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克:蘋果公司的“有所不為”與“有所必為”

日前,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參加了巴菲特公司的年度股東大會。巴菲特從2016年開始買入蘋果,到2018年第四季度,蘋果已經成為巴菲特投資組合中最大的投資標的。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年度股東大會期間,庫克接受了媒體的訪問,談到他跟巴菲特的交往,以及蘋果公司在管理和用戶隱私上的一些做法。

庫克:蘋果公司的“有所不為”與“有所必為”

首先是跟巴菲特的交往。2012年,也就是庫克擔任CEO一年左右時,他跟巴菲特第一次通電話。當時,他在猶豫要不要回購公司股票。庫克說,他的習慣是,當他在某件事情上沒什麼經驗時,他會列出自己認為的最聰明的人名單,然後聯繫他們,聽聽他們的建議。巴菲特就在這個名單上。巴菲特給的建議也很清晰:如果你認為自家股票被低估了,那你就應該回購股票。

2016年時,巴菲特買入了蘋果的股票。庫克說,整個蘋果公司都有一種感受,巴菲特的投資是一種認可,是“一種榮譽和特權”。因為,巴菲特此前已經反覆說過,他不會投資科技公司和他不瞭解的公司。

巴菲特對蘋果的認知是:蘋果是一家擁有強大品牌的消費公司。這是一種對蘋果公司的很特別的分類。庫克也喜歡巴菲特的這種看法。因為,雖然蘋果身處科技行業,但是蘋果一直都自稱是站在科技和人文的交匯點,是為人在開發產品,“技術應該放在後臺,而不是前景,技術應該賦予人們做事情的能力,幫助他們做原本無法做到的事情。”

庫克也解釋了為什麼蘋果推出的產品非常少。蘋果在開發產品時,要遵循兩個原則,一個原則是,要在自己參與的領域製造出最好的產品,如果不能,那蘋果就不會進入該領域;另一個原則是,要能幫助人、豐富人們的生活,否則也不會做。“這是個很窄的漏斗”,因此,蘋果“只能做很少的事情”。

然後是隱私問題。庫克在科技巨頭中,一直提倡對用戶隱私的保護,不主張無限度收集用戶數據。庫克的觀點是:“建立關於你生活的詳細檔案,可能會導致悲劇性的事情,無論是侵犯你的隱私,還是數據本身被不當使用。”這麼做並不正確,消費者應該擁有自己的數據。今天,手機已經如此重要,手機知道用戶的財務狀況、健康數據,知道你有什麼朋友、每天出現在什麼地方。因此,作為手機公司的蘋果,認為自己有責任來保護用戶。

蘋果採用的方法包括:支持用戶擁有數據,支持網絡中立,同時,對自己的平臺進行精心選擇和策劃。後一點,也就是蘋果應用商店嚴格的審核策略,其實引發了很多的不滿。但是庫克堅持這一點,因為他認為這對保護用戶的安全和隱私有幫助。用他的話說是:“我知道這使我們受到批評。但這是當店主的責任。如果你是街角那家店的老闆,你就可以決定你的店裡賣什麼。”

此外,庫克還提到了蘋果公司的收購。雖然幾乎不對外披露,但是蘋果公司一直在積極進行收購。平均每隔兩三週,蘋果就會收購一家公司。收購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人才和知識產權。過去半年,蘋果已經收購了超過20家公司。

大數據處理信息服務商金盛網聚WJFabric認為,作為一家巨頭公司,對於蘋果公司的探討從來都是業界熱點。目前得到公認的觀點是,蘋果公司並非是一家科技公司。消費公司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可以用於任意的消費品市場,因此也就出現了類似“xx行業的蘋果公司”這樣的營銷用語。由此可見,蘋果公司對於產品的用戶體驗是何等的看重。蘋果公司的另一個心法便是,剋制。當面臨多種利益誘惑的時候,如何能夠剋制慾望,這樣的選擇對於大公司而言更加艱難,但這是成為一家偉大公司的必要條件,最成功的案例依然是蘋果公司的作為。公司的成功不可複製,但成功的心法可以學習,這也是除了產品之外,蘋果公司提供給世人的重要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