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區和陽山縣首批消費扶貧基地掛牌

4月9日下午,廣州市花都區、清遠市陽山縣首批消費扶貧基地在陽山縣大崀鎮正式掛牌成立。掛牌儀式上,來自花都區的扶貧產品銷售企業以及陽山縣各農產品種養合作社等兩地13家企業(合作社)簽訂了農產品銷售協議。

當天,滿載淮山、無花果等首批農產品的貨運車隊緩緩駛出基地大門,奔向花都市場。

花都区和阳山县首批消费扶贫基地挂牌

為扶貧農產品提供“銷售的渠道”

打造消費扶貧基地,旨在進一步加大花都區對陽山縣的對口幫扶力度,減少中間環節,充分保障農戶利益,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廣州對口幫扶清遠指揮部副總指揮、廣州市派駐清遠市精準扶貧工作隊隊長陳孝安表示,消費扶貧,一頭連著貧困地區,一頭連著廣闊市場,是通過市場機制,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創新模式。該模式既能滿足城市居民需求升級,解決城市居民的“菜籃子”“米袋子”問題,又能幫助貧困群眾持續增收,解決貧困群眾的“錢袋子”問題。

他說,這次基地的掛牌,是廣清兩地消費扶貧工作的里程碑,也是廣州探索建立脫貧攻堅長效機制的成功實踐。希望花都企業搶抓大灣區建設機遇,企業在做大做強的同時,切實履行好社會責任,為扶貧農產品提供“銷售的渠道”;同時希望陽山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廣大貧困群眾要堅持誠信原則,堅持品質優先,推動樹立良好口碑、形成長期效應,為消費者提供“可保證的品質”。

花都区和阳山县首批消费扶贫基地挂牌

兩地“一家親”構建“連心橋”

陽山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陽山縣總工會主席陳永坤介紹,新時期精準扶貧以來,陽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精準施策、精準發力、靶向攻堅,狠抓就業扶貧、資產收益扶貧、產業扶貧,全縣脫貧攻堅進程明顯加快,取得了顯著成效。2019年全縣有勞動能力相對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793元,全部貧困戶均達到脫貧標準,脫貧率100%,根據省關於相對貧困戶、相對貧困村有序退出工作部署,全縣第一批退出貧困戶8897戶18324人,戶退出率98.09%;貧困村退出43條,村退出率78.18%,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戰果。

他說,近年來,花都區對口幫扶陽山,在人才支持、資金援助、科教幫扶、經貿合作等方面與陽山縣開展了廣泛交流,開創了兩地產業互通、資源共享、情感相連的“一家親”新局面。花都區和陽山縣首批消費扶貧基地的建立,是對口幫扶工作的又一創新舉措,架起了陽山縣與花都區之間的又一座“連心橋”,為陽山藉助外力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開創了廣闊空間和嶄新領域。

花都区和阳山县首批消费扶贫基地挂牌

建立緊密產銷合作關係惠及兩地群眾

陳孝安,廣州市花都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區總工會主席藍海濱,陳永坤,以及花都區、陽山縣有關單位和兩地13家企業負責人(合作社代表)等參加了活動。廣州對口幫扶清遠指揮部駐陽山縣工作隊隊長雷達主持掛牌儀式。

掛牌儀式上,來自花都區的扶貧產品銷售企業以及陽山縣各農產品種養合作社等兩地13家企業(合作社)簽訂了農產品銷售協議。

廣州市善待家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坤凌、陽山縣粵莨寶生態農產品有限公司負責人伍紅花分別代表花都、陽山兩地企業(合作社)發言。他們表示,兩地企業(合作社)將在促進消費扶貧、助力脫貧攻堅中不負眾望,講誠信,講品質,廣擴銷售渠道,惠及兩地群眾。

陳永坤提出,陽山要把扶貧基地作為實現陽山縣與花都區攜手發展、共創繁榮的平臺和載體,學習花都區先進的發展理念、開放的發展思維和創新的發展模式,努力把消費扶貧基地打造成助推陽山特色產業轉型升級的智庫基地、品牌打造的研發基地、推動消費扶貧的輻射中心,展示陽山形象的前沿窗口。要通過龍頭企業帶銷、宣傳推介展銷、商場超市直銷、電子商務營銷等模式,讓更多的陽山優質農特產品走出大山,走進尋常百姓家,讓消費扶貧走上健康、良性、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記者】段燦

【通訊員】盧志滿 張麗思

【作者】 段燦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