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岁前有这3种“节俭”行为,将来可能没出息,家长别沾沾自喜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尤其老一辈人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总是会特别强调这一点。

不过,当节约的行为超越了正常的范围,在人们的眼里就变成了吝啬。这样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子女,将来在言行上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不适。

孩子6岁前有这3种“节俭”行为,将来可能没出息,家长别沾沾自喜

案例

小陈是超市的促销员,她负责的是食品区,在超市的试吃货架前,她也感受到了顾客参差不齐的素质。

有一天,一对母女来到了她的货架前,开始免费试吃各种糕点。

但是把所有口味的都试过之后,俩母女却没有购买的意思,直接离开了,小陈虽然觉得有点纳闷,但也没说什么。

孩子6岁前有这3种“节俭”行为,将来可能没出息,家长别沾沾自喜

没想到过了一会,这个小女孩又来了,再次开始新一轮的试吃。而她的妈妈就在一边,也不阻止。

眼看着其中一盆的糕点要见底了,小陈就问她:小朋友,喜欢吗?可以叫妈妈买一点哦

没想到小女孩却回答:我不买,妈妈说免费的东西干嘛不吃,吃饱了就可以省钱了。

听到小女孩的话,小陈感到很无语,没想到这个家庭是如此教育小孩的。很难想象今后她将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孩子6岁前有这3种“节俭”行为,将来可能没出息,家长别沾沾自喜

孩子6岁前有这3种"节俭"行为,可能没出息,家长别沾沾自喜

父母的言行很容易被孩子所模仿,而这些习惯将来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有些父母不以为然,对自己的缺点丝毫不在意,但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如果孩子在6岁前有下面这3种"节俭"行为,将来可能没出息,家长别沾沾自喜。

孩子6岁前有这3种“节俭”行为,将来可能没出息,家长别沾沾自喜

1、选择廉价商品

有些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开始打小算盘,在外面买东西的时候,习惯性的挑选便宜的。

有的孩子是为了把省下来的钱花到其他地方,但也有的孩子就是纯粹的享受存钱的乐趣。

看起来这是一件好事,但实际上却有很多弊端。

所谓一分钱一分货,总是买廉价商品,完全不注重性能,将来孩子的生活品味也无法提高,注定了目光狭隘。

孩子6岁前有这3种“节俭”行为,将来可能没出息,家长别沾沾自喜

2、占小便宜

生活中喜欢占小便宜的人有很多,大多数在老人家的身上体现。

但是家长的这些行为很有可能导致孩子也会受到影响。有个网友就说了一件自己的所见所闻,让人感慨颇多。

在一个地铁站上,有个孩子为了能够免票进动物园,居然在进去之前换了一双平底鞋。

他还很自豪的和爸妈说:我早就在书包里放备用鞋了,这双鞋子矮一点,这样我就稍微弯一点就可以免费了。旁边的人听的直摇头,可孩子的爸妈却觉得很得意。

孩子6岁前有这3种“节俭”行为,将来可能没出息,家长别沾沾自喜

3、喜欢道德绑架

有些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学会了"道德绑架"。自己的东西用完了就和同学借,同学若是不借,就批评对方小气。

但如果对方借了,下次他就会一直用,也没有要还给别人的意思。这样的行为在旁人的眼里是非常自私自利的。

可这些孩子却认为理所当然,别人如果不顺从自己,就是对方的品行有问题。

孩子6岁前有这3种“节俭”行为,将来可能没出息,家长别沾沾自喜

以上这几种孩子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并且不在少数。这样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对爱占小便宜的爸妈。

当孩子出现这些行为的时候,他们不但不会加以指责,反而引以为傲。

在这种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将来处处与人计较,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喜欢算计他人,人际关系往往很差。

而且这样的孩子大多没有出息,没有长远的格局,注定只能在社会底层徘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