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尊號由來與秦始皇巡遊泰山、刻石紀功

秦始皇的尊號由來與秦始皇巡遊泰山、刻石紀功

秦始皇

秦國剛剛統一六國、兼併天下後,秦王政就對丞相、御史說:"當年韓王交出土地,奉獻君王的印章,請求成為大秦的藩臣。不久他就背棄了約定,與趙國、魏國聯合起來背叛秦國,所以我興兵討伐,俘虜了韓王。我以為這是件好事,大概可以偃兵息革了。

不久,趙王派他的丞相李牧來簽訂盟約,我就送回了趙王在秦國作人質的兒子。不久趙國背叛了盟約,在太原起兵反抗,所以我興兵討伐,抓獲了趙王。趙國公子嘉自立為代王,所以我又發兵消滅了他。

魏王最初說定臣服秦國,不久卻與韓國、趙國陰謀襲擊秦國,秦國將士前往討伐,摧毀了魏國。楚王獻納青陽以西的土地,不久也違背約定,進攻我國南郡,所以我發兵討伐,抓捕了楚王,平定了荊地。

秦始皇的尊號由來與秦始皇巡遊泰山、刻石紀功

秦始皇統一六國

燕王頭昏腦亂,他的太子丹暗中指使荊軻刺殺孤,秦國將士前去討伐,滅亡了他的國家。齊王採用後勝的計策,不讓秦國使者進入齊國,打算興兵作亂,我派將士去討伐,俘虜了齊王,平定了齊地。

我這微不足道的人,發兵誅暴討亂,靠著祖先宗廟的威靈,六國君王都已各服其罪,天下完全平定了。現在如若不改換名號,就不能頌揚建立的功業,流傳後世。希望你們議論一下帝王的稱號。"

秦始皇的尊號由來與秦始皇巡遊泰山、刻石紀功

秦始皇下令要重新定奪一個尊號!

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都說:"過去五帝管轄千里地區,在這個地區之外的侯服、夷服,有的諸侯朝貢,有的諸侯不朝貢,天子也不能控制。現在陛下調遣義軍,誅暴討賊,平定天下,四海之內,設置郡具,統一法令,這是從上古以來所沒有過的,五帝也望塵莫及。我們謹慎地和博士討論,都說:'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高貴。'我們冒著死罪獻上尊號,請大王自稱為'泰皇'。天子之命稱為'制',天子之令稱為'詔',天子自稱為'朕'。"

秦王政說:"去掉'泰'字,留下'皇'字,採用上古表示地位稱號的'帝'字,叫作'皇帝'吧。其他的遵照議定意見。"

秦始皇的尊號由來與秦始皇巡遊泰山、刻石紀功

秦始皇確立了“皇帝”的尊號

同年,秦始皇追尊秦莊襄王為太上皇。秦皇帝下達詔令說:"我聽說遠古時期有稱號,沒有諡號,中古時期有稱號,死後根據生前行跡確定諡號。這樣做,就是兒子議論父親,臣子議論君王,很沒有意義,我不採取這種做法。從此以後,廢除諡法。我是始皇帝。子孫後代用數計算,從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襲無窮。"

秦始皇根據五德終始的嬗遞次序進行推演,認為周朝得到了火德,秦朝代替周朝的火德,遵循五行相勝的法則現在應是水德的開端。於是秦國自稱是水德,同時還改每年的首月為十月。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十月初一,秦國群臣入朝慶賀。秦國的衣服、旄旌、節旗都祟尚黑色。數目以六作標準,符、法冠都六寸,輿車寬六尺,六尺為步,駕車用六匹馬。同時還將黃河改名為德水,作為水德的開始。

秦始皇的尊號由來與秦始皇巡遊泰山、刻石紀功

秦始皇改黃河為德水,作為秦朝水德的開端

秦始皇為政強硬果決,暴戾苛細,事情都依法決斷,刻薄嚴峻,沒有仁愛恩德,沒有溫情道義,秦始皇認為這樣才符合五德演變的原則。

丞相王綰等人在朝堂之上建議說:"各國諸候剛被消滅,燕、齊、楚等地與秦國距離十分遙遠,如果不在那裡立王的話,就沒有人來安定燕、齊、楚等地了。請陛下把您的幾個兒子都立為王!"

秦始皇把丞相王綰等人的建議交給群臣討論,群臣都認為很適宜。只有廷尉李斯建議說:"周文王、周武王所封立的同姓子弟很多,然而後來族屬疏遠,互相攻擊、如同仇敵,諸侯國之間相互討代,即便是周天子也無法禁止。現在依靠陛下的英明神武才統一了天下,才將天下都劃分成為郡縣。皇帝的子弟和功臣,只要用國家的賦稅重加賞賜就足夠了。封立諸侯是不適宜的。"

秦始皇的尊號由來與秦始皇巡遊泰山、刻石紀功

李斯建議廢分封,行郡縣,這得到秦始皇的支持!

秦始皇說:"天下苦於無休止的戰爭,是因為有諸侯王的緣故,依靠宗廟之靈,大秦才剛剛平定了天下。如若此時再去建立諸侯國,這是自我樹敵。樹敵之後還想求得安寧,豈不是很困難的嗎!廷尉李斯的建議是正確的。"

於是秦始皇把全國劃分為三十六郡,每個郡都設置郡守(一郡之長,主管民政、兼管軍政)、郡尉(主管軍政)、郡監(主管監察)。百姓統統改稱"黔首"。

秦始皇還下令收集天下兵器,將其都集中在咸陽,然後又將這些兵器熔鑄成十二個銅人,每一個重一千石,都安置在秦王宮中。秦國統一法律制度和度量衡標準,規定車子兩輪距離都要相同,還規定書寫文字時必須採用統一的文字,即秦小篆。

秦始皇的尊號由來與秦始皇巡遊泰山、刻石紀功

秦小篆字體

秦國的疆域東至大海和朝鮮半島,西至臨洮、羌中,南至百越地區,北以黃河為屏障,順著陰山直至遼東。秦始皇還下令將遷徙十二萬豪富之家到咸陽以便就近監督他們。秦國曆代先王的陵廟和章臺、上林苑都在渭水南岸。秦國每消滅一個諸侯國,就描模它的宮殿,在咸陽北坡上仿效建造,因此咸陽北坡上的宮殿室宇、空中棧道和繚繞回旋的閣道連續不斷。而秦國從諸侯國擄掠來的美女、鐘鼓都安置在裡面,此即天下聞名的阿房宮!

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巡行隴西、北地等地區,返回時路過回中(回中是秦國時期的一個宮殿名)。同年,秦始皇下令在渭水南面建造信宮,不久又把信宮改名為極廟,象徵著天上的天極星。而且還從極廟修路通往酈山,又建造了甘泉宮前殿和通往咸陽的甬道。這一年,秦始皇賜予全國百姓各一級爵位。這一年,秦始皇也開始修建四通八達的馳道。

秦始皇的尊號由來與秦始皇巡遊泰山、刻石紀功

氣勢恢宏的阿房宮!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向東巡行郡縣,登上鄒嶧山(又名嶧山或鄒山,在今山東省鄒城市東南)並在山上樹立石碑。

秦始皇和魯地的一些儒生商議,決定刻寫石碑來頌揚秦朝的功德,又討論封禪和望祭山川的事情。於是秦始皇登上泰山,樹立石碑,積土成壇,祭祀上天。下山時,忽然來了風雨,秦始皇不得不停留在樹下躲避風雨,因此還封這棵樹為五大夫。後來秦始皇又到梁父城祭祀了大地,並在當地所立的石碑上進行刻辭,碑文說:

秦始皇的尊號由來與秦始皇巡遊泰山、刻石紀功

秦始皇在梁父城刻石紀功!

皇帝即位,創立制度,申明法令,臣下修治嚴整。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國最終兼併了天下,各諸侯國沒有不順從的。秦始皇親自巡視遠方的百姓,登上這座泰山,遍覽最東邊的疆域。隨從的臣屬回憶走過的道路,探求事業的來龍去脈,恭敬地頌揚秦朝的功德。治國的方法得到貫徹執行,各項生產安排適宜,都有一定的規則。偉大的真理美好而又光明,要流傳後世,繼承下來,不要改變。

始皇帝本身神聖,已經平定了天下,仍堅持不懈地治理國家,早起晚睡,謀求長遠的利益,特別重視對臣民的教導。有關治國的教誨和法則傳播四方,遠近都得到治理,完全接受了皇帝的神聖意志。貴賤等級分明,男女依禮行事,謹慎地遵守各自的職責。明顯地使內外有別,無不感到清靜而純潔,這種情況要延續到子孫後代。教化所及,無窮無盡,遵循遺留下來的詔令,永遠繼承這重要的告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