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時間看書?讀完不會運用?也許你該知道這幾個學以致用的閱讀法

閱讀的好處有許多,小到提高某個具體的技能,大到改變容貌,提升氣質。

全世界最忙碌、最優秀的人,都有閱讀的好習慣。

查理·芒格曾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沒有每天不閱讀的——沒有,一個也沒有。"

市面上關於如何閱讀的書籍也有很多,永不褪色的閱讀經典《如何閱讀一本書》。

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兩年頗為流行。

國內的有《這樣讀書就夠了》和《洋蔥閱讀法》。

每一本書都有其獨特價值。

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閱讀類書籍這麼多,常出常新,卻一直有人去讀呢?甚至每出一本,都能成為暢銷書,或者長銷書呢?

沒時間看書?讀完不會運用?也許你該知道這幾個學以致用的閱讀法

在讀赤羽雄二的《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這本書時,我突然想明白了這個問題。

在個人的閱讀體系成熟之前,對於閱讀,人們時常會陷入迷茫。我們都知道閱讀的好處,但卻並不全知道如何閱讀。

這時候讀一本閱讀方法類書籍,可以起到撥雲見日的效果,及時解鎖迷茫。

而且,這類書通常行動指導性強,讀完可以即刻實操。

此外,多接觸不同作者的閱讀類書籍,不易疲勞,能保持新鮮感。

同時,能多吸取不同的閱讀經驗。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個人閱讀體系建成前,我們需要通過這些書籍學習不同的閱讀方法,加以實踐,形成有個人特色的閱讀方法。

在個人閱讀體系建成後,我們還是可以繼續學習別人的方法,吸納有益的部分,更新閱讀體系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讀閱讀方法類書籍的原因吧。

赤羽雄二,機械工學碩士畢業,曾就職於麥肯錫公司,後來從零創辦了麥肯錫韓國分公司。

他之所以能跨專業進入麥肯錫工作,廣泛且具目的性的閱讀經歷給他很大幫助。他依靠讀書來學習經營方面的知識。

赤羽雄二著有多本暢銷書,如《零秒思考》、《零秒工作》,這些都是他學習、思考和工作經驗的集大成者。

如此大量高質的輸出,肯定也離不開強有力的輸入,他將自己的閱讀方法濃縮在這本《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之中。

沒時間看書?讀完不會運用?也許你該知道這幾個學以致用的閱讀法

那在這本《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書中,有哪些學以致用的閱讀方法呢?

我總結了以下7點。(文末有全文的思維導圖噢)

一、

主動閱讀

就像追求喜歡的人,我們需要主動進擊一樣,要想和"閱讀"培養好關係,同樣也要化被動為主動。

具體怎麼做呢?

1、將讀書的優先順序提前

如果將讀書這個日程安排入四象限,大部分人會將它放在"重要,不緊急"的象限中。

在這個象限中的事情,一般不會被緊急對待,而是"等到有時間了再做"。

著名的"明日歌"告訴我們,明天不過是又一個今天的謊言。

將讀書的優先順序提前之後,讀書便不再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了。

這也是賦予讀書時間應有的權利。

沒時間看書?讀完不會運用?也許你該知道這幾個學以致用的閱讀法

2、轉變讀書心態

將讀書的優先順序提前,其實也是體現我們讀書心態的轉變。

赤羽雄二說:"千萬不要把讀書看成一種愛好或消磨時間的手段,而應將它視為一天中工作的一環。將時間用在舒適且有價值的事情上,養成這種習慣十分重要。"

當我們轉變對讀書的態度後,也會提高對讀書的重視。

3、集中閱讀

做日程安排的時候,把"讀書"放進去吧。

每天抽出一定時間來集中閱讀,遠離網絡和手機,只有你和書本。

試過一次之後,你就會上癮。沒有手機在身旁,加之有知識的薰陶,內心平靜許多。

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早起閱讀。

作家黎戈說過:"每一次晨讀,都是內心的日出。"

早起閱讀,帶來內心世界的陽光,也帶來一天的美麗心情。

沒時間看書?讀完不會運用?也許你該知道這幾個學以致用的閱讀法

4、帶著目的去閱讀

要想與讀書建立良好關係,需將"只要讀書就好"這種意識,轉變為對工作和人生都有益的"戰略性主動讀書"。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接觸到新領域時,都可以通過主題閱讀,來短時間內速成補課。

帶著目的閱讀,也是速讀的做法之一。通常有目的的閱讀,會比漫無目的地翻書,效率翻幾番。

二、

讀書的數量

我們常說要多讀書。每逢新年,會有許多人讀書總結中標出自己一年讀了多少本書。看著那些上百本書的閱讀量,我們望塵莫及。

那麼,一年要讀多少本書才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準確答案嗎?

在赤羽雄二這裡,還真的有。

他認為,3

0歲前每年讀300本書,30歲後每年50本。

其中,實用類和文學類各佔一半。

這是我第一次在書中見到如此明確的讀書數目要求。

作者從小學高年級到初高中,每個月讀4本書,上大學後每個月讀10本以上。到現在,他已經讀了1800本書。

雖然作者沒有明確解釋為什麼,但我相信以他博覽群書的經歷,這個讀書數量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我也將其作為我的一個努力目標。

作者也倡導,閱讀小說非常重要,這也是他建議300本書中一半是小說的原因。

小說,包括戀愛小說、歷史小說、科幻小說,能夠讓我們通過了解其他人的人生和想法來豐富自己的閱歷,從而變得更加成熟。

讀小說,有助我們心智成熟。何為"心智成熟"?

作者認為,心智變得成熟指的是通過了解他人的苦痛,理解與自己的想法完全不同的人的思維方式,從而增強我們的感受力。

這一點,也是支撐赤羽雄二閱讀如此多的書、有巨大動力的關鍵詞。

沒時間看書?讀完不會運用?也許你該知道這幾個學以致用的閱讀法

三、

給書籍評分

在"學以致用的讀書法"一章中,作者提的第一個方法就是"將書中內容轉化為數據庫"。

如何做呢?

1、在書的扉頁上註明"日期和評價";

2、有一套評分標記的方法。

如作者的做法是:

◎°:非常出色。想推薦給所有人。

◎:非常好。

○:好。雖然不差,但是也不是很好。

△:說不清。如果沒買就好了。

×:很差。很糟糕。

每一次讀完,他都會在扉頁用標記打分。之後重讀時會增加新的日期和評價。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

1、加深對書的印象。如果讀完一本書,連一個基本的評價都沒有,那就好像辜負了讀書的時間。

2、提高對書籍的敏銳度。通過評分,我們可以篩選出適合自己看的書,下一次購書時不購買不適合自己的書。

當然,如果是借來的書,我們不好在扉頁上寫字。可以通過電子筆記、豆瓣標記等其他方式,留下對書的評價。只要再次閱讀時,能方便調取原來的記錄就好了。

四、

建立讀書檔案

作者會為每一本書建立讀書檔案。

就是下面這張卡片。

沒時間看書?讀完不會運用?也許你該知道這幾個學以致用的閱讀法

讀書檔案的主要內容包括:

1、閱讀目的

2、閱讀感想和啟發

3、下一步行動

4、3個月後的行動和改變

比較有啟發的是第4欄。

我們一般會在讀書筆記中記錄讀書目的、感受想法、下一步行動,但很少會把目光放到3個月後的改變和行動。

作者認為,這一欄其實是記錄讀書後的行動結果,這與自我提升有直接聯繫。

要把一本書的作用發揮更大,那就要把目光放至更遠。

五、

讀完立即輸出

建立讀書檔案其實也是輸出的一種方式,讀完馬上記錄感想。

另外,作者還建議讀完書馬上寫博客。

快速寫出博客文章的秘訣主要為以下4點:

1、確定一個自己最關注的主題。

2、事先決定文章的提綱。

3、舉出具有代表性的事例。

4、使用定時器,催促自己完成。

剛讀完書時,大腦對書中內容記憶最鮮活,要抓住這個時刻,通過思考加工,輸出筆記。不然,讀完書什麼都沒有記錄,很快就會忘記內容。

沒時間看書?讀完不會運用?也許你該知道這幾個學以致用的閱讀法

六、

重讀

作者有個習慣,半年後會重讀書籍。

一本書要讀兩遍才有意義。這樣做的理由是想要牢牢記住書中的重要內容,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重讀的方法有2種:

1、對於內容十分精彩的書,重讀時應從頭到尾仔細閱讀;

2、對於內容並不十分精彩的書,只要重讀標記部分。

哪些是值得標記的部分呢?這一點因人而異,作者認為書中的重要內容主要有:

①言之有理的內容;

②表達出色的內容;

③體現作家洞察力與智慧的內容。

孔子云: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好書不厭百回讀。書籍,常讀常新,不同的心境有不同的感悟。閱讀要養成重讀的習慣。

七、

規劃未來5年的目標

當我們現在不知道讀什麼書時,可以通過目標倒推法來列出書單。

做法是:規劃未來5年的目標,從目標倒推出現在應採取的行動,以便於發現自己需要閱讀的書。

通過規劃未來5年的目標,我們就會十分明確自己需要閱讀的書籍。

讀過一定數量的書後,自然會在頭腦中浮現今後應該如何做的假說。依照這個假說,我們可以繼續深入閱讀,或是調整方向。

如未來5年,要存下人生的第一筆10萬元。那從現在開始,讀理財書,學習理財知識,購買理財產品。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嘗試,找到開源的渠道,向5年後的目標衝刺。

讀完這本書後,我也做了一張讀書檔案卡片。

沒時間看書?讀完不會運用?也許你該知道這幾個學以致用的閱讀法

同時,給自己制定了下一步行動和3個月後的改變,分別是:

1、按照上述的幾點收穫調整閱讀心態和習慣。

3個月後,能有閱讀量的積累,和書評質的提高。

2、按照這本書的結構,也梳理出自己的閱讀體系,並且不斷更新,增加素材。

逐步完善自己的閱讀體系,爭取3個月後形成雛形。

沒時間看書?讀完不會運用?也許你該知道這幾個學以致用的閱讀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