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以貧窮著稱,以乾旱聞名,以一顆土豆“鹹魚翻身”

這裡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

但這裡的人民卻硬生生地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一個“神話”。

這個地方叫定西,碰巧,也是我的家鄉。

這裡以貧窮著稱,以乾旱聞名,以一顆土豆“鹹魚翻身”

定西也稱“隴中”,位於甘肅中部,西臨蘭州卻鮮為人知,東接天水卻乾旱缺水。

但這裡卻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又是新歐亞大陸橋的必經之地,也是蘭州市的東大門,素有“甘肅咽喉、蘭州門戶”之稱。

著名作家賈平凹在《定西筆記》裡寫到,它是中國三處“值得行走”的地方之一。這片土地“歷史悠久,文化純厚,是國家的大德之域,其德剛健而文明,卻長期以來被國人忽略甚至遺忘”。

而他的寫作初衷,不僅要表達他對農村的愛,更想告訴我們,在這個國家的這個時代,還有那樣落後貧蔽的地方需要改善。

這裡以貧窮著稱,以乾旱聞名,以一顆土豆“鹹魚翻身”

這裡以貧窮著稱,以乾旱聞名,卻以一顆土豆“鹹魚翻身”。

定西雖然乾旱缺水,氣候環境惡劣,但這塊神奇的土地,卻非常適合馬鈴薯生長。200多年前,這裡的人就開始種植馬鈴薯,並不得已將其作為“救命薯”

後來,靠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勤勞智慧的定西人興修梯田,擴大馬鈴薯種植,恁是把那個曾經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打造成了如今的“中國薯都”

這裡以貧窮著稱,以乾旱聞名,以一顆土豆“鹹魚翻身”

上世紀70年代定西市安定區興修梯田的場景

曾經的“救命薯”,也一步步化身為此前的“溫飽薯”和如今的“致富薯”。

定西是全國馬鈴薯三大集中產區之一,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300萬畝以上,在全國各市(州)中位列第一,年產量超過500萬噸,居全國之首,也是全國最大的脫毒種薯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商品薯生產基地和薯製品加工基地。定西一地的馬鈴薯,其產量幾乎撐起了甘肅全省馬鈴薯的“半壁江山”,在全國的地級市中排名第一,其產業更是為定西市的GDP做出了超過16%的貢獻。“定西馬鈴薯”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和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於2016年被評為“CCTV全國十大魅力農產品”。

這裡以貧窮著稱,以乾旱聞名,以一顆土豆“鹹魚翻身”

自我記事起,家鄉就流傳一句話:“定西有三寶——土豆、洋芋、馬鈴薯”。

三者說的都是同一個東西,因為我們那兒貌似沒什麼其他可以稱道的東西,即使有,跟馬鈴薯比起來,或許不值一提。

這句看似調侃的話,其實也表明了家鄉人對馬鈴薯的感恩及喜愛,以及它在定西的重要地位。

這裡以貧窮著稱,以乾旱聞名,以一顆土豆“鹹魚翻身”

春耕時節,定西市田間地頭隨處可見馬鈴薯種子

以前家裡也種馬鈴薯,所以我們從小就參與了:洋芋從播種開花收穫再到留種的整個過程,親身體驗過其中的汗水與喜悅。

這裡以貧窮著稱,以乾旱聞名,以一顆土豆“鹹魚翻身”

定西人到了外地跟別人介紹自己,也會說從小吃洋芋長大,因此長得也有點像土豆,說話也是滿嘴的土豆味……

還有一點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洋芋的花其實也很漂亮,家鄉還有“洋芋開花賽牡丹”一說。說明漫山遍野的洋芋花,那也是可以入畫的美景。

這裡以貧窮著稱,以乾旱聞名,以一顆土豆“鹹魚翻身”

漫山遍野的洋芋花

每年洋芋開花時,當地政府部門還會專門舉辦洋芋花的攝影比賽。

這裡以貧窮著稱,以乾旱聞名,以一顆土豆“鹹魚翻身”

俗話說“洋芋配一切”,定西人吃飯,頓頓離不開洋芋。以前沒得選擇的時候是這樣,現在吃得起其他東西了,還是如此。

在定西,洋芋的吃法可以有很多種,它可以是主食,也可以是配角。

蒸 煮 烤 燒 燉 炒 悶 煎,各種烹飪方法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如果你有興趣和肚量,定西人可以做出一桌“全芋宴”來款待你!

這裡以貧窮著稱,以乾旱聞名,以一顆土豆“鹹魚翻身”

除了常見的土豆絲、土豆片、薯條等,定西人還有一些獨特的吃法。比如:

▌大鐵鍋煮洋芋

煮洋芋是每個農家婦女傳承久遠的絕活,經驗豐富的甚至能根據洋芋鍋裡的爆裂聲,判斷收火、出鍋的時機。

這裡以貧窮著稱,以乾旱聞名,以一顆土豆“鹹魚翻身”

▌火爐烤洋芋

烤洋芋是冬天炕頭必備“零食”,洋芋塞到爐倉裡,烤好後刮掉燒焦的外皮,外酥裡嫩,別提多好吃。

這裡以貧窮著稱,以乾旱聞名,以一顆土豆“鹹魚翻身”

▌洋芋角角子

在當地是和油條、油餅有著一樣地位的早餐,我們習慣叫它洋芋gege子...

這裡以貧窮著稱,以乾旱聞名,以一顆土豆“鹹魚翻身”

▌獨特的洋芋攪團

其實攪團是我們生活貧困時常吃的飯,現在逐漸發展成了當地的著名小吃。聽說上過《舌尖上的中國》和《風味人間》之後,更是名聲大噪。

這裡以貧窮著稱,以乾旱聞名,以一顆土豆“鹹魚翻身”

▌洋芋粉條

有人說定西人天天吃洋芋,頓頓有洋芋,一頓沒吃洋芋,也可能吃的是洋芋粉條,這話不假。下圖是正在晾曬中的純手工製作粉條。

這裡以貧窮著稱,以乾旱聞名,以一顆土豆“鹹魚翻身”

▌失傳已久的qiong鍋鍋

我們小時候常乾的事兒,田間地頭架土灶,現挖洋芋現來烤,做法跟叫花雞差不多。需要有能搭土灶且不易被大人發現的地點,以及莫大的勇氣和嫻熟的作案手法。

這裡以貧窮著稱,以乾旱聞名,以一顆土豆“鹹魚翻身”

除了上面這些,作為中國薯都的定西,在發展馬鈴薯這一特色產業的路上,已經越走越深,越走越強。比如:

在2018中國·定西馬鈴薯美食節上,來自中國、德國、印度等國的中外名廚上演了一場中西“土豆廚藝秀”。與此同時亮相的“將軍宴”,展示了馬鈴薯的108種吃法,更是顛覆了人們對食用馬鈴薯的味蕾記憶,也為馬鈴薯主食化展示了定西絕活。

這裡以貧窮著稱,以乾旱聞名,以一顆土豆“鹹魚翻身”

比如自1996年起,定西市每年都會舉辦馬鈴薯大會。2020年8月,定西將舉辦主題為“馬鈴薯產業與美麗鄉村”的第22屆中國馬鈴薯大會

另外,你或許不知道,我們在北上廣深的各種飯店餐廳裡吃到的各種土豆菜品,有很大幾率用的是定西馬鈴薯。

這裡以貧窮著稱,以乾旱聞名,以一顆土豆“鹹魚翻身”

這裡以貧窮著稱,以乾旱聞名,以一顆土豆“鹹魚翻身”

你或許不知道,肯德基、麥當勞的薯條,樂事等一些知名品牌的薯片,海底撈火鍋裡的寬粉,原料也大都來自定西。

你或許不知道,有著原產地絕對優勢的定西,在馬鈴薯種子、加工等各個方面不斷研發創新,原料及產品已銷往世界各國。

你或許不知道,許多年來,定西人的生活與馬鈴薯密不可分。

種洋芋、挖洋芋、吃洋芋,已成為定西人身上難以磨滅的印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