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滩直播“围猎”游客?恶俗营销也是一种“病”

文 / 孔德淇

自从直播行业的保鲜期过了之后,越来越多的观众对直播的感受只剩“无聊”二字。近些年,为了提升直播效果,一些主播走向室外,从直播自己到直播他人。然而,关于权利和边界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在海滩直播“围猎”游客?恶俗营销也是一种“病”

近日,海南省三亚市出台节日暨旅游旺季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加大对大东海景区直播现场的监督管理力度,严打网络主播扎堆海滩,骚扰游客路人、进行低俗言语挑逗、与路人进行骚扰类身体接触以及未经同意强行跟踪拍摄等行为。

在海滩直播“围猎”游客?恶俗营销也是一种“病”

义正辞严的整治方案,背后是一些主播为了吸引眼球增加流量,动起了歪脑筋:在三亚大东海景区走一趟,会遭遇好几拨主播搭讪、骚扰。据了解,每天坚持在三亚进行户外直播的主播不计其数,最多时整个景区“十步一主播”,让游客不胜其扰。

在海滩直播“围猎”游客?恶俗营销也是一种“病”

只有厘清过中问题,才能更好对景区直播现场监管,让直播业健康发展。强行直播的背后,首先源于一种猎奇心理。弗洛伊德有言,新奇始终是快乐的本源。拥有阳光、沙滩、美女的三亚景区,对于社交网络上的网友来说充满新奇感,能快速点燃麻木而无聊的网络,引发大众围观。

在海滩直播“围猎”游客?恶俗营销也是一种“病”

如今,微博上美人频出,朋友圈美图遍地,模式化的千篇一律让人生疲,网民开始寻求另类与打破常规,将注意力转移到别具一格的事物,趋奇而行。社交网络上的窥私狂欢,是对网友刻奇需求的弥补,能给围观者带来心理上的优越感,在流量池中掀风起浪。在此背景下,充满未知、给人强烈感官刺激的强行直播大行其道。

在海滩直播“围猎”游客?恶俗营销也是一种“病”

作为旅游景点,三亚的沙滩是公共场域,可以尽情拍摄,但具体到每位游客的面容和身体,属个人隐私,有不愿被镜头摄录的权利。而每个人的正常生活也有不被打扰的权利,外出游玩就是基本生活的一部分。应该看到,直播的前提必须是,被拍摄的人也愿意被看。否则,“大家都喜欢”的逻辑便不成立,“和谐而美丽”的景象将无从谈起。此外,以营利为目的的直播行为,一旦强行“请”路人出镜,已触碰到违法边界,涉嫌侵犯游客的肖像权。

在海滩直播“围猎”游客?恶俗营销也是一种“病”

快餐经济时代,热点事件向来转瞬即逝,公众的注意力下一秒钟便可能消失殆尽。对于网红主播来说,速战速决是最佳的制胜之策。猎奇式的低俗营销简单粗暴、直戳大众痛点,只需适当安排营销,在一拥而上的自媒体营销号和吃瓜群众的配合下,热度就会被瞬间点燃,其利益的转化模式也同样简单粗暴,月经式的爆红周期与快速的吸金大法屡试不爽。无论过程怎样,是否触犯情与法的底线,只要赚足流量,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又一次载入成就史的胜仗。

在海滩直播“围猎”游客?恶俗营销也是一种“病”

“收割”的快感固然让人忘记长远,但审美的单一会助长无聊的延续,固化的内容与形式则反过来消磨人的理智。这种忧虑下,社会对审美的涵化作用必不可少,但更直接的是平台对直播内容的监管与过滤。另外,网络主播需要被有力地管束起来。炒作固然是网络营销的一种套路,但建立在侵犯公民权利的前提下,即便需要商业运作,也不能游走在相关法规的边界。

在海滩直播“围猎”游客?恶俗营销也是一种“病”

事实上,对于大型互联网事件,观众已开始学会质疑,例如在蔡徐坤与周杰伦的大战中,后续批评微博营销的不在少数。刚过去的2019年营销大招频发,各平台进入争相抢夺利益空间的阶段,后续争夺只会更趋激烈。珍惜注意力资源,这句忠告在强行直播现象中同样适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