻醉科医生建立起来的,有麻醉背景的ICU医生将会在工作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麻醉的工作核心和ICU是相通的,下一步就是要将ICU的专科医师培训迅速规范化并不断壮大,以适应国家以后危重症医学发展的需要。


C. 日间麻醉门诊,优化患者生理功能

2015年,省医开设了麻醉门诊。

章放香介绍,设立麻醉门诊,是让围术期的麻醉服务得到科学规范的整合,能够最大限度保障手术安全。以往,麻醉医师在手术麻醉前,只有很短的时间对病人的健康状况作出评估,这样会给病人及家属带来心理压力,也增加治疗费用。

麻醉医生,除了麻醉还能做什么?2020中国麻醉周,专访贵州省人民医院院长孙发、麻醉科主任章放香

此前,麻醉专家曾发放几千份问卷,向市民提问:麻醉医生除了麻醉,还能做什么?知者甚少。“现在,我们就是通过麻醉门诊的日常工作,让市民知道麻醉还能在很多医疗领域为患者服务。”章放香说。

在患者手术前,省医麻醉门诊介入治疗,优化患者生理功能,让患者以良好对身体器官接受手术。麻醉医生介入术前进行治疗,其优点是:以前患者要禁食8小时,减少到现在清晨禁食两小时即可施行手术,患者的心理、生理负担都得到缓解。以往做手术要等两三天时间,有了麻醉医生、麻醉门诊的手术优化,减少了几天住院时间,对患者对身体、经济都有减轻负担对重要作用。

以前胆囊手术患者,最快也要3——5天才能出院,现在省医麻醉医生的介入治疗,优化患者生理功能,这类患者在24小时或48小时就可以出院。

省医麻醉门诊,能够为无痛胃肠镜提供服务,对早期癌症患者提供精准治疗。同时,还可以无痛取卵。

章放香说,临床上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适合做麻醉,这也使术前评估显得尤为关键,有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服用降压药、抗凝药等,在术前必须调整,待身体各项指标调整到位后才能进行手术。

麻醉医生,除了麻醉还能做什么?2020中国麻醉周,专访贵州省人民医院院长孙发、麻醉科主任章放香

麻醉门诊让麻醉医生提早了解病人身体状况,可以最大限度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专家简介:

章放香,贵州大学医学院附属贵州省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主任医师,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中华麻醉学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骨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麻醉分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各种疑难危重病人麻醉、超高龄及婴幼儿麻醉、加速康复外科麻醉、舒适化医疗及镇静/麻醉、在围术期脑保护的研究上有较高的造诣。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田坚、李强)


700余名医护人员线上

相聚开展“中国麻醉周”主题宣传活动


为进一步优化对广大患者的诊疗服务,4月3日当天,贵州省人民医院麻醉科举办了以“敬畏生命,关注麻醉-抗击疫情勇担当,重症救治我护航”为主题的科普宣讲活动。

据了解,除贵州省人民医院外,此次活动还吸引了白云区人民医院、赫章县人民医院、龙里县人民医院等共计8家医院参加。期间,共计有700余名一线医护人员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针对日间手术、加速康复外科、舒适化医疗服务和抗击疫情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相互交流和学习。

麻醉医生,除了麻醉还能做什么?2020中国麻醉周,专访贵州省人民医院院长孙发、麻醉科主任章放香

采访中贵州省人民医院院长孙发告诉记者,随着循证医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外科治疗的目标已转变为追求最小损伤、最大保护以及最快最好康复的综合目标。为此,日间手术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也得到广泛推广和不断发展。

所谓日间手术,即术后当天就可回家休养无需住院,其优点是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患者手术等待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减轻经济负担;加速康复外科,即是通过多模式,多学科的方式,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实的有效的优化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应激,其根本目的是让患者平稳的渡过围手术期并促进其早期恢复正常机能。

两者相结合,在多学科联合会诊平台的支撑下,就能为广大患者带来更为科学、规范,以及优质的诊疗服务。“这也是举办此次活动的初衷之一” 孙发院长说,同时,也希望借助此次活动,能普及舒适化医疗服务相关内容,提高公众对手术疼痛、日间手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了解舒适化医疗的重要性。


(苏琳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