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海外疫情累計確診145萬,失業率高,經濟衰退已成定局!

國際勞工組織: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將遠超2008年金融危機

當地時間7日,國際勞工組織在日內瓦召開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新聞發佈會。該組織預計,疫情造成的影響將遠超2008年金融危機。目前全球33億就業人口中的81%都受到了全部或部分工作場所關閉的影響;而在今年第二季度,疫情預計將影響全球1.95億全職就業員工。

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賴德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75年來,也就是二戰結束以來國際合作面臨的最大考驗。賴德強調,為了保護企業、刺激經濟和促進就業,各國都需要儘快推出大規模和綜合性的政策措施。

世貿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沒有國家可以自給自足,無論多麼強大、多麼發達,貿易讓有效生產變為可能,提供我們所需的基礎商品和服務、醫療用品和設備、食品和能源。保持貿易開放和投資流動對維持貨架充足和價格合理來說至關重要,一旦疫情帶來的危機開始減退,貿易將使各國相互幫助,為我們所有人帶來更快、更強的經濟復甦。

世貿組織當天發佈年度《全球貿易數據與展望》報告。報告強調,考慮到“史無前例的”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的不確定性,今年全球貿易縮水幅度可能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的水平。

報告顯示,受貿易緊張局勢和經濟增長放緩影響,2019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已下降0.1%。2020年,基本上全球所有地區的貿易量都將出現兩位數的下降,其中北美和亞洲的出口貿易將受到最大打擊。而從行業來看,電子和汽車製造產業的貿易縮水將更為嚴重。

報告同時強調,2021年全球貿易復甦仍有可能,但也存在不確定性,其最終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疫情持續時間和各國抗疫政策的有效性。

世貿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強調,目前首要目標是控制疫情,減輕疫情對民眾、企業和國家的經濟損害,但政策制定者們必須同時開始為後疫情時期作規劃。

參考消息網4月3日報道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4月3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和強化對中小微企業普惠性金融支持有關情況。發佈會上,就“當前,疫情在全球蔓延,其影響是否會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這個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做了回答。

劉國強表示:現在很多人應該都在關心當前的經濟怎麼看、怎麼辦的問題,而且各有各的觀點,有的觀點可能差別還很大。對世界經濟怎麼看,我的回答是衝擊會很大,但是到底有多大,什麼時候好轉?這還充滿不確定性。

他介紹,說衝擊很大,應該說現在有幾個渠道比較明顯。一是工業鏈渠道。企業要生產,原材料配不上,可能有一部分行業、企業就生產不出來。二是貿易渠道。因為有些企業、有些產品生產出來以後,賣不掉,沒有訂單,這也是一個問題。這兩個現象都很突出。還有一個就是預期的渠道,影響人的情緒,避險情緒在加強,市場在波動。這三個是比較明顯的影響。

劉國強指出:“下一階段會怎麼樣?或者說這個影響會不會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現在看還沒有超過。比如股市,2月24日以來,各個國家的股市大約下跌了25%,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跌幅大約50%左右,50%是危機的標配,這次目前為止跌了25%。下一步怎麼樣,還會不會跌25%?這還不好說,現在對下一步比較明確的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表示,2020年全球經濟可能會出現負增長,衰退程度可能超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這個說法相對比較明確,但是也用了一個詞叫‘可能’,所以很不確定。衝擊大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當前各個國家都出臺了很大的對沖政策,另外在國際上各個國家也加大了疫情防控的力度,國際合作力度也在加大,所以對下一步還要密切跟蹤、高度關注。”

“對中國的影響會怎麼樣?對中國的影響怎麼看?一季度的數據現在還沒有出來,出來以後,我估計按常規的觀點來看,比如按沒有疫情的標準來衡量,數據肯定不會好看,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從邊際變化,比如從3月份和2月份的比較看,3月份是明顯的好轉。因此,我覺得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中國經濟將繼續展現極強的韌性,另外我們有豐富的工具和充足的政策空間穩定經濟增長。”

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對抗疫情!現在不要再考慮個人得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